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4年8月13日,養正書院建成。這是長春歷史上第一所官辦的學校。 在科舉制時代,這個書院培養出了清代科舉功名26人、秀才72人。(圖片:朝歌商學院)
![]()
1911年長春街的天主堂。
![]()
1911-1912年時的長春火車站。
![]()
1923年4月1日,長春高等女學校開校,學制五年。(圖片:占青書畫)
![]()
1932年,新京大同廣場始建,也就是現在的人民廣場。從1825年到清末,這里曾被用做刑場。
![]()
到了1938年,人民廣場初具規模。
![]()
1934年3月1日,溥儀在新京(今長春)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國號“滿洲國”為“ 大滿洲帝國 ”,登基為“滿洲帝國”皇帝,年號為 “康德” 。(圖片:劉謀也談歷史)
![]()
1935年10月,新京豐樂劇場開業,在現在的文化街與重慶路交匯處東北角。營業初期只供當地的日本人觀賞歌舞伎表演,不對中國人開放。(圖片:渡橋)
![]()
1938年8月,新京大同公園音樂堂建成,在現在的兒童公園,是可容15000人座位的露天音樂堂。
![]()
1930年代發行的“美人兒”系列明信片——現代滿洲麗女集。(圖片:長春傳)
![]()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溥儀倉惶離宮出逃,偽滿這段屈辱的歷史宣告結束。
![]()
1951年,泰發合百貨商店被長春市百貨公司收購,變為長春市第一百貨商店,人稱“一商店”,當時的一商店是長春最時尚的地方。
![]()
1952年,長春的東門——崇德門拆除。當時出入城門的交通工具還是馬車。(圖片:CTV流年碎影)
![]()
1953年,參加長春八一小學夏令營的師生。(圖片:淡淡的風BO)
![]()
1958年 工人文化宮始建,從建成投入使用至今,文化宮一直擔負著全市職工群眾文化宣傳教育工作的重任。
![]()
1960年,是長春有軌電車發展的頂峰。在當時擁有6條運營線路和88輛有軌電車車輛,運營里程長達53公里。而現如今,有軌電車運營里程僅有7.6公里。
![]()
1960年代的秀麗糧店,是當時全國全省的先進典型。(圖片:CTV流年碎影)
![]()
1973年,長春凈月水塔前。(圖片:凈月潭)
![]()
1978年,長春勝利公園。
![]()
1970年代紅旗街,據統計2015年紅旗街的年客流量相當于約4倍的長春人口。誰也沒想到,如今它會這么繁華。
![]()
1982年,長春南湖公園。
![]()
1982年,長春,老寬城區。
![]()
1983年,無數人心中經典的藍色無軌電車。
![]()
1983年,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的新年賀卡。
![]()
1980年代,長春人民大街全景。沒有堵車,綠樹如茵。
![]()
![]()
1980年代長春菜市場。
![]()
1980年代,長春,勝利公園大門。
![]()
1980年代洗菜的阿姨。
![]()
1980年代新發路南側的人民電影院。大人孩子當年都喜歡到這里看電影。那附近也是一個熱鬧地方,路北面有二商店,旁邊有一個小副食店和照相館。
![]()
1980年代初的火車站軟席候車室,當年的鐵路警察很樸實。
![]()
1980年代的二商店,大廳特別氣派。左側是賣鋁鍋、臉盆小百貨的柜臺,再往里走有個買水果、糖果的柜臺對當年的孩子們是最誘人的地方。(圖片:lmd105)
![]()
1980年代的長江路才是長春人逛街必去之地,這里商鋪林立,當年來講非常繁華,刻痕了許多長春人的生活經歷。(圖片:渡橋)
![]()
1992年5月26日,隨著一聲轟響,八十年的歷史的長春火車站化為灰燼…… 這是當時電視臺的現場直播錄像。(圖片:長春傳)
![]()
1999年,寬城滿族自治縣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
![]()
1999年,長春市首條與外資合作的64路公交線路開通。(圖片:新華網)
![]()
1990年代,長春街頭還出現了“小公共”汽車。它招手即停,靈活經營。(圖片:新華網)
![]()
2003年1月16日,長春重慶路萬達廣場開業,這也是全國的第一個開業的萬達廣場。
![]()
2005年的長春,這時的長春,早已高樓林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