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安世半導體這事兒鬧到現在,11 月 4 號算是個關鍵轉折點。
中國商務部直接表態了:荷蘭政府瞎管企業內部事兒,再加上 10 月 26 號突然斷了給中國工廠的晶圓,已經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攪得一團亂,而且明明白白說 “這責任得荷蘭全擔”。
這話講得特別直接,邊界也劃得清清楚楚,差不多就是給海牙遞了張 “最后通牒”。現在問題就擺這兒了:荷蘭是會坐下來談,還是硬要接著用政治那套瞎干預?
![]()
2025 年 10 月 26 日,荷蘭安世半導體突然向其位于中國東莞的封裝測試工廠(ATGD)發出通知,宣布即日起停止供應晶圓,理由是 “當地管理層未能遵守約定的合同付款條件”。這一決定瞬間沖擊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 作為安世半導體全球核心封裝測試基地,ATGD 承擔著公司 70% 的封裝測試產能,其服務客戶涵蓋大眾、奔馳、沃爾沃等全球知名汽車企業,以及多家新能源科技公司。
斷供消息傳出后,安世中國迅速作出反應。11 月 2 日,安世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發布致客戶公告函,強烈反對荷蘭方面的斷供行為,明確表示 “安世中國不存在任何違約行為”,反指荷蘭安世半導體目前欠付 ATGD 的貨款高達 10 億元人民幣。公告同時安撫市場,稱已建立充足的成品與在制品庫存,能夠穩定滿足客戶至年底乃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并已啟動多套預案,加緊驗證新的晶圓產能,對明年實現無縫銜接供應充滿信心。
![]()
但行業擔憂并未緩解。安世半導體的功率半導體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斷供直接導致相關產品交貨周期從常規 12 周延長至 20 周以上,部分芯片組件價格漲幅超過 10 倍。日產等汽車企業已公開表示面臨芯片供應難題,庫存即將見底,不排除被迫削減產量的可能。這場突如其來的斷供,讓本就受地緣政治影響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雪上加霜。
![]()
荷蘭政府強行干預,企業運營失控
此次斷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荷蘭政府長期干預安世半導體運營的集中爆發。事件的源頭可追溯至 2024 年 12 月,安世半導體母公司聞泰科技被美國列入 “實體清單”。2025 年 9 月底,美國進一步推出 “50% 穿透規則”,規定被列入實體清單企業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將自動受同等出口管制,安世半導體因此被卷入管制范圍。
緊隨其后,荷蘭政府采取了更直接的干預行動。10 月 12 日,聞泰科技公告顯示,荷蘭政府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全球運營凍結,荷蘭企業法庭在未庭審的情況下直接生效緊急措施,包括暫停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控股的非執行董事及安世半導體執行董事職務等。這一越界操作直接引發企業管理混亂,從人事任免迅速蔓延至產業鏈供貨環節,為 10 月 26 日的斷供埋下隱患。
![]()
荷蘭政府對外宣稱干預依據是 “保護荷蘭和歐盟經濟安全”,但這一理由并未得到業界認可。安世半導體在被中資收購后,產能與利潤均實現快速增長,2024 年營收達到 147 億元,其發展既得益于中方團隊的管理運營,也依托中國市場需求與制造業集群優勢。強行干預不僅打破了企業正常運營秩序,更暴露了荷蘭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傾向,引發國際社會對 “企業主權” 的廣泛討論。
![]()
中方劃下紅線,認定荷方全責
面對荷蘭方面的持續強硬態度,中國商務部于 11 月 4 日作出明確回應,成為事件的關鍵轉折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曾于 11 月 1 日宣布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并努力促進安世中國恢復供貨,但荷方繼續一意孤行,且無解決問題的實際行動,這必將加深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不良影響,此種結果是中方和全球業界不愿看到的。
