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長安,火樹銀花。錚錚鐵筆,沒骨潤心,飛禽走獸,祥瑞殿中,花簇錦攢,風華三秦。
![]()
13天
開幕倒計時
2025 / 11 / 15
展覽名稱:時代長安——陜西當代中國花鳥畫研究展
主辦單位: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支持單位:陜西省美術家協會
展覽時間:2025年11月8日-12月14日
展覽地點: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總策展/學術主持:王 瀟
策 展:馬海歐
執行策展:穆亞威
特邀策展:張西昌 鄭偉斌
策展助理:王 競
展覽前言
時代長安,火樹銀花。錚錚鐵筆,沒骨潤心,飛禽走獸,祥瑞殿中,花簇錦攢,風華三秦。
長安花容,開遍南北。四季秦嶺,色彩漸變煥新顏,代代時時綻新貌,美如錦繡。正統,富貴典雅,承傳有根。新枝,筆走側鋒,險中有靈。暗香,墨底粉瓣,迎風冒雪。滿園,生機無限,百花爭春。
花鳥畫從原始彩陶魚紋,到人物畫裝扮搭配,從宋重理寫真,到元率性蕭散一路走來,工筆寫意富貴野逸兩路延續至今。近現代花鳥畫承明清遺風,棄甜媚艷俗之氣,直追八大徐渭之格。齊白石紅花墨葉高貴典雅,筆簡意繁含民間情懷,重趣。吳昌碩凌風傲霜氣足蘊深,金石入畫寫文人精神,重意。長安花鳥,民國士夫以身試法,至新時期社會生活感召,繁花斗艷、蜂蝶迷戀,悅人耳目。石魯筆墨人格化,張揚個性,直擊靈魂,以筆為刀,思想、審美、情感于筆墨間真宰上訴,淋漓痛快。承傳統者意理法趣不越雷池孜求文脈深蘊,面目長相古韻猶存。煉生活者返璞歸真扎根人民攝取鮮活素材,提煉創建全新程式。彰精神者向內探求以圖像強化意識抒發性情,筆墨恣意表現張力。至此,從傳統、生活、精神處著力者繁盛。
改革開放,受“八五新潮”、西方藝術思想影響者形式內容悖于傳統,亦有融合革新者章法構成筆墨色塊特質顯明,古今、中西爭勝,流派紛呈。全國美展作品思想精深、制作精良、藝術精湛,主題、幅式、視覺要素特點俱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宏觀主旨三者完備,區域板塊明確,秩序感強,筆墨不茍。此美在重復中之節律,嚴整中之精致,重壓下之釋放,夾縫里之自由,面目中之訴說,閱讀中之絲滑。中國畫百花園中呈現出繁榮昌盛新生態。
中西輝映融古今,陰陽合德貫精神。花謝花開循天道,筆隨氣韻攝天真。唐宮簪花凝富貴,儀態萬方自雍容。藝途新程開生面,時代長安天地春。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 王瀟
2025年10月19日
展覽綜述
陜西現當代中國花鳥畫的史跡尋蹤、
話語建構及代際傳承(節選)
與中國人物畫和山水畫相較,陜西現當代花鳥畫創作在全國美術格局中算不上“重頭戲”,但事實上,花鳥畫的起步較早,基礎亦深厚,從西京金石書畫學會到長安畫派,陜西花鳥畫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派系立場和美學范式。再到八十年代的后“長安畫派”時期,諸多畫家的代際承轉及個體探索,使得陜西花鳥畫在命運的起伏輾轉中,經歷了從集體范式向個體表達的歷史轉型,續寫和重構了陜西花鳥畫的區域風格及美學特征。近三十多年來,陜西花鳥畫在與全國花鳥畫的節奏呼應中,愈加呈現出多元的層級面相。本文試將通過對陜西現當代近百年來中國花鳥畫發展歷程的脈絡梳理,進而探求其個體命運、創作生態與時代語境之間的深度關聯,并以此窺察區域美術進程與全國美術整體格局之間的內嵌關系,也借以探究現當代中國花鳥畫與文化傳統和時代語境之間的內在關聯,從而為理解中國畫在復雜的歷史語境和文化場域中演進變遷的內在邏輯提供區域性的參照標本。
如果將人物畫比作小說,山水畫比作散文,花鳥畫就更像是詩歌(沈奇語)。這句話點明了中國花鳥畫的詩性本質。在“宏大敘事”面前,花鳥畫通常“拙于言表”,而以怦然心動的性靈相觸作為人與自然物象交互的情感和審美表達,花鳥畫則頗具秉性上的優勢。
中國花鳥畫題材的源起,或是緣于農業社會中先民對于動植物在休戚與共的生活依賴里所生的情感寄托,同時也是他們在遠古時期逐漸形成的自然觀的細微體現。與“成教化、助人倫”的人物畫和“暢神游觀”的山水畫相較,花鳥畫常以溫情的趣味觸動著觀者的內心,它是中國人近距離觀視和感知世界,自我性靈和情味表達的審美媒介,也是中國人獨特生存哲學觀念的婉轉表現。
除唐之外,中國古代美術史中幾乎不見陜西花鳥畫的蹤跡。直到20世紀30年代前后,花鳥畫創作才在陜西區域的美術文獻中隱約顯露出身影。
從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的整體格局來看,陜西現當代花鳥畫的發展略顯滯后,尤其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山水畫作為總體面貌呈現的長安畫派以及逐漸成為中國當代人物畫中流砥柱的陜西人物畫創作群體,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花鳥畫創作群體的自身話語及外界傳播。但需要注意的是,陜西現當代花鳥畫的早期發展并非如此,只是各種時代遭際導致了其整體歷史“面相”。因此,對于陜西現當代花鳥畫發展的史脈做一梳理,同時也對該群體的藝術特質和時代命運進行探究,便具有了迫切的當下價值和學術意義。
張西昌(西安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后、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青年理論家委員會委員)
