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安徽亳州一則溫馨又頗具話題性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視頻中,一名孩子因考試取得61分(剛及格)的成績,全家上下沸騰歡呼。父親更是激動不已,高呼“我的孩嘞,光宗耀祖啊”,隨后便帶著孩子下館子慶祝。畫面里家人鼓掌、大笑的場景,讓眾多網友感同身受,引發了廣泛共鳴。
(10月13日第一眼TV)
安徽亳州一則孩子考61分全家歡呼的視頻,在網絡上掀起了關于教育理念的熱烈討論。當父親高呼“我的孩嘞,光宗耀祖啊”,帶著孩子下館子慶祝時,這看似“夸張”的舉動,實則撕開了當下教育焦慮的一道口子:比起冰冷的分數數字,孩子的每一點努力,都值得被熱烈回應。
這位醫生父親的“佛系”,并非對孩子成長的放任,而是對教育本質的清醒認知。在“分數至上”的焦慮氛圍中,太多家長盯著試卷上的錯題唉聲嘆氣,卻忽略了孩子從50分到61分背后付出的汗水:可能是熬夜弄懂的一道數學題,可能是反復背誦的一篇課文,可能是克服畏難情緒后的重新出發。當全家用掌聲和笑容為這11分的進步歡呼時,傳遞的不僅是認可,更是“無論你考多少,你的努力都值得被愛”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恰恰是孩子面對學習壓力時最堅實的底氣。
網友的兩極評價,也折射出當下教育觀念的碰撞。有人調侃“考100 分不得擺宴席”,實則是對這種鼓勵式教育的羨慕;也有家長“無法理解”,或許是陷入了“分數=未來”的思維定式。但教育從來不是流水線生產標準化產品,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不同:有的孩子擅長應試,有的孩子需要更多時間積累,有的孩子在分數之外有更耀眼的閃光點。對于基礎薄弱的孩子來說,61分可能是突破瓶頸的里程碑,此時的歡呼,遠比“怎么才考及格”的質問更能激發學習動力。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點燃,是激勵。”這聲“光宗耀祖”的玩笑,恰恰點燃了孩子心中“我能行”的火苗。
這場關于61分的討論,照見了家長需要反思的教育初心。我們究竟希望孩子從學習中獲得什么?是冰冷的分數排名,還是面對挑戰的勇氣、克服困難的毅力、被認可后的自信?當教育回歸“以人為本”,就會明白:61分的歡呼,歡呼的不是“剛及格”的結果,而是孩子在成長路上“向前走了一步”的過程;慶祝的不是分數本身,而是孩子愿意為目標付出努力的態度。這種態度,遠比一次滿分更能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愿更多家長能從這則視頻中獲得啟發:少一點對分數的苛責,多一點對努力的看見;少一點焦慮的攀比,多一點耐心的陪伴。當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能被熱烈回應,每一次嘗試都能被溫柔接納,他們才能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與力量,真正成長為自信、勇敢、有溫度的人。
畢竟,比起“考高分的孩子”,我們更需要培養“能快樂成長、敢積極探索” 的孩,這才是教育最該有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