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書法界,“北于南鄭”的說法廣為流傳。其中,“北于”指的是民國開國元勛于右任,而“南鄭”則指鄭孝胥。他曾因成為漢奸而名聲掃地。然而,他揮筆寫下的四個大字至今仍在大街小巷可見,流傳了上百年之久。
![]()
鄭孝胥,1882年中舉,是福建省鄉試解元。他是一位深受儒家熏陶的正經讀書人。令人惋惜的是,這位曾備受推崇的書法名人最終走上了叛國的路。
歷史因人廢字例子不乏其人,如宋朝的蔡京、秦檜和明朝的嚴嵩等。這些反面人物再次印證了“字如其人”的在人民大眾心中的期待。
相比之下,忠肝義膽的文天祥、岳飛以及“心正筆正”的顏真卿等人的作品,被人們視為珍寶,備受推崇。
![]()
自古以來,德藝雙馨的書法家一直非常難得。
鄭孝胥的書法,至今仍在街頭隨處可見,尤其是他為交通銀行題寫的牌匾。
1908年,交通銀行成立時,特邀了這位晚清的書法名家為其題字。鄭孝胥的字在當時要價很高,單字高達1000兩白銀,而銀行領導毫不在乎價格。最終,用4000兩白銀換來了“交通銀行”這四個大字。
![]()
鄭孝胥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職,官場地位顯赫。他還在詩壇和書法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他是“同光體”詩歌流派的重要倡導者之一,其書法則深受蘇軾和歐陽詢的影響,形成了一種清剛、蒼勁的獨特風格。據說,他的字非常值錢,每年的收入可達二萬金。但盡管如此,他并不輕易為人寫字,除非對方能出得起高價。
![]()
1885年開始,鄭孝胥作為李鴻章的幕僚,由內閣中書改官同知,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91年鄭孝胥就東渡日本,擔任總領事。在晚清官場鄭孝胥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
作為滿清遺老,鄭孝胥,其人生軌跡經歷了從忠誠到叛國的巨大轉變。最初,他僅是一位堅持忠于清朝士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行為逐漸背離了初心,最終淪為被眾人唾棄的漢奸。
在偽滿洲國的構建中,鄭孝胥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不僅負責起草該國的國歌和建國宣言,還積極促使溥儀依靠日本,希望能夠借此復辟大清。他的這些行為,無疑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背叛。
![]()
隨著偽滿洲國的成立,鄭孝胥更是身兼多職,包括“國務總理”、“陸軍大臣”以及“文教部總長”。這些職位的背后,是他為了個人權力和地位,不惜犧牲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冷酷選擇。
在溥儀被迫離開紫禁城后,鄭孝胥也曾護送他逃亡,顯示出他對清朝的忠心。然而,這份忠心并未持續,反而轉化為了對外國勢力的依賴,以及對權力的極端渴望。
辛亥革命后、社會已經發生了巨變,鄭孝胥仍然沉迷于過去,試圖復興清朝,夢想著能夠通過復辟為個人贏得榮耀。
在1938年,鄭孝胥的生命戛然而止,他以79歲的高齡因突發疾病而逝世。圍繞他的死亡,有傳言稱其為日本人所害,盡管這一說法未曾得到證實,但無疑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
![]()
回望鄭孝胥的一生,他曾懷揣著幫助溥儀復辟的夢想,渴望通過這一壯舉獲得“配享太廟”的地位。這種對于權力的極度渴望,最終引導他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道路。他的野心未能如愿以償,反而成為了他人生悲劇的導火索。
如果鄭孝胥在清朝滅亡后選擇隱退政治舞臺,轉而全身心投入書法藝術的研究,他或許能成為后世傳頌的書法大家。然而,他對權力的執著,使他錯失了成為藝術巨匠的機會。
![]()
盡管鄭孝胥的政治生涯和個人品行存在爭議,但他在書法領域的成就卻是不可忽視的。他的書法作品至今仍被許多書法愛好者所推崇。
今日的街頭巷尾,交通銀行的牌匾隨處可見,其上那四個筆力遒勁、風格古雅的大字,或許已為人所熟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