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聞泰科技LOGO 圖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0月12日訊(記者 翟智超)10月12日,聞泰科技(600745.SH)一紙公告攪動半導體行業神經。
據公司公告披露,荷蘭政府9月30日發出指令,要求凍結聞泰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導體對資產、知識產權等進行調整,為期一年。
與此同時,安世半導體部分外籍高管要求聞泰科技轉讓安世半導體股權,要求暫停聞泰科技委派的CEO職務。荷蘭企業法院即時生效了幾項緊急措施,包括暫停張學政作為CEO的職權。
安世半導體陷入管控
公司公告顯示,近期,公司子公司安世半導體以及安世半導體控股(合稱"安世")收到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下達的部長令(Order)和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企業法庭(簡稱"企業法庭")的裁決。
荷蘭時間2025年9月30日,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對安世下達部長令(Order),要求安世及其下屬所有子公司、分公司、辦事處等全球30個主體對其資產、知識產權、業務及人員等不得進行任何調整,有效期為一年。
目前安世日常經營仍在持續運轉,但受上述部長令(Order)和企業法庭裁決的影響,短期內將面臨決策鏈條臨時變更/延長、資源配置靈活度下降等情況,可能會對企業運營效率形成一定影響。公司對安世的控制權暫時受限,公司作為股東的經濟收益權仍不受影響。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將自10月13日開市起復牌,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聞泰轉債"恢復轉股。
與此同時,安世半導體部分外籍高管要求聞泰科技轉讓安世半導體股權,要求暫停聞泰科技委派的CEO職務。
荷蘭時間2025年10月6日下午,企業法庭安排開庭,并于荷蘭時間2025年10月7日下午裁決,以下主要事項作為臨時緊急救濟,自緊急措施的裁決生效之日(即2025年10月7日)起至本案調查完成最終判決或者以其他方式結束:
暫停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控股的非執行董事和安世半導體的執行董事職務;
任命一位獨立于安世的企業法庭指派的外籍人士擔任安世半導體控股及安世半導體的非執行董事,擁有決定性投票權;同時裁定,該董事有權獨立代表安世半導體控股及安世半導體;
將安世半導體的所有股份(減去一股)出于管理目的托管給稍后指定并公布的人員。
企業法庭做出的裁決直接導致裕成控股,除了保留的一股之外,暫時失去對安世半導體控股享有的剩余的99股的股東權利(如治理權和投票權等)。
實際上,這場突發管控并非孤立事件。此前2024年末,聞泰科技剛因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導致原ODM業務采購受限進而加速剝離;2025年7月完成消費電子業務剝離后,公司已全面聚焦半導體賽道,安世半導體占其半導體業務的核心比重,此次管控無疑擊中其戰略轉型的要害。
安世半導體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部門
聞泰科技成立于1993年,總部位于浙江嘉興,是一家集研發設計與生產制造于一體的半導體企業,于2016年借殼中茵股份上市。公司業務主要涵蓋半導體IDM、光學模組和通訊產品集成三大板塊,在全球設有多座晶圓廠和封測廠。
盡管在2018年前后已成為全球智能手機ODM領域的龍頭,聞泰科技仍面臨核心元器件依賴進口的問題。與此同時,汽車電子化浪潮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快速上升。
基于此,聞泰科技選擇在2019年收購安世半導體,其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行業巨頭(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部門),在分立器件、邏輯器件等領域位居全球前三,客戶包括博世、華為等知名企業。
此舉不僅能夠彌補國內在標準器件領域的短板,還可借助其車規級技術切入汽車電子賽道,與自身消費電子業務形成產業鏈協同。在政策鼓勵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的背景下,這場并購成為兼具商業價值與戰略意義的必然選擇。
由于安世半導體股權結構復雜,聞泰科技采取了創新的"兩步走"收購策略:
第一步是通過競拍LP份額搶占先機。2018年4月,聞泰科技通過全資子公司牽頭組建買方團,以114.35億元成功競得安世集團上層最大基金股東的LP份額,為后續收購奠定基礎。該筆融資整合了國聯集成電路、格力電器等多方資本,采用"股權融資70.1億元+債權融資45.15億元"的并行方式,展現出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
第二步則以多元支付方式實現全面控股。聞泰科技通過發行股份支付99.56億元、現金支付99.69億元,并借助境外銀團貸款解決外匯需求,最終穿透持有安世集團79.98%的股權。這場交易不僅突破了跨境并購中的資金與合規障礙,也構建了"中方資本+全球技術"的整合范本。
并購完成后,盡管面臨全球旅行限制等挑戰,聞泰科技仍通過線上協作與全球實地辦公相結合的方式,高效推進整合進程。2021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安世半導體累計實現利潤105億元,并在半導體下行周期中展現出強勁的復蘇能力。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聞泰科技營業收入 253.41億元,同比下降24.56%;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 4.74億元,同比增長237.36%。從業務結構來看,半導體業務收入78.25億元,占比約30.9%,同比增長11.23%,毛利率37.89%,凈利潤12.61億元;產品集成業務收入174.85億元,占比約69.0%,凈虧損6.85億元,處于剝離過程中。
延伸閱讀
面對美方無理圍堵打壓,中方祭出稀土新規這枚“震撼彈”,而過去淪為美國對華“卡脖子工具”的荷蘭光刻機制造商阿斯麥(ASML),如今卻發現自己處境艱難。
![]()
荷蘭光刻機制造商阿斯麥(ASML)發現自己處境艱難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10月10日報道,在中美貿易博弈持續之際,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的企業正準備應對局勢不斷升級所帶來的沖擊。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中方稀土新規可能導致阿斯麥出現為期數周的出貨延遲,而該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生產最先進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廠商。
