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制菜一直是社會關注熱點
如今“周末備餐、工作日加熱”的
家庭預制菜模式
以及崇尚冷凍儲存的“凍門”生活方式
也在上班族中悄然興起
然而,無論是哪種方式
背后都暗藏健康風險
福州市民林女士(化名)
就因此連續三天腹痛不止,無法進食

一盤荔枝肉導致就醫
“都三天了,中下腹部一陣一陣地絞痛,一點胃口都沒有。”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急診內科,林女士向陳越主治醫師訴苦。
經問診了解到,為方便工作日帶餐,林女士在周末烹制了一大盤荔枝肉,直接存入冷藏室,之后每日取出一部分加熱作為工作餐。此次急癥的“導火索”,正是發病前的那一頓——她只是簡單加熱,菜肴僅“溫了溫表面”,并未熱透。
“門診中經常遇到這類患者。”陳越解釋,加工過的肉類含有鹽和糖等多種調味品,這為細菌滋生提供了“培養基”。
若未經過正確的速凍與解凍,極易導致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等大量繁殖。林女士正是因為不當操作,引發了急性腸胃炎。
![]()
(資料圖)
冷凍后食材營養有何變化?
冷凍會不會讓營養“跑掉”?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該院注冊營養師、福建省營養協會副會長朱屾山表示,不同食材的營養構成不同,冷凍后的營養變化也各有差異。
![]()
米飯:煮熟的米飯冷凍后抗性淀粉含量會增加,這種淀粉飽腹感強,且不易被人體吸收。饅頭、面包等主食也適合冷凍。
肉類:肉類中蛋白質、鐵、鋅等礦物質冷凍后損失不大,加工過的肉類冷凍后的營養保留率比生鮮肉更高。
海鮮:優質蛋白相對穩定,但Omega-3脂肪酸在冷凍中氧化速度會加快,營養價值會下降。
蔬菜:損失主要集中在水溶性維生素和熱敏性維生素,膳食纖維、鉀、鎂等礦物質幾乎不受冷凍影響。
朱屾山總結,只要針對不同食材的特性選擇合適的處理和儲存方式,“家庭預制菜”就能在保證便捷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營養與安全。
牢記以下六點,安全備菜
陳越提醒,自制“家庭預制菜”要注意以下六大要點:
1.處理生肉的刀具、砧板與容器,需與熟食、即食食品的器具徹底分開,絕不能混用,嚴防交叉污染。
2.肉、禽、蛋、海鮮等食材務必煮至徹底熟透,讓高溫殺滅潛藏的致病菌。
3.剛出鍋的食物不要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天氣炎熱時不超過1小時)。應分裝在淺而小的容器里,或者隔水用冰水浴快速降溫,然后盡快放入冰箱冷凍。
4.使用干凈、密封的保鮮盒分裝。每份量最好是單人或單次能吃完的量,避免反復解凍和加熱。在冰箱冷藏室存放不超過3天,冷凍室最好在1-2個月內食用完畢。
5.嚴禁室溫解凍。最佳方式是提前一晚放到冰箱冷藏室解凍;其次是密封后用冷水沖淋或浸泡解凍;或使用微波爐的解凍功能,但解凍后必須立即烹飪。
6.無論是冷藏還是冷凍后解凍,都必須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74°C以上,最好是能看到湯汁沸騰。微波爐加熱時,可以中途攪拌一下,確保受熱均勻。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朱曉潔
編輯:李子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