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一則來自山東的備案信息,為全球輪胎產業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柬埔寨。全球輪胎模具領軍企業——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Z.002595)其在柬埔寨新建年產1500套輪胎模具及配套維修項目正式獲批。這不僅是豪邁科技自身全球化戰略的關鍵落子,更被視為中國輪胎產業鏈“抱團出海”、從產品輸出邁向“產業生態”輸出的標志性事件。
![]()
“艦隊出海”的呼喚:七大巨頭催生模具“藍海市場”
豪邁科技的此次布局,并非孤立的投資,而是對柬埔寨已然成型的中國輪胎產業集群的精準響應。近年來,這個東南亞國家正迅速成為中國輪胎企業海外投資的熱土。賽輪、通用股份、雙星、萬力、正道等至少七大輪胎巨頭攜數百億投資紛至沓來,一座座現代化的輪胎工廠在柴楨省、西哈努克省拔地而起。
賽輪集團作為先行者,其柬埔寨工廠已形成年產900萬條半鋼胎和165萬條全鋼胎的龐大產能。
![]()
通用股份柬埔寨工廠自2023年開業,年產500萬條半鋼胎和90萬條全鋼胎。
![]()
雙星集團投資2億美元的新基地于今年9月剛投產,具備年產850萬條高性能子午胎的能力。
![]()
萬力輪胎投資5億美元的基地也進入沖刺階段,預計10月試生產,屆時將再添1000萬條半鋼胎的年產能。
![]()
據不完全統計,僅這四大巨頭的規劃產能就已超過3000萬條/年。輪胎模具作為輪胎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業之母”,其精度、壽命和交付周期直接決定了輪胎的品質和生產效率。一個年產數百萬條輪胎的工廠,需要數百套乃至上千套不同規格、不同花紋的模具進行周轉和維護。七大巨頭集聚所催生的,是一個對高質量、高精度輪胎模具及配套維修服務的巨大“藍海市場”。
從“服務”到“制造”:豪邁科技的戰略升級
面對這片藍海,作為全球市場占有率超30%、與全球前75名輪胎生產商中66家建立合作的“隱形冠軍”,豪邁科技的反應迅速而果斷。
![]()
![]()
早在2023年底,豪邁科技便前瞻性地入駐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成立服務公司,為在柬輪胎企業提供配套支持。此次啟動年產1500套模具的本地化生產項目,是一次從“貼近服務”到“本地化智造”的戰略升級。
此舉的商業邏輯十分清晰:在客戶身邊建廠,能夠極大地縮短模具的交付周期,降低客戶的物流成本,并提供更快捷的現場技術支持。這不僅能為豪邁科技贏得市場份額,更能深度綁定賽輪、通用、雙星等頭部客戶,形成穩固的共生關系,為中國輪胎“艦隊”在海外市場的高速航行,提供一顆強勁而可靠的“心臟”。
產業鏈協同:中國輪胎全球化進入新階段
豪邁科技的動向,是中國輪胎產業全球化進程進入新階段的風向標。如果說早期是“產品出海”,中期是“工廠出海”,那么現在,則是以豪邁科技為代表的“產業鏈協同出海”。
這種“艦隊出海”模式的優勢是全方位的:
提升整體效率:輪胎廠與模具廠毗鄰而居,溝通成本、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實現敏捷制造。
增強技術協同:豪邁科技可以將最新的模具研發成果第一時間應用于客戶的生產線,共同開發新花紋、新材料,提升中國輪胎在全球市場的產品競爭力。
構筑產業壁壘:一個包含輪胎制造、模具供應、原材料配套(如泰國Sahacogen等企業也前來投資)的完整生態圈,將形成強大的集群效應,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和國際話語權。
![]()
從數據到未來:一個制造業國家的轉型樣本
中國輪胎產業鏈的集體發力,直接推動了柬埔寨經濟的轉型。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柬埔寨汽車輪胎出口額突破8.7億美元,同比猛增64.83%,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18%,成為該國制造業最亮眼的名片。
這背后,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柬中自由貿易協定》帶來的關稅紅利,是柬埔寨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更是中國資本、技術和產業鏈整合能力的強大賦能。
![]()
隨著豪邁科技柬埔寨項目的推進,一個以中國輪胎工廠為核心,以中國模具、裝備企業為支撐的,高效、敏捷的東南亞輪胎制造生態圈正加速形成。這個曾經以服裝和農產品出口為主的國家,正在輪胎的滾滾向前中,駛向屬于自己的制造業新藍海。而“中國智造”,也正通過這種更深度的全球化布局,在全球輪胎市場中贏得更多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