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緊張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回的操作,連美國人自己都看傻了。
特朗普一句話,把本來已經談妥的波音500億訂單推翻,他寧愿讓自家航空巨頭吃虧,也不愿在稀土這件事上被中國牽著鼻子走。
事情要從中國最近的一連串動作說起,說白了,就是中國開始認真“下手”了。
中國不是第一次被美國“整”,但這一次,它不再只是被動應對。稀土出口設限、船舶加費,招招直戳美國命門。
尤其是稀土,說它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一點也不夸張,從F-35戰斗機到電動車,再到智能手機,全靠它撐著。
美國自己稀土儲量不算少,但開采和處理能力幾乎為零,全靠中國供貨。
數據顯示,中國掌握了全球80%以上的稀土生產,美國對中國稀土依賴度高達九成。
中國這次動真格了。商務部發了新規,對稀土出口和關鍵技術加大限制,交通部也同步出臺了針對美國商船的費用調整方案——說白了,就是給美國來的船多加點“過路費”。
而特朗普這邊,反應來得也夠快。他不玩虛的,直接拿波音開刀。
波音的這筆訂單有多值錢?500億美元,整整500架飛機。別說波音了,這對整個美國制造業都是一針強心劑。
就在前不久,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還在暗示,這筆訂單很快就能敲定。波音也確實需要這筆“大單”續命。
737 MAX的事故讓波音元氣大傷,重建信任、恢復訂單幾乎成了公司存活的關鍵。
可特朗普公開表示:“我們在稀土上不能退讓,哪怕要犧牲一些大生意。”
這話聽著鐵血,但對波音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更別說,美國軍方對稀土的需求量那是頂天的——一架F-35戰斗機就要用到400公斤稀土。
波音內部現在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高層開始頻繁給白宮打電話,試圖讓總統“冷靜一下”。
但特朗普這回態度異常強硬,不僅不松口,還在考慮進一步限制對中國的飛機零部件出口,擺明了要和中國在高科技供應鏈上徹底“翻臉”。
中國這邊,除了稀土限制,還可能加大對關鍵金屬的出口控制,比如鎢、鉬這些對高端制造如影隨形的材料。
美國也不傻,已經急著和澳大利亞、加拿大談供應合作,甚至想重啟本土稀土開采。
但問題是,稀土不是煤,不是誰想挖就能挖。處理難度大、環境污染重,還得十年八年技術積累。而這段時間,美國怎么辦?軍工怎么辦?高科技怎么辦?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政府眼下正因預算問題陷入停擺,130萬軍人工資發不出去,這種時候,特朗普還要“硬剛”,壓力可想而知。
全球市場也從看熱鬧變成了看火燒。歐洲航空公司開始重新評估風險,多家中國航空公司傳出要轉向空客的消息。這不光是波音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全球供應鏈都開始重新洗牌。
其實特朗普這一步棋,看似狠,其實是被逼出來的。
中國這次釋放的信號很直接:你制裁我芯片,我就掐你原料。
美國再牛,也得靠材料說話。而特朗普這位“老江湖”,清楚地知道,如果讓中國把后路斷了,他這一任期就別想太平。
所以說,他寧愿把500億的訂單撕了,也要保住稀土的控制權。
這不是賭氣,而是戰略性的“自損八百換你一千”。可問題是,這種打法,能撐多久?波音能撐多久?美國工業又能撐多久?
中國這邊則顯得更有章法。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布局稀土“卡脖子”清單,相關產業鏈整合也在加速。這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有備而來。
特朗普這步棋,確實打亂了中國在短期內的節奏,但也讓美國在中長期面臨更大代價。
波音不是唯一的犧牲者,美企的信心也在搖擺。而中國,雖然短期內可能少賺點訂單,但產業鏈自主化、市場多元化的進程反而因這場沖突被加快。
這場圍繞稀土的較量,不只是中美的對抗,更是一次全球供應鏈的再洗牌。誰能掌握稀土,誰就能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占據主動。
而特朗普這次“舍肉保骨”的操作,雖然看起來霸氣十足,但也暴露出美國在基礎資源上的“短腿”。
不管是500億的生意,還是兩國的博弈,本質上都圍繞一個問題:誰掌握主動權?特朗普這次出手不輕,但代價也不小。
而中國,既沒有退縮,也沒有急于反擊,而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國際博弈,從來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誰能挺到最后。特朗普這次不低頭,但未來還能扛多久?值得我們繼續看下去。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