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物“活”在數字世界,當傳統紋樣成日常潮品,博物館文創如何破圈?10月29日,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2025年會暨“科技與文化交融:博物館的文創實踐探索”培訓會在合肥啟幕,以“科技+文化”為鑰,解鎖博物館文創新玩法。
本次會議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博協文創專委會”)主辦,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承辦。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博物館處處長焦麗丹,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胡敏出席,中國博協文創專委會會員單位代表、相關文創企業參會。

![]()
![]()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
博物館處處長焦麗丹致辭
![]()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胡敏致辭
![]()
上午,中國博協文創專委會召開第三屆全體會議,審議并通過多項重要議程。并對2025年為中國博協文創專委會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黑龍江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榮獲專委會2025年度“突出貢獻集體”,黑龍江省博物館公共服務部副主任孫引龍、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文化創意部主任馬文娟榮獲專委會2025年度“突出貢獻個人”。現場還宣布了2025年度新入會會員單位名單,并向新會員單位代表頒發證書。
![]()
![]()
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郭京寧
作中國博協文創專委會第二屆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下午,在“科技與文化交融:博物館的文創實踐探索”培訓會上,大咖輪番上臺分享,帶來滿滿“干貨”。陜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步雁以《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身”與“生活美學”》為題,結合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實踐案例,闡述如何通過數字化技術為文化遺產打造“數字分身”,同時將歷史元素與現代生活美學結合,開發出受大眾喜愛的文創產品;三星堆博物館文化產業部曾巧妮圍繞《科技守護·智慧傳承——三星堆數字化保護應用實踐》,講述三星堆博物館如何運用先進技術開展文物數字化保護,讓神秘的三星堆文化通過數字手段跨越時空,與當代觀眾對話;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主任武瓊芳以《觸摸歷史的溫度:敦煌藝術的當代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分享敦煌研究院在傳承敦煌藝術過程中的創新嘗試,讓千年敦煌之美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
除此之外,科大訊飛科協執行秘書長劉根還帶來了《星火伴游——AI大模型驅動的文旅融合創新服務平臺》分享,展現科技企業如何以AI技術賦能文旅融合,為博物館文創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新的思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王墩考古隊執行領隊方玲則聚焦《遺址類博物館文創聯動路徑探索》,為安徽本土文創產品研發挖掘新的文化素材,探索遺址類博物館與文創產業聯動的有效路徑。
研討交流環節由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主持,中國國家博物館公共關系部主任廖飛、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徐森、福建博物院副院長張煥新、殷墟博物館社會服務部主任魏大戈、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宣傳策劃部主任宋若虹結合具體實踐,圍繞科技賦能文化傳承和文創開發進行了深入討論。
![]()
研討沙龍
![]()
本次培訓會既有深度理論交流,更有豐富實踐調研。會議特設文創市集,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百家會員單位帶來超千款文創產品集中展示,供嘉賓觀摩借鑒、分享經驗。此外,與會嘉賓還前往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和科大訊飛語音產業基地實地學習,近距離感受文化傳承與科技賦能的實踐成果,強化互學互鑒,推動行業共同進步。
![]()
文創市集
近年來,安徽在文化傳承與文創發展領域持續發力。作為本次會議的承辦方,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依托江淮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斷探索文創產品研發與文化傳播新形式,推出一系列兼具地域特色與時代氣息的文創成果,成為安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此次承辦全國性博物館文創盛會,不僅是對安徽文創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搭建起安徽與全國同行交流互鑒的橋梁,為安徽整合文化資源、激活文旅動能提供了重要契機,進一步加速推動我省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
供稿:張婭
編輯:何瑤
初審:馬文娟
審核:鄭道春
終審:雷修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