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看不下去了!”三年級《信息科技?》第一課,居然教學生怎么點外賣,家長看不下去,吐槽說:“主編你是咋想的,你還不如直接教他去送外賣呢,這三年級學生的價值觀都還沒有形成呢,不但不教孩子們勤儉節約,反而先教孩子們怎么去消費?”
![]()
當家長翻開孩子的小學三年級課本上冊,看到第一課竟如此詳細地教小學生點外賣時,內心滿是困惑與震驚。
這是覺得現在學生玩手機的時間還不夠多嗎?還是擔心他們不會隨意揮霍錢財?
三年級的孩子,本就懵懵懂懂,對世界充滿好奇卻又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自控力。倘若他們拿著父母的手機亂點外賣,造成不必要的消費糾紛和經濟損失,又該怎么辦呢?
按常理來說,第一課本應先給孩子種下勤儉節約的意識種子,讓他們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與合理規劃,之后再逐步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消費。
可如今這教材內容,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基本邏輯和價值導向。
于是,家長的擔憂進一步升級,發出靈魂拷問:“小學就教孩子們點外賣,那等他們上高中大學了,是不是就要教大學生們怎么搞網貸啦?等他們畢業了,剛好一邊送著外賣,一邊還著網貸,這些編教材的教授們,你們到底是何居心啊?”
從教育的本質來看,教材是傳播知識、塑造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它應該傳遞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而教三年級學生點外賣這一內容,看似是在結合現代生活實際,實則是在不經意間將消費主義過早地植入孩子幼小的心靈。
在當今這個物質豐富、消費誘惑眾多的時代,孩子的消費觀念本就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教材作為權威的教育資源,本應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幫助孩子抵御不良消費觀念的侵蝕,培養他們理性消費、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可是這樣的內容卻背道而馳,無疑是在給孩子錯誤的暗示,讓他們覺得點外賣是一種正常且應該掌握的技能,而忽略了背后可能存在的過度消費、不健康飲食等問題。
![]()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教育導向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隨意消費的習慣,長大后很容易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為了滿足一時的欲望而不顧自身經濟能力,甚至可能走上借貸消費的不歸路。
而編教材的專家們,作為教育領域的專業人士,本應具備更高的教育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卻出現如此低級且違背教育規律的內容,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教育是一項神圣的事業,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功利。教材的編寫必須嚴謹、科學、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目標。
我們不能讓教育成為消費主義的幫兇,而應該讓它成為培養孩子健全人格、正確價值觀的搖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