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則公告的突然發布,直接將聞泰科技置身于輿論的漩渦之中。
10月12日,聞泰科技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導體因荷蘭政府的指令,自9月30日起,資產、知識產權等調整被凍結,期限為一年。
同時,安世半導體的部分外籍高管要求轉讓股權,并暫停了聞泰科技委派的CEO職務。荷蘭企業法院已實施緊急措施,包括暫停CEO張學政的職務和職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沖突發生在聞泰科技全面聚焦半導體的關鍵節點。今年7月,聞泰科技完成消費電子ODM業務剝離,董事會 “大換血” 引入3名安世系高管,全力押注半導體賽道。
對于事件誘因,公告未明確荷蘭政府的凍結理由,但市場普遍指向“國家安全審查”。
對此,聞泰科技對記者表示,作為安世半導體的合法股東,聞泰科技堅決反對這種不公正的待遇;公司堅信當前不合理的干預是無法持久的,將運用一切合法合規的手段,堅定不移地維護自身股東權利和公司利益。同時,聞泰科技還表示,一個碎片化、政治化的全球供應鏈,最終將損害所有參與者的利益。公司呼吁各方應尊重商業規律和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共生關系,停止將企業作為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子。
01
安世半導體,“前世今生”
安世半導體的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部門,最初以真空管技術起步,歷經電子管到晶體管的技術革命,逐步在分立器件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在長達八十余年的發展中,該部門始終聚焦邏輯器件、二極管、MOSFET等標準半導體產品,積累了深厚的車規級、工業級器件設計與制造經驗,其產品長期供應博世等全球頭部企業。
2006 年,飛利浦半導體部門獨立為恩智浦(NXP),原標準器件業務成為恩智浦核心板塊之一。
2015 年,恩智浦計劃收購汽車芯片巨頭飛思卡爾,為通過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審查,需剝離射頻功率晶體管業務及標準器件部門。這一決策成為安世半導體獨立運營的起點。
2016年至2017年間,由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智路資本有限公司組成的中國財團,以約2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恩智浦的標準產品業務,并于2017年2月將其更名為“安世半導體”(Nexperia),使其成為一家在荷蘭法律下獨立運營的公司。
安世半導體是全球領先功率半導體廠商,主要產品包括MOSFET、晶體管以及模擬與邏輯IC,主要營收來自汽車領域。
2019年—2020年,聞泰科技通過一場復雜的“蛇吞象”式分階段并購,完成對安世半導體100%股權收購,交易總額超330億元。
2022年,安世半導體實現營收23.6億美元;2023年,安世半導體實現營收21.5億美元;2024年,安世半導體實現營收20.6億美元。
02
安世半導體,為何被盯上?
至于為什么安世半導體被視為分立器件市場的“關鍵棋子”,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IDM 模式下的產能壟斷力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即垂直整合制造廠商。安世半導體便是分立器件領域少有的全球化 IDM 企業,其覆蓋 “芯片設計 - 晶圓制造 - 封裝測試” 的全鏈條產能布局。
在半導體產業“先進制程競賽” 的當下,成熟制程(尤其是 6-8 英寸晶圓)的產能稀缺性常被忽視,但卻是工業與汽車領域的 “剛需資源”。安世半導體通過 IDM 模式,直接掌控著分立器件領域部分關鍵的成熟制程晶圓產能。
在產能方面,安世半導體總部設立在荷蘭奈梅亨,全球共11,000名員工,在德國漢堡、英國曼徹斯特擁有兩座晶圓廠,以及位于中國廣東、馬來西亞芙蓉和菲律賓卡布堯的三個組裝中心。據悉,安世半導體每年可交付900多億件產品,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全球各類電子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產能并非“通用產能”,而是針對二極管、MOSFET 等分立器件優化的專用產線,設備調試周期較長,新進入者難以快速復制。
IDM 模式的核心優勢在于 “設計-制造” 協同,安世半導體還可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能分配,比如在高端IGBT與MOSFET需求激增的當下,安世半導體可迅速將晶圓產能轉向車規產品,而依賴代工的企業需排隊等待其他代工廠的成熟制程產能。
