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今年的國慶假期,大家有沒有去逛博物館?
這幾年逛博物館成了一個非常流行的旅游項目,很多博物館的一些搞怪的有意思的展品被大家發在網上,很多人為了去和這些展品打卡,會選擇去一趟博物館;當然也有很多人是抱著欣賞展品,了解歷史的心態去博物館。但是就目前來看,絕大部分在博物館游覽的游客都沒有提前做好功課,也有很多人沒有報團聽講解,像無頭蒼蠅一樣在展區里亂轉,更有甚的是一些小朋友在展區里面大喊大叫,大吵大鬧,這些還算是好的,如果是再碰上一些不太了解規則的家長,甚至還會在展廳內外放抖音。
![]()
(湖北省博編鐘)
這當然給一些想要看展品,認真了解歷史的游客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其中也包括我。很多時候想要給博物館的器皿拍一個美麗而清晰的照片,但事實上總是因為人流量而無法拍攝,很多時候也想仔細看一看博物館器皿上的介紹,但是總被人推著不斷往前。
因此我有時候也會恨恨的想,要是有什么辦法能讓這些不是真正來逛博物館的人出去就好了。
![]()
(南京古生物省博化石)
但是后來我又想,我這算不算是高知分子的傲慢?自以為讀了兩年書對歷史有些了解,就主動的去鄙視那些對這段歷史不太了解的人,想要通過一系列的手段阻止他們了解這段歷史,雖然這種阻止并不是主觀的。
對于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建議博物館要收票,用10塊錢、20塊錢象征性的售票去阻攔那些不是真正想來逛博物館,而是趁著免費過來打卡的人。
![]()
(徐州圣旨博物館)
這樣的說法乍一聽其實有點道理,但是仔細一想也是知識分子的階層傲慢,通過收取門票而造成知識壟斷,阻止人們免費的去獲得知識。
![]()
(徐州市博物館錢堆)
用收費過濾“無聊者”混淆了問題根源:展廳內的喧鬧與不文明行為,核心在于管理機制(如人流引導、規則執行)的缺失和部分參觀者的素養問題,與“免費開放”并無直接關聯。
10-20元的門票根本擋不住本就漠視規則的人,反而會將學生、低收入群體等真正渴望接觸文化的人拒之門外。就像我去年過年期間去了兵馬俑,兵馬俑這么貴的門票,依然也攔不住那些無聊者想要打卡的人的腳步,依然有人在里面刷抖音,依然有人想要在上面偷偷刻字,甚至在我去過兵馬俑后的幾個月,還出現有男子跳到兵馬俑的俑坑中睡覺的新聞。
![]()
(臨潼兵馬俑展品:醉漢)
國家補貼博物館免費開放,初衷本就是打破文化壁壘,讓所有人都能平等觸碰文明——無論是打卡分享、帶娃參觀,還是單純進來感受氛圍,這些都是公眾與文化產生連接的方式,不該被隨意貼上“無聊”的標簽。若想改善觀展體驗,關鍵在于優化管理(如恢復合理預約、加強現場引導),而非用門票為公共文化資源設置門檻,違背其普惠的本質。
并且博物館建立的大部分經濟來源應該是納稅人的稅錢,這里的納稅人指的是廣義上的納稅人,也就是購買過商品,為商品付過稅的人。這樣來算的話,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納稅人。通過納稅人的錢而建立的博物館,卻要納稅人交錢買票才能進入這樣的舉措是否合理呢?
![]()
(臨潼兵馬俑)
但是現在確實博物館存在大量的管理問題,確實存在著涌入大量不以參觀文物為主要動機的游客群體。
那現在應該怎么辦?
![]()
(甘肅省博物館馬門溪龍)
說實話我不知道,因為我并非藝術管理專業的專業學生,我只是一個博物館游覽愛好者,讓我提一些專業的建議,我可能提不出來,但是或許可以從一些比較優秀做的很好的博物館中提取經驗。
以下是豆包給我的答案
1. 大英博物館(英國倫敦)
策略:永久館藏免費,特展收費(如2023年“羅塞塔石碑”特展票價約20英鎊)。
效果:免費政策吸引年均600萬+人次參觀,成為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之一,實現文化普惠;特展收費則補充運營資金,同時通過高價值展覽維持觀眾粘性,平衡了公益與運營需求。
2. 故宮博物院(中國北京)
策略:分時段收費,旺季(4-10月)60元,淡季(11-3月)40元;珍寶館、鐘表館另各收10元,對未成年人、老人等群體免票。
效果:合理收費既為文物保護、古建筑修繕提供資金支持,也通過價格杠桿適度控制客流(年均1500萬+人次),減少對文物和環境的壓力;針對性免票政策保障了特殊群體的參觀權益。
3. 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國西安)
策略:基本陳列免費(需預約),臨時展覽收費(如“大唐遺寶”特展票價30元)。
效果:免費政策極大降低參觀門檻,年均接待觀眾超300萬人次,成為普及陜西歷史文化的核心平臺;臨時展覽收費則用于補充展覽策劃、文物研究等開支,形成“免費保普惠、收費促發展”的模式。
說實話,給到的也基本上是國內大部分優秀的博物館都在用的方案,也就是普通的展館,主要展館為免費預約票,一些特殊的展廳需要額外購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分流,大部分的群體愿意為特殊展廳購票的,基本上都是愿意為知識付費的群體,這一類群體可能素質會比較高,因此會過濾掉一些在博物館不認真觀看的群體。
![]()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何尊)
而我個人的經歷是這樣的做法,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因為我是一個窮學生,基本上沒逛過收費的博物館,上回去南京逛了一個收費的數字藝術博物館,感覺就非常的不錯。
也可能是因為當時并非旅游旺季,不過相對于德基的廁所來說,德基頂層的博物館人還是很少的。
![]()
(南京德基“BEEPLE:來自人造未來的故事”)
但這樣也是有問題,因為像我這樣的窮學生只能逛免費的展館,但是免費的展館又都是一些群魔亂舞的人。當然既然都免費了,那我也不好意思再說什么,只不過就是在這么如同菜市場一樣喧鬧的博物館里看文物,總覺得文物好像就像白菜一樣廉價。
![]()
(南京博物院西漢金獸)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中國的部分游客是不是配不上這么好的文物呢?
我也沒出過國,也不知道外面的人是什么樣子的,只能說國內還是稍微欠缺一些。
不知道大家對是否開放博物館如何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