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巴基斯坦軍方發布視頻顯示,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爆發激烈邊境交火期間,巴陸軍出動包括牽引火炮和坦克在內的大量重型武器,連續攻擊并摧毀了多個阿富汗軍隊的兵營及哨所。
據新華社,當地時間11日深夜至12日凌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在兩國邊境地區交火。巴方譴責“阿富汗在巴阿邊境地區的挑釁行為”,要求阿方確保其領土不被用于針對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動。阿富汗方面稱,將對任何侵犯阿領土的行為作出回應。
另據《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10月12日報道,巴基斯坦軍方當天表示,巴方23名士兵和超過200名阿富汗塔利班成員及其戰斗人員在夜間的邊境沖突中死亡。
這場自2021年阿富汗塔利班重掌政權以來最為激烈的邊境沖突,并非一次孤立的摩擦,而是長期積累的歷史恩怨、嚴峻的安全現實與復雜的地緣政治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要理解當下的沖突,無法繞過那條由英國殖民者于1893年劃定的“杜蘭線”,這條長達2640公里的邊界線,將龐大的普什圖族聚居區一分為二,一側屬巴基斯坦,一側屬阿富汗。歷屆阿富汗政府,包括此前的塔利班政權,均從未正式承認該邊界線的合法性。在阿富汗的民族敘事中,這是一條強加的、不公的界線。而在巴基斯坦看來,這是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法律底線。
這條“心結”之線,使得邊境兩側的民眾往來密切,身份認同復雜,也為跨境武裝滲透提供了土壤,巴基斯坦一直指責阿富汗政府容忍甚至縱容巴基斯坦塔利班等恐怖組織在其領土上建立“安全天堂”,并越境發動襲擊。此次沖突中,巴方聲明的核心訴求正是“要求阿方確保其領土不被用于針對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動”。這無疑是積壓已久的不滿的徹底宣泄。
![]()
2021年阿富汗塔利班奪權后,國際社會曾一度期待其能切斷與所有恐怖組織的聯系,成為一個負責任的鄰國,然而,事與愿違,對于巴基斯坦而言,曾經的“兄弟”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并未能有效約束被視為巴方心腹大患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相反,巴塔在阿境內活動更為猖獗,針對巴軍的襲擊有增無減。
這使得巴基斯坦的安全焦慮達到頂點,當外交斡旋與邊境管控無法阻止愈演愈烈的跨境襲擊時,軍事上的“熱回應”便成為巴方展示決心、直接清除威脅的最后手段。此次沖突中,巴軍出動重型武器進行“精確襲擊及實地突襲”,目標直指“塔利班營地和哨所以及恐怖分子訓練設施”,行動之堅決、規模之大,清晰地傳遞出巴方“越境反恐”的強硬姿態。這標志著雙方的關系已從潛在的“反恐伙伴”滑向了危險的正面軍事對峙。
此次沖突也嵌入了更宏大的地緣政治圖景中,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桿”朋友,中巴經濟走廊是其國家發展的核心項目,邊境地區的穩定至關重要。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則與印度關系有所升溫,這無疑觸動了巴基斯坦敏感的神經。沖突的發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地區力量重新分化組合的一種表現。
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目前面臨嚴重的內政外交困境,經濟凋敝,國際社會承認者寥寥,在此背景下,與巴基斯坦這樣一個重要鄰國爆發大規模沖突,對其政權穩固絕非好事。然而,民族尊嚴與國內強硬派的壓力,又迫使它無法在主權問題上示弱,必須作出強硬回應,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使得沖突的管控與化解更加困難。
眼前的戰火終會暫時平息,但引發戰火的根源若不鏟除,烽煙再起只是時間問題。對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而言,持續的交火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負和博弈,它將耗盡本應用于國家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寶貴資源,加劇兩國的人道主義危機,并為極端組織的滋生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當務之急,是雙方必須立即為局勢降溫,回到對話與談判的軌道上來。國際社會,特別是具有影響力的區域大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促成雙方溝通。長遠的解決之道,在于建立有效的雙邊安全機制,這包括加強情報共享、開展聯合反恐行動,并就邊境管理與核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協議。
“杜蘭線”的心結或許難以在短期內徹底解開,但在共同的安全與發展利益面前,管控分歧、尋求共存是唯一理性的選擇,巴阿兩國人民比任何人都更需要和平與穩定,懸崖已然在側,勒馬是為時不多的明智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