此外,封測作為半導體制造的后道環節,看似門檻較低,但車規級分立器件的封測對可靠性、一致性要求極高,安世半導體通過 IDM 模式構建的自動化封測產能,同樣形成了明顯領先優勢。
車規級市場的技術話語權
如果說 IDM 產能是安世半導體被盯上的“籌碼”,那么其在車規級分立器件領域的技術話語權,或許也是引發地緣博弈的“關鍵導火索”之一。
在車規級分立器件的核心細分領域,安世半導體的起跑更早。
根據ICwise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功率分立器件TOP 10中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英飛凌、安森美、安世半導體。報告進一步指出,前10大企業中,安世半導體是唯一繼續保持大幅增長的企業,2023年公司功率分立器件營收同比增長30%。
對比此前數據,安世半導體已連續4年穩坐中國功率分立器件公司排名榜首,在全球排名中的位置則不斷攀升。2020年安世位列全球第9名,2021年上升3名至全球第6名,2022年上升1名至全球第5名,2023年則已經躋身全球第3名。
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增長是全球功率半導體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2023年,新能源汽車合計產量958.7萬輛,同比增速達35.8%。2023年,全球汽車電子和中高端工業電子市場相關功率半導體芯片繼續缺貨,相關功率半導體芯片價格保持在高位。
數據顯示,安世半導體在分立器件、電源及邏輯 IC 領域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全球小信號 MOSFET、小信號二極管與 BJT 晶體管、ESD 保護器件市占率均位列第一,標準邏輯器件排名第二,車規功率 MOSFET 市占率名列前茅。
在高壓功率器件領域安世半導體具有明顯優勢,產品單價是中低壓器件的3-5倍。目前,安世半導體已成為博世、大陸集團前 10 大汽車 Tier1 廠商的 “核心供應商”。
此外,隨著第三代半導體的快速發展,安世半導體也早已進行布局。
SiC方面,為了克服電車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上的兩大短板,電動汽車行業正加速從400V轉向800V的電池系統,在這樣的轉變下,SiC被視為技術發展的關鍵。而800V電壓系統需要1200V的耐壓功率芯片,所以1200V的SiC功率器件是業界共同的發力方向。
目前安世半導體已成功研發出具有性能優異的1200V SiC MOSFET,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采用3引腳和4引腳TO-247封裝的SiC MOSFET,型號為NSF0XX120L4A0,RDS(on)分別為30mΩ,40mΩ,60mΩ和80mΩ(取決于客戶不同的驅動電壓需求);另一類是采用越來越受歡迎的D2PAK-7表面貼裝器件(SMD)封裝的NSF0xx120D7A0系列SiC MOSFET產品,有30、40、60和80mΩRDS(on)值可供選擇。
不同規格的RDS(on)以及封裝靈活的SiC MOSFET器件使得安世半導體可以滿足電動汽車OBC、充電樁、不間斷電源以及太陽能和儲能系統等多個汽車和工業應用市場。
GaN方面,早在2019年,安世半導體就開始了GaN的布局。目前安世半導體是業內唯一可同時提供級聯型(Cascode)和增強型(e-mode)GaN器件的供應商。GaN的產品組合包括支持高電壓、高功率應用的Cascode GaN,支持高電壓、低功率應用的650V e-mode器件和支持低電壓、高功率應用的100/150V e-mode器件
車規級半導體的客戶粘性遠高于其他領域,一旦進入車企的供應鏈體系,合作周期通常長達 10 年以上,安世通過技術話語權構建的客戶綁定,進一步強化了其重要性。
03
分立器件,梯隊分化
目前,全球市場,高端產品主要由歐洲、美國和日本廠商主導,除了上述的安世半導體,核心企業還包括英飛凌、安森美、意法半導體、三菱電機 (Vincotech)、威世科技、東芝、富士電機、瑞薩電子和Diodes Incorporated等。 全球前十大廠商占有超過60%的市場份額。
中國本土廠商主要包括華潤微、士蘭微、揚杰科技等,整體市場集中度較低,但在中低壓 MOSFET、二極管等領域已實現規模化供應,且在政策驅動下加速向高端市場滲透。
安世半導體事件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地緣博弈加劇,也映出了中國分立器件產業的短板與潛力。對于國內企業而言,短期需抓住供應鏈重構的窗口期,通過產能擴張與客戶綁定搶占市場份額;長期則需聚焦 IDM 模式建設與第三代半導體研發,打破“低端內卷、高端失守”的困局。
正如聞泰科技在公告中所言,碎片化的供應鏈終將損害所有參與者利益,但這場博弈帶來的倒逼效應,或許正是中國分立器件產業真正走向自主可控的“關鍵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