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興起、川普強勢回歸,重拾常識,美國民眾對主流媒體的信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根據(jù)蓋洛普最新民調(diào)顯示,截至2025年9月,僅有28%的美國成年人表示對主流媒體“非常信任”或“有些信任”,這已是連續(xù)多年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這個數(shù)字甚至連三成都不到,意味著七成美國人已將主流媒體視為不可靠的信息來源。
更令人震驚的是,黨派分歧進一步放大這一危機:共和黨支持者中僅有8%信任主流媒體,無黨派人士為27%,而民主黨支持者雖高達51%,但也僅勉強過半。相比之下,1970年代,美國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曾高達70%,那時新聞被視為“第四權(quán)力”,是民主社會的守護者。如今的急劇下滑,不僅反映了媒體生態(tài)的崩壞,更暴露了主流媒體長期依賴假新聞和政治偏見“洗腦”民眾的本質(zhì)。隨著越來越多美國人覺醒,其“好日子”確實到頭了。
![]()
回溯歷史,這一信任崩盤并非一夜之間發(fā)生。蓋洛普的長期追蹤數(shù)據(jù)顯示,媒體信任度在1998-1999年達到峰值55%,隨后開始緩慢下滑,但從2016年大選后加速崩落。進入2020年代,尤其在COVID-19疫情和2024年總統(tǒng)選舉期間,信任度直線墜落。2023年至2025年的三年平均值,僅有28%的成年人持積極態(tài)度,而無信任者占比高達36%。年齡代際差異也十分明顯:65歲以上老人中,43%仍信任媒體,而年輕一代如Z世代和千禧一代,信任度不足20%,他們更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和獨立來源獲取信息。這一代際鴻溝,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崛起,從單一的電視報紙時代,到如今碎片化的數(shù)字生態(tài),民眾不再被動接受“官方敘事”,而是能實時驗證事實。
信任度暴跌的根源,離不開主流媒體的系統(tǒng)性問題。
首先,政治偏見和“議程設(shè)置”是最常見的指控。路透社研究所的一項全球調(diào)查顯示,67%的不信任者認為媒體充斥著偏見、扭曲和隱藏議程。在美國,這一點尤為突出:主流媒體如CNN、MSNBC和紐約時報,常被指責(zé)為“左派喉舌”,在報道中選擇性忽略不利事實,或通過聳人聽聞的標題制造恐慌。政治極化進一步放大這一問題,皮尤研究中心指出,近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認為媒體加劇了黨派對立。民主黨支持者的信任雖較高,但從2018年的76%峰值跌至如今的51%,也顯示出連“鐵桿粉絲”都在動搖。
![]()
其次,假新聞的泛濫已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民眾越來越意識到,主流媒體并非“真相守護者”,而是假新聞的溫床和傳播者。
舉幾個觸目驚心的例子,便能窺見一斑。這些假新聞大多源于主流左傾媒體對川普陣營的蓄意造謠、攻擊和污蔑,旨在通過扭曲事實瓦解其支持基礎(chǔ)。早在2016年大選期間,“通俄門”陰謀論就被CNN、MSNBC和紐約時報等媒體大肆炒作長達兩年多,他們聲稱川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政府勾結(jié)干預(yù)選舉,制造出無數(shù)聳人聽聞的頭條,甚至推動特別檢察官穆勒調(diào)查。但2019年穆勒報告最終證實無任何勾結(jié)證據(jù),這場“通俄騙局”徹底崩盤,卻已嚴重損害川普的聲譽。
