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吃早餐了嗎?
簡單卻不失精致的一頓早餐,能為即將開始的新一天,注入滿滿的活力。
尤其是餐桌上的湯湯水水,熱氣騰騰地喝上那么一口,滿足感瞬間從胃“蔓延”到心,那種爆棚的幸福感,讓人回味無窮。
比如,豆漿。
![]()
用醇香順滑的滋味,溫柔地將清晨喚醒。
濃郁的豆香,是大自然對味蕾的呵護,亦是對身體的饋贈。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豆漿,看看它究竟好在哪里。
補虛潤燥
豆漿在早餐界的“名號”,可以說是“響當當”了。
豆漿之所以人氣頗高,不僅是因為它“價格不貴,本領卻強大”的“高性價比”,更是因為它不拘時節,四季皆宜。
春秋飲之,滋陰潤燥,調和陰陽;炎夏飲之,消熱防暑,生津解渴;寒冬飲之,祛寒暖胃,滋養進補。
中醫認為,豆漿味甘,性平,歸肺、胃經,有補虛潤燥、調理虛勞之功。
對于普通的體虛羸弱、虛勞干燥等問題,只需簡單地用豆漿煮粥食,便可輕松化解。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豆漿是如何做到的呢?
![]()
我們先來聊聊補虛。
在物資不是十分富足的時代,百姓們對飲食的首要需求是吃飽。
別管吃的是什么,能填飽肚子是正經事。
可是,對我們的身體來說,“飽腹感”并不等于“不虛弱”。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物資匱乏的時候,窮苦人民是很難吃上肉、蛋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的。
但身體若是長期補充不上蛋白質,“虛”就是必然的狀態。
醫者仁心啊,尤其是好的中醫,往往見不得人間疾苦。
他們在給患者調理身體的時候,就會琢磨:怎么才能用比較低的“成本”,把患者的“虛”給補回來呢?
經過一代代中醫人的積累和實踐,他們發現,豆漿就可以。
現代營養學證實,豆漿中是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的,在食品界享有“植物奶”的美譽。
尤其是鐵的含量,比其他任何乳類都豐富。
蛋白質補上來了,肌肉就有力量了;鐵補上來了,因缺鐵而出現的貧血也“順道”解決了。
隨著氣和血的逐漸充盈,身體自然也就不“虛”了。
![]()
有的朋友可能會好奇:“現在我可以理解,為什么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需要豆漿了,但是,現在生活條件這么好,為什么還是需要豆漿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豆漿的另一種本領了,那就是防范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問題,降低心臟病的發病風險。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在飲食的選擇上,往往以“好吃”為“準則”,而能吸引人吃了還想吃、“根本停不下來”的食物,往往都高油、高糖、高熱量,正所謂“三高”。
此“三高”一旦頻繁進入人體,便可能會誘發彼“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
故而,很多學者建議,可以用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營養價值接近于動物性蛋白質的大豆類食品,來代替一定量的肉類等動物性食品。
這樣一來,“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這兩個看似矛盾,卻實則可能同時存在于當代人體內的“雙重負擔”,便同時得到了解決。
便宜、好用、方便還美味,何樂而不為呢?
![]()
我們再來聊聊潤燥。
潤燥是中醫調理方法之一,通過補充體內陰液、緩解干燥失衡狀態,恢復臟腑“基本功”,改善因陰虛或環境干燥導致的口干咽燥、皮膚干裂等一系列癥狀。
如果是陰虛體質,煮一些豆漿粥來喝,這些癥狀會緩解很多。
豆漿粥
取豆漿300~500mL,粳米30g左右,冰糖少許。
將洗凈后的粳米與豆漿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再次煮沸即可。
熟悉中醫的朋友都知道,想要潤燥,并不是簡單補充一下水分就可以了,而是要把內環境缺乏的各種微小的物質都補充上來。
豆漿中不僅富含人體需要從外界食物中獲取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鈣等營養素,是改善體內微環境的理想食品。
而且,豆漿的纖維含量比較高,能增強腸胃蠕動情況,減少不良飲食中的“毒素”在人體的停留時間,解決因便秘而引起的“毒素”累積之類的問題。
身體不需要的“廢棄物”排出去了,面部的痘痘、暗瘡減少了,皮膚也會顯得更加白皙潤澤,煥發光彩。
整個人由內而外,都不“燥”了。
乳腺養護
乳腺,對女性來說是很重要的。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乳腺疾病的發病情況也越來越多。
除了要疏通情緒以外,學會通過一些簡單的食材來保養乳腺,防范乳腺疾病,也是很重要的。
以豆漿為首的豆制品,便深受關注。
經常有朋友會問,有乳腺增生之類的情況,究竟能不能喝豆漿?
其實只要不是一次性“毫無節制”地喝進去很多,適當喝一些豆漿反而是有好處的。
那至于一次性喝進去太多的“豪飲”,即便是身體狀況好的人也不能這么喝呀,再好的東西,不控制量,都是會出問題的。
![]()
好了,我們聊回豆漿。
大家對其的疑惑點,可能在于豆漿所含有的大豆異黃酮。
有的朋友可能會擔心:大豆異黃酮是不是雌激素啊?會不會越吃身體越不好?