發言直指問題核心:“荷蘭政府對企業內部事務的不當干預,是導致目前全球產供鏈混亂的根本原因,這一責任必須由荷蘭方面 100% 承擔。” 同時,中方提出明確要求,希望荷方從維護中荷、中歐經貿關系大局和產供鏈穩定安全的角度出發,以負責任態度與中方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業內部事務,為問題找到建設性解決方法。發言最后強調,中方將堅定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并努力穩定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暢通。
![]()
這一表態被外界視為中方發出的 “最后通牒”。在此之前,中方已通過外交渠道積極溝通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 日,中國商務部安全與管制局局長江前良與歐委會貿易總司雷東內副總司長在布魯塞爾舉行 “升級版” 中歐出口管制對話磋商,雙方就出口管制領域彼此關切進行深入溝通,并同意繼續保持交流以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但荷蘭方面的持續不作為,讓中方不得不亮出更明確的立場。
![]()
全球業界譴責政治干預
荷蘭政府的干預行為引發全球業界廣泛擔憂與批評。英國《衛報》和路透社在報道中指出,荷蘭安世半導體的斷供舉動將 “威脅全球汽車產業”“導致芯片價格上漲”;“歐洲新聞”(Euro news)網站認為,此舉 “增加了歐洲大型汽車制造商面臨的供應中斷風險”;德新社則特別擔憂,供貨問題可能進一步加劇,并對德國汽車行業造成嚴重影響。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公開表示,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對汽車產業至關重要,“將商業問題政治化的做法損害的是全球企業的利益”。多家國際半導體行業組織也發聲,呼吁各國避免將技術和產業問題工具化,強調 “供應鏈的韌性建立在商業規則而非政治干預之上”。
![]()
這種國際輿論壓力,讓荷蘭政府陷入被動。作為全球半導體設備制造大國,荷蘭一直以 “產業鏈中立” 自居,但此次對安世半導體的干預,與其長期倡導的 “市場原則” 形成鮮明反差。有分析指出,荷蘭的舉動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影響,但這種 “盲從” 不僅未能帶來安全,反而摧毀了本國企業的商業信譽。
![]()
保障供應鏈韌性,維護企業權益
在明確向荷蘭方面施壓的同時,中方也在積極采取措施,降低斷供帶來的影響,展現出維護供應鏈穩定的負責任態度。11 月 1 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曾強調,中國充分考慮國內國際產供鏈安全穩定,歡迎遇到實際困難的企業及時與商務部或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聯系,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企業層面的應對同樣迅速。安世中國除了動用庫存保障短期供應外,正加速與國內晶圓制造商的合作。其母公司聞泰科技的國內晶圓制造由上海臨港鼎泰匠芯晶圓廠承擔,該工廠是 2021 年啟動建設的 12 英寸功率半導體自動化晶圓制造中心,雙方預計 2023 年至 2026 年合作總合同金額達 68 億元。2025 年上半年,聞泰科技與鼎泰匠芯及子公司合計發生交易 6.04 億元,合作基礎扎實。
![]()
結語
技術儲備也為應對危機提供支撐。聞泰科技基于臨港晶圓廠 12 寸工藝升級的新一代 MOS 產品已成功進入國內頭部新能源汽車客戶供應鏈,產品正從 40V 向中高壓系列拓展,支撐新能源汽車、AI 服務器等產品向 48V 平臺架構演進;預計 2025 年底,臨港晶圓廠將實現 12 吋 IGBT 新一代產品通線量產。這些布局不僅增強了安世中國應對外部斷供的能力,也展現了中國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的發展成果。
截至 11 月 5 日,荷蘭方面尚未對中方 11 月 4 日的表態作出正式回應。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屏息等待海牙的下一步動作 —— 是選擇坐回談判桌前,以商業規則解決問題,還是繼續堅持政治干預,讓供應鏈危機進一步升級。無論結果如何,中方此次的明確立場已傳遞清晰信號: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保障供應鏈穩定是底線,任何損害這一底線的行為,都將承擔相應后果。
參考信源: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