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歲的周叔每年體檢后,都會拿著報告反復看:谷丙轉氨酶、膽紅素的數值全在參考線里,他總跟家人念叨 “每年都正常,肝臟肯定沒毛病”。
可上個月,他右上腹總隱隱作痛,去醫院做 B 超,竟查出中度脂肪肝,還伴著輕度肝纖維化。周叔攥著報告納悶:“數值都沒超,咋會這樣呢?”
![]()
解讀肝臟報告的 3 個常見誤區,很多人都踩過
肝臟是個 “不愛說話的器官”,早期出問題很少有明顯信號,再加上大家解讀報告時容易走進誤區,很容易錯過干預的好時機。這 3 個誤區,說不定你也犯過:
1、“指標都正常,肝臟就絕對健康”
不少人看到報告上所有指標都標著 “正常”,就覺得肝臟肯定沒問題。可實際上,肝臟的 “扛事能力” 特別強,就算只剩三成肝細胞在正常干活,也能維持各項指標在參考范圍內。
甚至有些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標也可能是正常的,因為肝臟的合成、代謝功能還沒被嚴重破壞。等哪天真查出指標不正常了,肝臟的損傷大多已經不輕了。
所以 “指標正常” 不代表 “肝臟健康”,要是你常喝酒、愛熬夜,或者體重超標,就算指標沒超,也建議做個肝臟 B 超,看看有沒有脂肪肝、囊腫這些結構上的問題。
![]()
2、“轉氨酶一高,就是肝炎或肝癌”
轉氨酶是反映肝細胞是否受傷的信號,有人一看到它超過參考值,就慌得以為自己得了肝炎,甚至聯想到肝癌。其實轉氨酶高不一定是大病,很多短期因素都可能讓它臨時升高。
像熬夜、喝酒、做了劇烈運動、感冒發燒,甚至吃了布洛芬這類藥,都可能暫時傷了肝細胞,只要好好調理,大多能恢復。
真正該擔心的是 “一直高” 的情況。要是轉氨酶連續兩三個月都超標,或者一次比一次高,還伴著沒力氣、不想吃飯、皮膚發黃,這才需要進一步查肝炎病毒、做 B 超,排除肝炎、肝硬化的可能。
![]()
3、“只看肝功能指標,忽略 B 超 / 病毒檢測”
很多人體檢時,光盯著肝功能五項的數值,B 超和肝炎病毒檢測,壓根不做。根本看不出全貌。肝功能反映的是 “肝臟當下的工作狀態”,B 超看的是 “肝臟的結構好不好”,病毒檢測查的是 “有沒有潛在的病毒損傷”,這三項少一項都不行。
所以看肝臟報告,一定要 “全套看”。既要看肝功能的數值,也要看 B 超結果,還得查有沒有肝炎病毒。要是家里有人得過肝病、自己常喝酒,或是以前輸過血,這三項千萬不能落。
![]()
醫生教你重點看這 4 個指標
1、谷丙轉氨酶(ALT)
谷丙轉氨酶主要待在肝細胞里,只要肝細胞受了傷,像有炎癥、長了脂肪肝,或是喝了酒,它就會 “跑” 到血液里,導致血液中的谷丙轉氨酶升高。
參考范圍一般是 0-40U/L。如果只是輕度升高,比如數值在 40-80U/L 之間,先想想最近有沒有熬夜、喝酒,或是吃了可能傷肝的藥,調整一段時間后,過 1-2 周再復查。
要是數值超過 80U/L,或是連續幾次復查都在升高,就得做 B 超、查肝炎病毒,看看是不是肝細胞有炎癥。.
