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詩,勾勒出了一幅絕美的邊塞風景圖。那么,詩中的蕭關在何處?有什么重要性?
關中盆地為四塞之地,易守難攻,是古代建都的首選。這“四塞”分別是,東面的函谷關(后被潼關替代),東南的武關,西南的大散關,和西北的蕭關。
蕭關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東南,古人為什么選擇在這里修建關隘?
![]()
關中盆地與河套地區之間是隴山(六盤山)和隴東黃土高原,構成了分割兩大地理單元的天然屏障。從長安往河西,再到經河西走廊往西域,必須經過這個區域,這里卻是高原和山地,怎么能通過呢?
長安位于渭河邊上,渭河有一條支流叫做涇河,這兩條河就是“涇渭分明”的主角。涇河發源于寧夏六盤山的 東麓,向東南流去,經過涇源、涇川、彬州、涇陽等西安市,最后在西安高陵區注入渭河。、
![]()
(涇河的河谷寬度完全可以供大軍通行)
涇河有一個特點,經過水流切削,河谷地帶比較開闊。河谷一般寬度達到一兩公里,還比較平坦,非常適合通行。
從長安出發,沿著涇河河谷往西北前進,可直接到達六盤山山麓。
翻過六盤山隘口,就達到了另外一條河的河谷,這條河就是黃河的支流清水河。沿著清水河河谷往北走,經過固原、海原等地,就到了河西之地,經過河西走廊,就可以到西域了。
這條道路,是古代通往西域和河套地區最重要的道路,因此,漢朝在這里設立了一個關隘,這個關口就是蕭關。歷朝歷代,朝廷都在此重兵布防,明朝的時候,這里還升格為九邊重鎮之一的固原鎮。秦、漢、宋等朝代,蕭關的位置有所變化,但都是為了卡住這條咽喉要道。
匈奴、突厥、回鶻、西夏等游牧民族都曾攻打過蕭關。漢文帝時,匈奴突破蕭關,沿著涇河河谷直撲長安,蕭關一失,天下震動。張騫通西域,就是從蕭關出發。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出蕭關巡視邊境。
蕭關,相當于中原文明的西北國門,西北邊塞的起點。
原創繪圖不易,感謝支持,敬請關注本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