展覽板塊
本次展覽分為三大板塊,由文獻展與作品展組成。第一板塊是文獻展《錦簇滿長安》,即對近現代以來陜西中國花鳥畫發展脈絡進行梳理與總結,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給觀眾;第二板塊是作品展《墨骨凌云天》;第三板塊是作品展《花逢時雨俏》,其中第一至第三單元依次是:“煥新”“芳華”“初綻”,是以時間線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各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花鳥畫家及其重要作品的展示。
第一板塊
《錦簇滿長安》陜西當代中國花鳥畫發展歷程文獻展
主要內容:
結合中國近現代社會語境的變遷史,以歷史縱向維度梳理陜西地區近百年來中國花鳥畫的發展脈絡、創作生態、代際傳承、藝術語言及美學特質等多方面的人文樣態。重點突出現當代以來,以長安畫派為代表的花鳥畫借古開今、繼往開來的人文轉型之緣由,以及陜西省美術家協會、西安美術學院、陜西國畫院為主要力量的現當代花鳥畫藝術創作群體在藝術語言和區域風格上的開拓與探索。進而將其放置于中國現當代美術史的宏闊語境中進行觀視和認知,借以窺察和揭示中國筆墨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美術觀念之間的歷史關聯和時代特質。
主題闡述:
二十世紀以來,長安畫壇一直是中國現當代美術進程中的重鎮要津之一,尤以五六十年代長安畫派的崛起為巔峰時刻。此后,中國當代美術史的聚光燈經常投射在長安的上空。但是,這種宏觀美術史的聚焦始終以長安畫壇的主題性人物畫與山水畫為主,鮮少顧及甚至忽視長安畫壇的花鳥畫創作。然而,當我們換一種角度來追溯和審視陜西現當代美術的發展,花鳥畫不僅有其極其燦爛而重要的成果,且有其殊勝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在百年來中西繪畫融合交流、中國畫被不斷改造改良的過程中,花鳥畫僥幸而巧妙地滯后于人物畫與山水畫,與中國畫傳統形態的現代轉化保持了適當的距離感,也保持和傳承了中國畫更多的內核與本質;二是在很多以人物畫和山水畫進行創作尤其是以寫實主義進行主題性創作的國畫家的藝術天地里,花鳥畫往往是其直抒胸臆、表露心性的一片后花園,是自我精神棲息的自留地。
時代長安,觀照的是每個具體時代里長安畫壇的應對與激變,同時也觀照了長安畫壇對每個歷史時期的引導與貢獻。從當代中國花鳥畫這種歷史的獨特性與觀照的互文性,我們回顧和觀察陜西當代中國花鳥畫的承續與衍變,可以看到前賢們的文化理想與藝術抱負,可以看到一代代畫家積累和傳承的筆墨經驗與得失甘苦,更能看到當前陜西中國畫發展新的契機與愿景。正是:春風柳綠多佳日,只道錦簇滿長安。
![]()
1942年上海畫人節:照片中有蔡鶴汀、蔡鶴洲、吳清霞、黃賓虹、朱屺瞻、王個簃、錢瘦鐵、唐云、應野平、謝稚柳、鄭午昌、劉海粟、來椘生、黃幻吾、程十發、徐邦達、吳湖帆、賀天健等畫家雅集(郎靜山攝影,錢瘦鐵題字)
![]()
20世紀40年代,蔡鶴汀、蔡鶴洲、蔡鶴如、林金秀舉辦畫展
![]()
1952年在《西北畫報》報社門前合影(趙望云、李可染、羅銘、吳作人、蕭淑芳、張仃、王朝聞、袁白濤、石魯、黃胄、方濟眾等藝術家合影)
![]()
1959年張寒杉先生八十誕辰長安畫派同仁的合影(前排左起:區麗莊、林金秀、王冰如、張寒杉、石魯、葉訪樵、蔡鶴汀;中排左起:陳瑤生、韓秋巖、楊署天、蔡鶴洲、李梓勝、張邯;后排左起:鄭乃珖、康師堯、星冠五、何海霞、李西巖、方濟眾、修軍)
![]()
20世紀50年代,區麗莊、陳瑤生、楊清我、林金秀、蔡鶴洲、張寒衫、袁白濤、蔡鶴汀、石魯、方濟眾 、陳笳詠等藝術家在西安合影
![]()
1975年陜西省年畫創作班師生合影
![]()
1980年石魯在陜西省人民醫院病房中作畫
![]()
1982年康師堯在中國畫研究進修班授課并示范作品
![]()
1982年崔子范在中國畫研究進修班授課并示范作品
![]()
1982年中國畫研究進修班結業合影
![]()
1986年王金嶺在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課堂示范
![]()
1992年(左起)王子武、李世南、王迎春、董小明和江文湛在畫展上合影
![]()
2011年5月,《長安精神——陜西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匯集了劉文西、崔振寬、王子武、王炎林、王金嶺、張振學、江文湛、王有政、徐義生、郭全忠、羅平安、王西京、趙振川、張之光、張杲、陳國勇 16 位著名畫家的100余幅精品力作,是陜西美術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高端展示。
![]()
2013年10月,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舉辦《陜西省花鳥畫精品展 —— 十六人作品展》開幕合影
![]()
2019年張之光為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一帶一路創作人才項目舉辦講座
![]()
2022年張之光與陳光健、姜怡翔等年輕教師合影于老美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