![]()
2、谷草轉氨酶(AST)
谷草轉氨酶(AST)和谷丙轉氨酶不一樣,它不光在肝細胞里有,心臟、肌肉、腎臟里也有。所以 AST 升高,不一定是肝臟出了岔子,得結合其他指標一起看。
正常范圍通常是 0-40U/L。要是谷草轉氨酶和谷丙轉氨酶一起升高,而且谷丙轉氨酶比谷草轉氨酶高,大概率是肝臟的問題,比如有肝炎、脂肪肝。
要是只有谷草轉氨酶升高,或是谷草轉氨酶比谷丙轉氨酶高很多,就得警惕其他問題了,常喝酒的人,谷草轉氨酶就容易比谷丙轉氨酶高,這往往是酒精傷了肝的信號;要是還伴著胸悶、肌肉酸痛,可能是心臟或肌肉出了問題,得進一步查心電圖、肌酶。
![]()
3、膽紅素
膽紅素是紅細胞代謝后產生的 “廢料”,得靠肝臟來處理:先在肝臟里變成直接膽紅素,再跟著膽汁排到腸道里。要是膽紅素升高,說明肝臟的代謝、排泄功能出了問題。
總膽紅素的參考范圍一般是 3.4-20.5μmol/L,要是超過這個范圍,可能會出現皮膚、眼睛發黃。
要是間接膽紅素高得明顯,可能是紅細胞破得太多了,或是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下降了;
要是直接膽紅素高為主,可能是膽汁排不順暢,比如膽管里長了結石、有膽管炎,膽汁堵在肝臟里,會傷肝細胞;
![]()
4、白蛋白(ALB)
白蛋白是肝臟合成的重要蛋白質,主要幫著維持血管里的壓力,防止身體水腫,還能運輸激素、藥物這些物質。要是白蛋白降低,說明肝臟的合成功能下降了,可能是長期肝損傷(比如肝硬化)導致的。
怎么看:參考范圍一般是 35-50g/L。要是輕度降低,數值在 30-35g/L 之間,可能是營養不夠,也可能是早期肝硬化;要是數值低于 30g/L,就得警惕中重度肝硬化或慢性肝病了,這時候肝臟的合成能力已經嚴重下降,還可能出現腹水、下肢水腫,得及時干預。
![]()
不同人群的 “肝臟體檢頻率” 建議,別漏檢
1、健康人群
建議每年查一次 “肝功能五項 + 肝臟 B 超”。肝功能五項能看出肝細胞有沒有受傷,代謝、合成功能好不好。
B 超可以排查脂肪肝、囊腫、血管瘤這些結構問題。不用每次都查肝炎病毒,除非你有過輸血史、不潔注射史,或是身邊有乙肝、丙肝患者。
![]()
2、高危人群
這類人是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高發群體,建議每半年到一年查一次 “肝功能五項 + 肝臟 B 超 + 血脂”。
要是體重超標,或是有糖尿病,還得每年查一次 “肝彈性檢測”—— 這個檢查比 B 超更能早點發現肝纖維化的苗頭。
3、肝炎病毒攜帶者
乙肝、丙肝患者是肝硬化、肝癌的高危人群,不能只看肝功能數值,還得盯緊病毒復制的情況。
建議每 3-6 個月查一次 “肝功能五項 + 肝臟 B 超 + 乙肝病毒 DNA / 丙肝病毒 RNA + 甲胎蛋白(AFP)”。病毒 DNA 或 RNA 能看出病毒復制得活不活躍;甲胎蛋白是篩查肝癌的指標,很多早期肝癌,甲胎蛋白會先升高,B 超還沒看出異常。
![]()
4、已確診的肝硬化、脂肪肝患者
已經確診肝硬化或中重度脂肪肝的朋友,得嚴格聽醫生的話定期復查,一般每 3-6 個月查一次 “肝功能五項 + 肝臟 B 超 + 肝彈性檢測 + 甲胎蛋白”。要是有肝硬化,還得查 “凝血功能”,看看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怎么樣,避免出現出血的風險。
![]()
下次拿到肝臟體檢報告,別光盯著 “參考范圍” 劃勾,先避開那 3 個誤區,再盯緊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這 4 個指標。看不懂的地方別瞎猜,及時問醫生。
你以前看肝臟報告時,有沒有踩過這些誤區?可以在評論區聊聊,讓更多人學會讀懂自己的肝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