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11 月 5 日,美國政壇交出了份尷尬的 “成績單”—— 聯邦政府 “停擺” 邁入第 36 天,正式打破 2018 年特朗普時期 35 天的紀錄,成為歷史最長關門事件。這事兒說穿了就是兩黨鬧掰的后果:共和黨要凍結民主黨主政州的基建資金,民主黨堅持對富人增稅,新財年預算案從 10 月 1 日拖到現在,14 次投票全告吹,副總統萬斯甚至放話 “可能停到 11 月下旬”。
![]()
如今的美國早已亂成一鍋粥:4200 萬人領不到食品救助,320 萬旅客遭航班延誤,連冬季供暖補貼都停了,制造業 PMI 連續八個月萎縮。可諷刺的是,總統和議員的工資受憲法保護一分不少,強力部門還能挪用資金發薪。老話說 “鷸蚌相爭,漁翁遭殃”,兩黨把 “停擺” 當成政治武器互撕,受苦的卻是那些要吃飯、要出行、要過冬的普通人。這場創紀錄的停擺,到底要讓美國百姓熬到什么時候?
一、飯碗空蕩蕩!4200 萬人斷了 “救命糧”
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停擺就是 “斷糧危機”。超過 4200 萬人依賴的食品救助計劃徹底停擺,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也跟著 “罷工”,幾百萬家庭眼看就要面臨冬季供暖難題。
![]()
得州單親媽媽瑪莎的遭遇戳中了無數人:“冰箱里只剩半罐豆子,孩子哭著要牛奶,我跑了三個救濟站,排了 5 小時隊只領到兩包餅干。” 華盛頓州的老人亨利更無奈,靠食品券買降壓藥的他,現在只能跟鄰居借藥:“議員們在國會吵架領高薪,我們這些窮人卻要為一口吃的發愁。” 更糟的是,政府擔保的救濟資金遲遲不到位,不少慈善機構都快撐不下去了,有 soup kitchen(施粥站)負責人吐槽:“每天來領飯的人翻了三倍,我們的庫存只夠撐一周。”
二、天空亂成團!無薪空管撐不住了
航空業早已是 “重災區”。1.3 萬名空中交通管制員被迫無薪上班,缺勤率直線飆升,交通部長都預警 “可能關閉全國領空”。上周芝加哥機場就上演了混亂一幕:單日取消航班 230 架次,延誤超千架,乘客在航站樓席地而坐,有人吐槽 “比春運火車站還亂”。
洛杉磯空管員湯姆偷偷錄了段視頻,黑眼圈重得像熊貓:“連續上班 20 天沒拿工資,同事們都在硬扛,再這樣下去真要出人命。” 更鬧心的是感恩節旅行季馬上到,美國旅游協會預估,停擺一周行業就損失 10 億美元,現在 36 天過去,旅游業早被折騰得元氣大傷。想出門的人訂機票像開盲盒,能起飛就算幸運,延誤幾小時都是家常便飯。
三、生意黃了攤!320 家小企業每天倒閉
中小企業更是難逃一劫。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數據慘不忍睹:停擺期間每天約 320 家小企業倒閉,1.7 億美元政府擔保貸款無法放行,累計擱置資金高達 45 億美元。這些貸款可是餐飲、零售業的 “救命錢”,沒了它,不少老板只能裁員關門。
![]()
紐約曼哈頓的中餐館老板老李欲哭無淚:“政府擔保的經營貸款被卡,房租和工資壓得我喘不過氣,只能裁掉 3 個員工,再撐一周就只能關門。” 西雅圖的烘焙店更慘,原本靠政府補貼做社區早餐,現在補貼停了,原料都買不起,老板娘在門口貼告示:“不是不想干,是實在撐不下去了。” 六大行業組織聯合警告,這場預算僵局正在犧牲數百萬小企業主和員工的生計。
四、黨爭無底線!治理失效才是真危機
說到底,這場創紀錄停擺就是場 “政治鬧劇”。兩黨把民眾福祉當成博弈籌碼,共和黨要削減開支打壓對手,民主黨要推進增稅政策,誰都不肯讓步。他們忘了政府存在的意義是服務民眾,不是搞零和博弈。
這就像一個大家庭,家長們為了爭家產,把水電煤氣全停了,不管孩子餓不餓、冷不冷。專家萬喆說得一針見血,這不僅是經濟災難,更是制度性信任危機,美元霸權都在加速松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政客們只盯著選舉算盤,卻忘了百姓的選票才是他們的飯碗。
36 天的停擺,帶來的是不可逆的損失:民生保障崩塌、行業瀕臨癱瘓、國際信譽受損。真正的治理智慧,從來不是把對手逼到墻角,而是把百姓放在心上。希望兩黨能早日清醒,別再讓美國百姓為黨爭買單。
你覺得兩黨該先放下分歧救民生嗎?美國停擺還會持續多久?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