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最近住建部扔出個大消息,“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地定錢”,還特意強調要嚴控預售資金挪用,讓項目公司獨立擔責。這話聽著繞,其實全是咱買房人最關心的實在事兒,今天咱就掰開揉碎了說。
先把這政策說白了。“以人定房” 就是城市里有多少真剛需、多少改善需求,就蓋多少房子,別再瞎蓋一堆沒人住的鬼城;“以房定地” 是根據要蓋的房子數量,合理給開發商批地,不盲目賣地;“以地定錢” 就是土地賣多少錢、配套資金怎么用,都得跟著房子和人口需求來。最關鍵的是后面兩句:預售款不能再被開發商隨便挪去炒股、蓋別的樓,而且項目要是爛尾了,得由具體的項目公司自己擔責,母公司別想再甩鍋。
為啥突然出這政策?說白了就是之前的坑太多了。咱先看個真事兒,湖南有家叫金石置業的公司,開發產業園的時候,把購房者交的 1274 萬預售款偷偷轉走,拿去還銀行貸款了,還讓銀行幫忙在系統里造假說錢到賬了。這種操作不是個例,前幾年房企暴雷的不少,好多都是把 A 項目的預售款挪去蓋 B 項目,最后兩個項目全爛尾,購房者半輩子積蓄打了水漂。
更氣人的是維權還難。以前項目爛尾了,找開發商,開發商說項目公司是獨立的,母公司不管;找監管部門,好多地方的監管辦法早就過期了,想管都沒依據。鄂州有個監管負責人說得特形象,這就像水管漏水,錢在幾百個賬戶里轉來轉去,監管的人看得見、理不清,最后只能咱購房者兜底。住建部這回就是要把這根漏水管給焊死。
這政策要是真落實了,影響可太大了。先說對開發商的影響,以后想靠 “空手套白狼” 行不通了。以前有些房企拿了塊地,收點預售款就敢去拿新地,現在錢進了監管賬戶,就像裝了追蹤器,區塊鏈技術盯著呢,敢挪去還債系統立馬亮紅燈。而且項目公司獨立擔責,母公司想轉移資產跑路?門兒都沒有。
對地方政府來說,也不能再靠賣地掙錢了。以前有些城市不管有沒有人住,先賣地蓋樓,最后房子賣不出去,土地財政也崩了。現在 “以房定地”,人口流入多的城市多批地,人口流出的少批地,資源能用到刀刃上。
最實在的還是對市場的改變。鄂州已經搞了試點,把預售款都放進 10 個公共賬戶,用 AI 盯著工程進度,錢跟著工期走,該買釘子就給買釘子的錢,去年新增的 1.05 億預售款沒一筆被挪用。以后咱買房,說不定也能像鄂州人那樣,掃碼交首付、辦備案十多分鐘搞定,還能實時看自己的錢花在哪兒了。
不過我得說句實在話,這政策再好,關鍵還得看執行。以前不是沒有監管辦法,湘潭早在 2010 年就有規定,但后來文件失效了,漏洞就來了。現在雖然說要嚴控,但會不會有開發商玩新花樣?比如把成本報高,從監管賬戶多套錢?這都得盯著。
還有項目公司獨立擔責這事兒,得防著開發商玩 “金蟬脫殼”。比如成立個空殼項目公司,注冊資金就幾萬塊,真爛尾了賠得起嗎?這就得要求監管部門把好準入關,不能讓開發商隨便成立項目公司。
但不管怎么說,這政策算是踩對了方向。以前樓市像脫韁的野馬,開發商瞎蓋、資金瞎流,最后風險全甩給老百姓。現在這三個 “以 X 定 X”,就是給野馬套上韁繩,讓房子回歸 “住” 的本質。鄂州的試點已經有效果了,去年二手房交易量漲了 23%,就是因為大家覺得買房踏實了。
說到底,咱老百姓要的不是多復雜的政策,就是買房的錢能真正用來蓋自己的房子,爛尾了有人負責。住建部這回的政策,算是說到了咱的心坎上。但后續能不能真的落地,有沒有地方敢打折扣,咱還得接著盯。畢竟樓市的坑踩了這么多年,真要撥亂反正,還得一步一個腳印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