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讓人驚掉下巴!澳大利亞冷不丁地就來了個大動作,宣布了個重磅消息!10月12日那天,澳大利亞《時代報》突然拋出一則猛料:澳洲居然要和美國手拉手,搞一個關鍵礦產協議。這協議可不得了,不僅給稀土定了最低價,還豪擲12億澳元來建立戰略儲備。這消息一冒出來,西方那些想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的小心思,算是徹底暴露在陽光底下了。
![]()
從那些流出來的部門簡報里,咱能瞧出美澳這次可不是鬧著玩的。政府直接給價格兜底,就像給孩子兜底一樣,不管市場怎么變,價格有保障;還放低息貸款,這就像是給企業送溫暖,讓它們有錢可花;再加上打包采購擔保,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全都是靠行政力量去干預市場,目標明確得很,就是要拿下供應鏈的主導權。資本市場那可是嗅覺靈敏得很,早在八月限價的風聲剛有點苗頭的時候,澳洲稀土界的巨頭萊納斯公司,股價就像坐了火箭一樣,單日飆升了5%;伊盧卡資源的股價也跟著漲了4.7%。投資者們那可都是用腳投票,心里早就把這場博弈里的利益蛋糕算得明明白白的了。
其實啊,美國早就玩過這一套了。之前美國國防部就和本土的MP材料公司簽了協議,給鐠釹產品定了個每公斤110美元的保底價。要知道,這價格幾乎是當前中國主導市場價的兩倍呢!這哪是做正常生意啊,明擺著就是拿真金白銀去砸出一條“替代供應鏈”,給全世界發信號呢。現在澳大利亞有樣學樣,那心思再清楚不過了,就是想抱團把中國從稀土產業鏈的核心位置給擠下去。
![]()
可現實哪有他們計劃的那么美好啊。中國手里可是攥著全球92.3%的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呢!這可不是簡單的產量多,而是從礦石到高純度材料,有著核心技術壁壘,就像一座堅固的大山,別人很難輕易翻越。就說澳洲的萊納斯公司吧,就算它宣稱突破了分離技術,可生產成本那也是高得嚇人,每公斤10到15美元,是中國企業4到7美元成本的兩倍還多呢!更別說還有環保抗議、跨國運輸這些額外的負擔,就像背著大包袱走路,能走得快嗎?靠政府補貼堆出來的“競爭力”,就像紙糊的老虎,能撐過一輪市場波動嗎?真讓人懷疑。
那12億澳元的戰略儲備,說起來更像是一場豪賭。表面上喊著“保障安全”,可實際上藏不住西方的焦慮,就像一個人明明心里慌得不行,還要強裝鎮定。澳大利亞資源部長之前還吐槽“不透明的市場容易被操縱”,可一轉頭就用行政手段給價格劃下限,這種雙重標準,實在是讓人覺得耐人尋味。自由貿易的規矩被地緣政治給擠到一邊去了,最后買單的可能是整個全球產業。供應鏈要是撕裂了,成本飆升,技術壁壘變高,這些都會像一個個絆腳石,拖慢清潔能源轉型的腳步。
![]()
畢竟稀土可不是普通的礦石,從開采到分離,需要的是全產業鏈的協同合作。中國企業15天就能完成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就像一個熟練的工匠,動作又快又好。可萊納斯呢,得把礦石運到馬來西亞去加工,然后再轉去美國精煉,光周期就長達3個月,就像一個新手,磨磨蹭蹭的。這種效率和成本的差距,可不是短期砸點錢就能補得上的。
你說說,靠政府補貼堆出來的供應鏈到底能撐多久呢?全球稀土博弈還會藏著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變數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暢所欲言,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