同年,夏洛茨維爾事件中,川普稱“雙方都有很好的人”,主流媒體立即扭曲為他贊美白人至上主義者和新納粹分子,CNN和華盛頓郵報反復(fù)播放剪輯視頻,引發(fā)全國抗議浪潮;事實是完整視頻顯示川普明確譴責(zé)了極端分子,但媒體的片面報道已將他塑造成種族主義者。2019年科文頓天主教高中生事件更是一出典型鬧劇:一名學(xué)生尼克·桑德曼面對原住民老人時被媒體如CNN污蔑為“白人特權(quán)種族主義者”,配以誤導(dǎo)性視頻指責(zé)他們挑釁;后續(xù)全視頻曝光顯示學(xué)生們是被圍堵的受害者,該生最終勝訴CNN賠償2.5億美元。
進入2020年,COVID-19疫情期間,媒體對川普的攻擊一再升級。川普在記者會上提到“消毒劑”內(nèi)部使用可能性(如光線或注射),ABC新聞和NBC立即頭條宣稱他“建議注射漂白劑自殺”,制造出荒謬的“川普要民眾喝消毒水”敘事,引發(fā)全球嘲笑;實際錄音顯示他是在探討科學(xué)可能性,但媒體的惡意剪輯已將他妖魔化為無知殺手。
2024年選舉周期,這些把戲愈演愈烈:川普在福克斯新聞采訪中開玩笑說“第一天當獨裁者”,指僅限邊境和能源政策,但CNN和MSNBC大肆渲染為“川普公開承認獨裁野心”,配合AI生成的假視頻散布“他將終身執(zhí)政”的謠言,影響了數(shù)百萬選民認知。甚至在2024年7月川普遇刺后,紐約時報和Politico暗示事件是“自導(dǎo)自演的宣傳秀”,未經(jīng)證據(jù)即轉(zhuǎn)載匿名來源的陰謀論,加劇社會分裂。
2025年川普重返白宮后,攻擊未止:Politico虛假報道川普政府“考慮解除對俄羅斯能源資產(chǎn)的制裁,包括北溪管道”,旨在重燃“親俄”指控;AP新聞則歪曲國家情報總監(jiān)加巴德的言論,稱川普與普京是“非常好的朋友”,這些謠傳迅速被辟謠,卻已通過社交媒體病毒式傳播。這些案例并非孤例,信息技術(shù)與創(chuàng)新基金會的研究顯示,“老媒體”傳播誤信息的比例并不亞于社交平臺。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這些主流媒體為追求點擊率和廣告收入,常常犧牲事實準確性,而這正是“假新聞”賴以生存的土壤,尤其針對川普陣營的系統(tǒng)性污蔑,已成為左派政治工具的核心。
這種信任危機的影響,遠超媒體自身,已滲透到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首先,它加劇了政治極化:共和黨人視主流媒體為“敵人”,轉(zhuǎn)向保守派平臺如Newsmax或OANN,導(dǎo)致信息繭房效應(yīng)。其次,整體新聞消費興趣下降,VOA報道顯示,美國人跨黨派對新聞的熱情都在減退。這不僅削弱了公共話語的質(zhì)量,還威脅民主進程:當民眾不信任媒體時,選舉中的假新聞更容易泛濫,2024年大選便是活生生的教訓(xùn)。
![]()
對于左派勢力而言,這更是致命打擊。長期以來,主流媒體充當了民主黨及其盟友的“宣傳機器”,通過假新聞“洗腦”中產(chǎn)階級和年輕人。但如今,連民主黨內(nèi)部的信任都岌岌可危,51%的數(shù)字雖高于平均,但已從歷史高點腰斬。當民眾醒悟到這些媒體的“左傾敘事”不過是利益集團的工具時,其影響力將土崩瓦解。蓋洛普分析師直言:“信任的持續(xù)下降,已成為媒體行業(yè)的系統(tǒng)性危機。”
展望未來,美國主流媒體的“末日”已近在眼前。年輕一代的崛起和AI工具的普及,將進一步加速這一進程,他們更善于辨別假新聞,平均能識別75%的虛假政治標題。要重獲信任,媒體需從根源上改革:摒棄偏見、加強事實核查,并透明披露資金來源。但鑒于其深陷商業(yè)和政治泥沼,這似乎遙遙無期。
最終,當28%成為新常態(tài),主流媒體將從“第四權(quán)力”淪為“第五輪子”,而美國社會或?qū)⒂瓉硪粋€更碎片化、但也更清醒的信息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