報道指出,阿斯麥以及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所銷售的半導體制造機器,尤其依賴稀土,因為這些設備包含極其精密的激光器、磁鐵和其他使用稀土元素的部件。
一名熟悉阿斯麥的消息人士稱,阿斯麥正在為潛在的業務中斷做準備,尤其是因為中方新規要求外國公司在重新出口含有中國稀土的產品前也必須獲得批準。這名消息人士補充稱,阿斯麥目前正游說荷蘭和美國的盟友尋求替代方案。對此,阿斯麥方面拒絕置評。
一家美國大型芯片公司的高級經理表示,該公司仍在評估潛在影響,但目前面臨的最明顯風險是稀土磁鐵價格的上漲,而這些產品在芯片供應鏈中至關重要。而另一家美國芯片公司的高管則表示,該公司正急于確定哪些產品含有來自中國的稀土,并擔心中方的出口許可制度可能會導致其供應鏈陷入停滯。
![]()
阿斯麥的一臺高數值孔徑極紫外系統設備 阿斯麥
“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實施的最嚴格的出口管制,”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產問題專家格雷絲琳·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表示:“很明顯,他們(中方)擁有足夠的實力和籌碼,不僅美國公司必須遵守(新規),世界各地的公司也必須遵守。”
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高級數據研究分析師雅各布·費爾德戈伊斯(Jacob Feldgoise)表示:“在半導體價值鏈中,中國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對在芯片制造過程中使用稀土化學品的芯片制造商以及將稀土磁鐵集成到設備中的工具制造商影響最大。”
據報道,一些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包括英特爾、臺積電和三星電子,都依賴阿斯麥的設備生產半導體。目前,三星電子和英特爾拒絕置評,臺積電未回應置評請求。
彭博社稱,這并非稀土首次成為中美貿易博弈中的焦點議題。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濫施畸高關稅,中方立即出臺系列措施精準反擊,除加征關稅外,還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英國《金融時報》當時曾援引業內人士透露,中方正在建立出口許可制度。2024年12月,中國還曾宣布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
而在歷經多輪關稅戰后,自今年5月起,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英國倫敦、瑞典斯德哥爾摩和西班牙馬德里舉行了四輪經貿會談。
稀土金屬及磁體是智能手機、電動汽車、戰斗機等高精尖產品的核心材料。中國早就意識到其重要性,花費幾十年在全球稀土開采和加工領域建立起主導地位。數據顯示,中國控制了全球約70%的稀土開采、90%的分離與加工以及93%的磁體制造。
![]()
中國在全球稀土磁鐵市場占據主導地位《金融時報》制圖
根據中國商務部10月9日公布的新規,中方將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以及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英國《金融時報》稱,這意味著凡是含有中國稀土成分或采用中國稀土開采、冶煉、制磁技術生產的磁體,外國企業出口時都需獲得中國批準。
新規覆蓋含有0.1%及以上中國重稀土成分的、由外國制造的稀土磁體和部分半導體材料,以及使用原產于中國的稀土開采、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在境外生產的所列物項,這些物項將于12月1日起適用新規;對于所列的一些原產于中國的物項,即日起立即實施新規。
此外,對于大部分軍事用途的出口許可,中國“原則上不予許可”。涉及研發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AI的出口申請,中方也將“逐案審批”。
路透社注意到,10月9日,除了發布兩項關于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的公告外,中方當天還另外宣布了幾項公告,不僅將幾種新的稀土元素和數十件稀土加工設備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還涉及超硬材料、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等。報道認為,這些措施對中國與美國貿易談判來說很重要,將有助于增強中國的影響力。
美媒認為,半導體供應鏈如今尤其容易受到中國此類舉措的沖擊,因為大型芯片工廠依賴于提供專用設備、復雜工藝和最終封裝的企業生態系統。
過去,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都曾通過補貼等政策來扶持這一產業,但本土產能整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這對美國的AI公司來說是真正的痛點。”游說公司Monument Advocacy的首席AI官約瑟夫·霍弗(Joseph Hoefer)表示。
而除了美國跳腳之外,歐洲也坐不住了。
據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10月10日,德國經濟部一名發言人回應中方新規時稱,現在評估新規影響為時尚早,但德國“目前正就這一問題在國家和歐盟層面進行深入討論”。該發言人隨后聲稱,中方日益收緊對技術行業關鍵礦產出口的限制措施“令人極度擔憂”(great concern),還表示,德國必須減少對歐洲經濟區以外供應的依賴。
另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此前一天(10月9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歐盟對中方最新出口限制措施“表示關切”。他還說:“歐盟委員會希望中國展現出可靠的合作伙伴姿態,確保對關鍵原材料的穩定、可預期的供應。”
10月9日,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應詢答記者問時表示,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為此,中國政府依法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實施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相關物項實施管制,體現了堅定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積極參與防擴散國際努力的一貫立場。中方愿通過多雙邊出口管制對話機制,與各方加強溝通合作,促進合規貿易,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