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雄才(1910-2001),廣東肇慶人,中國現代中國畫家。與趙少昂、關山月、楊善深并稱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畫家。黎雄才早年師從高劍父,后到日本學畫,曾任廣州美術學院顧問、教授。擅長巨幅山水,精于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自具風貌。
他的山水畫青綠山水特點鮮明,評論界將它命名為“黎家山水”。其30年代初作品《瀟湘夜雨》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1954年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卷被美術界贊為“抗洪史詩”,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舉辦的大型美術作品展覽并在多種專業報刊上發表。
![]()
![]()
![]()
黎雄才技法解說
樹木篇
學畫樹木,是山水畫第一步,初學者必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先從一棵樹木開始,從一棵樹中了解樹木的一般結構規律,進而了解各種樹的規律。
畫樹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
一、先畫樹葉較少,枝干清楚的大樹。
![]()
二、畫樹先畫干,下筆就要考慮樹的陰陽向背,用筆要有頓挫轉折。
![]()
三、古人云:“山水不問樹”。但初學者對樹的特征規律還是要熟識掌握。
![]()
四、畫樹葉一般分夾葉與點葉,包括“個字點”“介字點”“松葉點”“梅花點”“胡椒點”等技法。
![]()
五、畫林,畫一棵樹較容易,畫三、五棵就困難多了,因此畫面中的樹是畫家根據生活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
![]()
六、畫遠樹同樣小心,一般是畫好遠山后才加上遠樹。
![]()
![]()
![]()
山石篇
山水畫主要骨干在于山石。中國山水畫表現石和山與西洋畫所用明暗分體面的畫法很不相同,它是通過畫家發揮用筆的威力,以粗細、頓挫、 轉折、輕重不同變化的線條去表現石和山的立體感與質感。古代畫家已知道畫石要有立體感,他們總結了一句話:“石分三面”,他們充分發揮用筆的功力,使筆下的線條圓、重、留、變去表現石的體積和質感,他們不完全拋棄明暗,但不受明暗束縛,更多地是用筆表達石的結構。
![]()
![]()
![]()
流水煙云篇
云煙在中國山水畫中云煙屬于虛的東西,但它卻起著十分重要作用。中國畫很重虛實相生,講究計白當黑,“虛”與“白”暗示為云煙,它們掩藏著更多的自然景象,云煙的變幻有時也產生神秘感,云煙起了藏的作用,使人感到畫面豐富,深奧莫測。云煙便於畫面增強氣氛, 有時利用云煙增強畫面氣勢,往往眾多諸山為云煙所遮蓋,雖不見山, 但使人感到山藏云里,增強了想象。中國畫家畫水,不管是山泉傾瀉而下,或是細流緩緩而行, 還是萬壑驚雷動的巨瀑,或是煙波浩瀚的河海,畫家總是利用虛實手法, 用簡潔的筆墨,概括地把對象表現得十分生動。古人說:“五日一水, 十日一石”,充分說明畫家的苦心和重視了。
![]()
![]()
![]()
節選自《黎雄才山水畫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