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慣例,十一假期一過,2026年新郵預訂就要開始了。每年這個時候聽到最多的其實就是“棄訂”的聲音,尤其是越了解新郵市場的人,越不愿意再預訂新郵。
雖然泡椒雪梨經常吐槽新郵票發行過程中不好的現象,但自己還在堅持預訂著一個大版、一個小版和五套套票,加上特別喜歡的會多買幾套,一年在新郵上的支出差不多也有3000多元。
![]()
是不是覺得我說一套做一套,明明那么多吐槽,身體卻如此誠實的在預訂?最近不少人還涌入到我之前的文章下邊吐槽,說我“不是真正的集郵者”,讓我“要多說一些正能量的事,應該多弘揚集郵的好”……諸如此類的評論。但凡我有一點不認同他們的觀點,就是“這個作者沒素質”“我要取關”之類的回復。
![]()
其實從做“泡椒雪梨”這個公眾號開始,我就用了一年時間在給這個號“畫像”,寫過社會熱點、寫過讀書心得、甚至寫過幾篇微型小說,但最后還是回到了我最熟悉的領域——郵票。
2018年大學畢業后,姥爺將收藏了一輩子的郵票全部送給了我,小時候所有假期都是在姥爺家度過的,所以從小就對郵票有著超過同齡人的認識,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回憶起姥爺曾經購買的一些產品冊,是被一些人給騙了,所以我對借郵票欺騙集郵者的行為打心里有著抵觸。
![]()
那為什么我還要預訂新郵?首先是為了做這個公眾號,新郵預訂能夠保證我在發行首日拿到郵票,再經過掃描和觀察,才能寫出一篇有內容的評測,否則僅憑幾張不清楚的圖稿就大說特說,缺少說服力。
其次我很喜歡貼郵票蓋戳的感覺,小時候經常陪姥爺給他的郵友們寄信,看著一枚枚郵票貼在信封上,再蓋上當地的郵戳,很有儀式感。
![]()
加上大學時曾做過幾年平模,合作商寄過來的衣服很多穿過一次就不用了,所以售賣二手時也會通過郵費消耗掉許多郵票,甚至當預訂的不夠時,還會購買幾千元的打折郵票進行補充,這樣既滿足了我消耗郵票的愿望,也降低了郵費成本,何樂而不為!
所以泡椒雪梨算不算“真正的集郵者”,我覺得不重要,因為“集郵者”這個身份本來就沒有標準化的定義,年年買一本年冊就叫集郵嗎?制作收集郵戳卡就不叫集郵嗎?顯然都太片面了。
![]()
集郵是一個愛好,是一個因為個人喜歡而去進行的行為,當這個行為能夠給你帶來快樂的時候,那就是有意義的事情,這里也不單單指集郵,而是所有收藏、所有愛好。
如果你只是喜歡郵票,收集到了就會高興,每次看到就會歡喜,那么在自己的經濟能力范圍內,用少量的錢換取開心是沒有問題的,相比抽煙喝酒,郵票還不會損害身體。
![]()
如果以能不能升值賺錢來評價集郵,那絕大多數人賠錢本身就是市場規律,如果所有炒股的都賺錢,那錢從哪來?郵票也是一樣的道理,自由市場下就不存在所有人都能賺錢的領域。
郵票若是不能賺錢,全國成百上千的郵票商人難道天天在做福利?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以內的錢,即使不以倒賣郵票為生存手段的我,2025年單從買賣郵票上的凈收入也有七千多元,何況是那些以郵票養家糊口的專職商人。
![]()
說到這里,再問要不要預訂2026年新郵,我想就應該知道答案了。
你是要在郵票上得到什么?是收集插冊時的快樂,還是制作封片時的成就,或是倒手后換來的一日三餐?我想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郵票或者說集郵,就有存在的意義。
![]()
而我,泡椒雪梨,只是一個喜歡郵票的28歲中年男人,在自己的公眾號上說著自己想要說的話,能夠吸引志同道合的郵友研究討論是我最大的快樂。至于我在一些人心里算不算純粹的集郵者,這根本不重要,因為沒人會在乎一個虛無縹緲的身份,而我,更不會因為個別人的喜好就去曲意逢迎、司馬稱好。我的素質,是給有素質的人準備的,想讓我說好可以,那就多做點正能量的事吧,我是不會吝嗇華美之詞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