玻璃幕墻作為現代建筑表皮的重要形式,憑借通透輕盈的視覺效果與多元的結構設計,成為城市天際線的標志性元素。其結構樣式的劃分主要基于支撐體系與玻璃固定方式的差異,目前主流類型可分為以下五類,各類樣式在力學性能、施工難度與適用場景上各具特點。?
一、框支承玻璃幕墻?
這是應用最廣泛的基礎類型,核心特征是通過金屬框架(鋁合金或鋼材)承載玻璃重量并傳遞荷載。按框架顯露程度可細分為明框與隱框兩種。明框幕墻的鋁型材框架直接暴露在外,玻璃通過壓條固定在框架凹槽內,結構穩定性強,后期維護便捷,常見于寫字樓、商場等公共建筑的低中樓層。隱框幕墻則將框架隱藏在玻璃背后,通過結構膠將玻璃與鋁附框粘結固定,視覺上形成無遮擋的整體玻璃面,美觀性突出,但對結構膠的質量與施工工藝要求極高,多用于建筑立面的重點展示區域。?
![]()
玻璃幕墻裝飾
二、點支承玻璃幕墻?
該類型以 “點” 狀連接實現玻璃固定,打破傳統框架的線性束縛,呈現出輕盈通透的懸浮感。其支撐結構分為爪件與承載體系兩部分:不銹鋼爪件(常見四爪、雙爪)通過螺栓與玻璃上的駁接孔連接,再由鋼結構(如鋼桁架、鋼立柱)或玻璃肋作為承載主體傳遞荷載。點支承幕墻適合大跨度、大高度的空間,如機場航站樓、會展中心的中庭,既能滿足采光需求,又能通過結構力學與美學的結合展現建筑張力。不過,其玻璃加工精度(如駁接孔位置偏差需控制在 ±1mm 內)與安裝難度顯著高于框支承類型。?
三、全玻璃幕墻?
全玻璃幕墻以玻璃為核心承重構件,完全摒棄金屬框架,通過玻璃肋與面玻璃的組合實現結構自立。面玻璃采用超白鋼化玻璃或夾膠玻璃,玻璃肋則通過螺栓與面玻璃連接,形成 “肋 - 面” 協同受力體系。這種樣式常見于建筑入口、觀光電梯井道或室內隔斷,如酒店大堂的玻璃幕墻,能營造開闊、通透的空間氛圍。但受玻璃力學性能限制,全玻璃幕墻的單跨高度通常不超過 6 米,且需在底部設置減震支座以應對溫度變形。?
![]()
玻璃幕墻
四、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
作為綠色建筑的代表技術,雙層幕墻由外層玻璃幕墻、內層玻璃幕墻及中間的空氣腔組成,空氣腔高度通常與建筑層高一致,并設有可開啟的進風口與排風口。夏季時,開啟進排風口,空氣在腔體內受熱上升形成自然通風,帶走熱量;冬季時,關閉風口,空氣腔形成保溫層,減少熱量流失。同時,中間空氣腔可容納遮陽系統、檢修通道,兼顧節能與維護需求。此類幕墻適用于溫帶及寒帶地區的高層辦公建筑,但建造成本比傳統幕墻高 30%~50%,且需定期清潔空氣腔內的灰塵。?
五、光伏玻璃幕墻?
將光伏發電技術與幕墻系統結合,光伏幕墻的玻璃采用碲化鎘或晶硅薄膜光伏組件,既能滿足建筑圍護功能,又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光伏幕墻的支撐結構與框支承幕墻類似,但需額外考慮光伏組件的安裝角度(通常與建筑立面呈 15°~30° 夾角以提升發電效率)、接線系統的隱蔽性及散熱需求。目前,光伏幕墻已廣泛應用于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如深圳國際能源大廈,其幕墻年發電量可達建筑總耗電量的 15%~20%,但受光照條件影響,發電量存在季節性波動,且光伏組件的衰減率需納入長期維護考量。?
不同結構樣式的玻璃幕墻,是材料技術、結構力學與建筑美學的融合產物。在實際應用中,需根據建筑功能、地域氣候、節能要求及成本預算綜合選擇,才能實現幕墻系統的性能優化與價值最大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