事實上,大豆異黃酮和雌激素并不能畫等號。
吃大豆異黃酮和喝豆漿,更是不能畫等號。
一項由上海市疾控中心參與,涉及國內外多名乳腺疾病患者的多年隨訪調查結果顯示,適量攝入含有大豆異黃酮的食材是有助于防止疾病的進一步惡化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這是因為,大豆異黃酮是大豆中含有的“類雌激素”生物活性物質,它是一種植物雌激素。
這種物質,和我們身體里面的雌激素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它其實是可以與體內的雌激素受體相結合,從而對身體情況進行雙向調節的。
![]()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身體里面的雌激素水平高了的時候,比如出現了乳腺增生之類的問題,它有助于把過高的雌激素降下來;而當我們身體內雌激素水平不足的時候,比如年紀比較大了或是處于更年期,它則能幫著把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提升起來。
并且與單獨的提取出來的大豆異黃酮之類的保養品相比,豆漿中大豆異黃酮的含量并沒有那么的高。所以它對身體的調節是屬于潤物細無聲的,比較溫和而持久。
也就是說,在調養身體的同時可以避免身體狀況的大幅度波動,這是很好的。
![]()
當然,男性也不必因為大豆異黃酮的存在而害怕喝豆
豆漿對于男性來說也是很友好的。
雌激素受體并非女性專屬,男性體內同樣存在。
它們主要分布在?生殖系統(如睪丸、前列腺)、骨骼、心血管系統、脂肪組織、大腦及皮膚?等部位。
雖然男性雌激素水平遠低于女性,但其受體系統確保了雌激素對生理的精細調控。
例如,前列腺組織中的雌激素受體參與細胞增殖調控,骨骼中的受體則影響骨密度和代謝。
研究顯示,對于男性來說,適當攝入豆漿之類的豆制品,是有助于抑制前列腺癌細胞增殖的,從而使前列腺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得到降低。
不同階段黃豆的“本領優勢”
與其他食材不同,黃豆可以以多種不同的“形態”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毛豆、黃豆、豆漿、豆腐、豆腐腦、干豆腐、凍豆腐、豆芽……
似乎只要“稍作點撥”,黃豆就會“搖身一變”,變成多種美味食材。
![]()
那么,這些不同形態下的豆制品,各自有著怎樣的優勢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毛豆
它是處于“青春期”的黃豆。也就是說,是在黃豆沒有徹底成熟前采摘的。與其他鮮豆類相比,毛豆的膳食纖維含量是比較高的。
黃豆
當它成熟曬干后,蛋白質含量可達40%以上,這與動物食品中的蛋白質含量很相近。中醫認為,黃豆有健脾利水、寬中導滯、解毒消腫之功。
豆腐
黃豆褪去外殼,加工成豆腐后,便除去了大量的膳食纖維,口感軟嫩的同時,還保留了黃豆的大部分優點,各種營養素的利用情況都有所增加。豆腐有瀉火解毒、生津潤燥、和中益氣之能。
豆漿
它的蛋白質含量接近牛奶,脂肪含量卻很低,讓我們在補蛋白的同時,不必擔心增長脂肪。
豆芽
它又被稱為大豆黃卷,擅長消腫除痹。黃豆經水浸泡發芽后,維生素含量也是大大增加的。
早餐選豆漿?牛奶?還是粥?
很多朋友在吃早餐的時候,習慣“干稀搭配”,不喝點湯湯水水,總是覺得“干巴巴”的。
別管是包子、饅頭、還是大餅,若是能配上些熱乎乎的湯水,那叫一個安逸。
那么問題來了,粥、牛奶、豆漿、面條、餛飩、疙瘩湯都是能“喝”的,選哪一種好呢?
![]()
其實,選哪一種,除了取決于我們想要通過食物而達成的“目的”外,與搭配的主食也有很大的關系。
比方說,如果我們想搭配饅頭、燒餅、面包之類淀粉含量高的主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豆漿或牛奶更為合適。
側重于補鈣的時候,就選牛奶;側重于降脂的時候,就選豆漿。
因為如果用粥來搭配這些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就是淀粉的“多層疊加”,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減少的同時,餐后血糖也會偏高一些。
說到這里,您是否也聯想到了文章初始我們提到的人們對豆漿的喜愛?
豆漿能在早餐界擁有一席之地,自是有它的獨特之處的。
有時候,勞動人民的智慧就藏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食搭配里。市井街邊、民俗風情里面的“知識含量”,可能比我們已經了解到的要多得多。
或許人們說不出來太專業的“科學解釋”,但身體的聲音,心靈是聽得到的。
話說回來,如果是吃大餡的肉菜包子、肉餡餅之類的主食,就可以搭配一些清粥小菜,比如小米粥之類的,再配上個煮雞蛋,想想還真有點饞了呢。
![]()
晨光熹微,餐點已備。
吃早餐,不僅僅是對身體進行滋養,亦像是舉行了一場開啟美好一天的“簡單儀式”。
餐桌上的食物,不必多么繁瑣復雜,但一定要熱氣騰騰的。
別管是一簞食,還是一豆羹,只要趁著那個熱乎勁兒往肚子里一送,幸福感便呼呼地往外冒。
俗慮塵懷,爽然頓釋。
秋風金谷,不染哀傷。
悠游閑歲月,淡然飲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