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6日,法國總理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向總統馬克龍遞交辭呈,馬克龍隨即接受這一請求。
![]()
距離勒科爾尼正式公布新一屆內閣名單僅過去24小時,這場“閃電辭職”讓本就陷入僵局的法國政壇再度掀起波瀾,也創下馬克龍第二任期內總理更迭的最快紀錄。
回溯事件脈絡,勒科爾尼的政治生涯此次堪稱“曇花一現”。
此前,馬克龍在時任總理貝魯因公共住房政策改革法案未通過國民議會信任投票后,緊急任命勒科爾尼為新總理,期望借助其曾擔任國防部長、熟悉跨部門協調的經驗,打破政府與議會的對立僵局。
![]()
彼時馬克龍在任命聲明中強調,勒科爾尼是“推動法國經濟復蘇與社會穩定的合適人選”,并賦予其“精簡行政流程、優化公共開支”的核心任務。
短短27天內,政策爭議與政治壓力迅速將這位新總理推向絕境。
10月5日,勒科爾尼團隊公布的18人內閣名單引發多方不滿。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公開批評名單“延續精英政治,脫離民眾訴求”,認為其中僅1名來自基層的閣員無法代表普通選民利益。
極左翼“不屈的法蘭西”黨主席讓-呂克·梅朗雄則直指內閣成員多為馬克龍親信,“本質上是換湯不換藥的政治游戲”,并宣布將聯合議會內其他反對黨派,在10月中旬對新政府發起不信任動議。
![]()
更深層的矛盾聚焦于政府擬推行的公共開支削減計劃。
據法國經濟與財政部此前披露,為應對通脹壓力與債務高企,勒科爾尼政府計劃在2026年前削減120億歐元公共開支,涉及教育、醫療與社會保障領域。
這一計劃自9月下旬曝光后,已引發多場民眾抗議。法國總工會此前組織的全國性罷工導致巴黎、里昂等城市公共交通癱瘓,抗議者舉著“反對犧牲民生換財政平衡”的標語,要求政府重新評估削減方案。
![]()
而在議會層面,即使是馬克龍所在的“復興黨”及其盟友組成的多數派,也有近30名議員對該計劃表達疑慮,擔心會影響選民支持率。
勒科爾尼辭職后,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在10月6日晚發布簡短聲明,僅表示“馬克龍將在未來48小時內啟動新總理提名程序”,未透露具體人選方向。
政治分析機構“法國政治觀察”指出,此次辭職暴露了馬克龍政府的核心困境。在國民議會黨派碎片化的背景下,總理作為“政策執行者”的角色日益艱難。
![]()
當前議會中,“復興黨”及其盟友僅占34.8%的席位,需依賴中間黨派支持才能推動法案通過,而頻繁更換總理可能進一步削弱政府公信力,導致政策連貫性受損。
民眾對政壇動蕩的不滿情緒也在升溫。法國民意調查機構10月6日發布的即時民調顯示,62%的受訪者認為“政府頻繁更迭是政治無能的表現”,58%的人對馬克龍的執政能力表示質疑。
一位巴黎市民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短短一個月換兩位總理,我們不知道明天會有什么新政策,這種不確定性讓普通人感到不安。”
隨著新總理提名窗口開啟,外界普遍關注馬克龍將選擇何種背景的人選:是繼續任命資深政客穩定局勢,還是啟用新人推動改革?
無論結果如何,如何在短期內凝聚政治共識、平息民眾不滿,并推動公共開支削減計劃落地,都將是新任總理面臨的嚴峻挑戰。
而對于馬克龍而言,此次總理辭職風波若處理不當,可能進一步影響其剩余任期的執政基礎,甚至為2027年總統大選埋下隱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