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么瘦,脂肪肝離我很遙遠。”
“脂肪肝是超重人群的‘專利’,減減肥就好了。”
“肥肉、油炸的吃多了容易得脂肪肝,那就改吃素吧。”
“脂肪肝不痛不癢,用不著治療。”
過去20年間,我國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從不足10%飛速上升至超30%,這意味著每3個成年人中可能就有1個脂肪肝患者,在肥胖、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人群中患病率甚至可高達60%~90%,并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脂肪肝越來越常見,但您真的了解它嗎?
![]()
![]()
脂肪肝從哪里來?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
![]()
怎樣讓脂肪肝“現身”?
B超診斷:經濟、迅速、無創傷,高危人群定期做肝臟B超檢查是早期發現脂肪肝的最常用方法。
肝硬度檢測(FibroScan):比B超檢測脂肪肝更敏感更客觀,可同時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適合脂肪肝患者隨訪評估。
肝臟活檢:是診斷脂肪肝的金標準,但有一定的創傷性。
新型檢查方法:如MRI-PDFF(磁共振質子密度脂肪分數)、MRE(磁共振彈性成像)正在逐步普及,準確可靠,且可避免有創傷的肝活檢。
基因檢查:已可開展,應用于評估風險和預后。
全身代謝情況評估:脂肪肝其實是全身代謝性問題在肝臟的局部體現,關注身高、體重、腹圍、血糖、血脂、血壓、胰島素抵抗、頸動脈超聲等代謝相關指標有利于早期預警脂肪肝風險。
![]()
肝硬度檢測要注意什么?
不宜進行檢查的人員:
-肥胖(BMI>30,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大量腹水
-孕產婦
檢查前準備:空腹2-3小時
檢查時體位:充分暴露肝區,放松心情,平穩呼吸
![]()
脂肪肝要不要吃藥?
看是否合并代謝異常:如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癥,應遵醫囑使用胰島素增敏劑(如二甲雙胍)、降脂藥(如他汀類、貝特類)等
看有無肝功能異常或脂肪性肝炎:肝功能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持續超標時可能需要使用保肝藥物(如水飛薊、雙環醇)
注意!存在肝纖維化或進入肝硬化前期時,需進行綜合治療
逆轉黃金期
單純性脂肪肝階段,及時干預可完全恢復。肝功能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持續升高提示已存在肝臟損害(脂肪肝性肝炎),需就醫治療。
![]()
這些習慣比喝酒更傷肝
肝臟就像吸水海綿,脂肪超過5%就會“超載”。“輕度脂肪肝”也可能存在肝損害,定期檢查肝功能很重要!
×每天一杯奶茶:果糖直接轉化為肝臟脂肪
×長期吃素:缺乏蛋白質可影響載脂蛋白合成,導致脂肪無法轉運
×過度節食或快速減重:身體分解脂肪以提供 能量,過多游離脂肪酸進入肝臟,代謝“超負荷”
×熬夜:晚上11點后到凌晨2點是肝臟“閉關”排毒時間,“修煉”需在睡眠中進行
![]()
牢記“護肝三字訣”
01
吃:三色原則
綠色:深綠葉菜(菠菜/油菜)→ 促進脂肪代謝
白色:優質蛋白(雞蛋/豆腐/魚肉)→ 修復肝細胞
黃色:粗糧雜豆(燕麥/玉米)→ 減少脂肪堆積
注意:少吃“白油糖”(白米飯、油炸食品、添加糖)
02
動:333法則
每周至少3天
每次30分鐘
心率達到(170-年齡)次/分鐘
推薦運動:快走、游泳、太極拳(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負擔),飯后1-2小時開始運動
03
睡:子午覺護肝
關鍵時段:23點前入睡(肝膽排毒時間)
午休20分鐘:降低肝臟氧化應激反應
辟謠!
“吃保肝藥能治好脂肪肝?”
→ 錯!改變生活方式才是根本
“脂肪肝患者不能吃雞蛋?”
→ 錯!每天1個水煮蛋有助補充蛋白質
“脂肪肝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是危言聳聽
→ 錯!
“喝茶可以消脂肪肝?”
→ 部分正確!綠茶(兒茶素)輔助調節血脂,但不能替代治療
歡迎轉發點贊
專業參考:
文中數據參考《代謝相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飲食建議符合WHO《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管理共識》
運動方案來自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推薦
撰文丨王麗華 王琳
審稿丨王曉琳 錢珠萍
編輯丨祁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