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爭議地區突發動亂,聲勢浩大引發震動,莫迪政府緊急下令鎮壓。
近日,印度實際控制的拉達克地區首府列城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這場被稱為“Z世代革命”的動蕩最終演變為暴力沖突,導致4人死亡,約100人受傷,印度人民黨在當地辦公室被焚毀,警車遭破壞,警方則動用催淚彈和警棍并開槍控制局勢。
![]()
【列城地區爆發了一場與尼泊爾類似的“Z世代”抗議活動】
為什么印度會突發暴亂呢?
其實,原因是因為2019年印度政府單方面廢除憲法第370條,取消查謨和克什米爾邦自治地位,并將拉達克劃為中央直轄區的決定。這一政策轉變剝奪了當地居民長期享有的法律保護,還削弱了他們在土地、就業和文化方面的自主權,引發了持續的不滿。
因而引發拉達克民眾的強烈不滿,希望包括將當地從中央直轄區升格為擁有完整權力的邦、賦予憲法第六附表規定的弱勢部落地區待遇以保護土地權益、為當地年輕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以及在中央議會增加代表席位。盡管印度中央政府已與列城最高機構和卡吉爾民主聯盟進行談判,但雙方始終未能達成共識,而政府將當地活動家索南·旺楚克排除在談判之外的做法,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作為此輪抗議的導火索,旺楚克與其他活動家于9月上旬發起了為期35天的絕食抗議。然而,和平抗議迅速升級為暴力沖突。旺楚克在取消絕食后表示“走和平道路的理念失敗了”,并將年輕人的行動稱為“一場Z時代革命”。印度政府則指責他通過引用“阿拉伯之春”和尼泊爾“Z時代”抗議活動來煽動民眾,并依據《國家安全法》將其拘留。當局聲稱,旺楚克是暴力事件背后的“主要頭目”,其行動有損公共秩序。
![]()
【隨著時間的推移,廢除特殊地位的影響開始顯現】
這場動蕩迅速引發了印度國內的政治反應。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強烈譴責莫迪政府,指責其“殺害四名年輕人”并監禁活動人士。國大黨主席卡爾格也批評政府對列城局勢的“糟糕處理”。然而,印度人民黨議員則反擊稱,有證據顯示抗議活動是由國大黨主導的。
莫迪政府推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中央集權政策,雖然強化了中央權威,卻忽視了邊緣地區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上的特殊性。拉達克地處中印巴三國交界,戰略位置極為敏感,任何不穩定都可能牽制印度的精力,削弱其地區影響力。因此,政府傾向于維持中央直轄區模式,以強化對當地的管控,而這與當地民眾的自治訴求形成直接沖突。
![]()
【印度軍隊為了防備中巴,在當地部署有重兵】
更令人擔憂的是,列城的動蕩可能只是印度國內更大規模問題的縮影。印控克什米爾與印度東北部的多個邦同樣因印人黨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而出現當地族群利益受損的情況。過去幾年中,這些地區已經歷了不少動蕩。例如,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僅今年就發生了30余起武裝沖突,其中近七成集中在庫爾加姆一帶。此外,近期在泰米爾納德邦發生的踩踏事故,導致39人遇難,也反映出印度各級政府在治理能力、執行力度和應急反應上的不足。
列城的“Z世代”抗議活動也顯示出尼泊爾政治變天的影響正在南亞地區擴散。尼泊爾政府剛剛通過法令修訂,為眾多Z世代選民登記投票鋪平道路,而尼泊爾的青年抗議浪潮似乎已成為印度拉達克年輕一代的效仿對象。
![]()
【莫迪近期已經被國內動蕩等問題搞得焦頭爛額】
莫迪政府當前面臨的挑戰遠不止列城動蕩。在經濟領域,美國突然對印度出口商品加征50%關稅,打擊了紡織、制藥和IT服務等支柱產業。同時,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的空戰中遭遇失利,暴露了軍事體系的深層問題。而國際舞臺上,印度在中美博弈中錯失制造業轉移機遇,與美國的特殊關系也在關稅戰中現出原形。這些挫折背后,是印度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制造業占GDP比重停滯不前、基礎設施落后、貧富分化嚴重、種姓制度隱性影響社會流動性。
盡管莫迪提出了“印度制造2.0計劃”,試圖在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實現突破,但要真正扭轉局面,印度需要解決更深層的問題:提高政策執行力、改善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公平。然而,這些改革觸及既得利益,需要政府展現出比演講更堅定的行動力。
這場由“Z世代”主導、反對派助推的危機,若處理不當,恐將在克什米爾乃至更多地區引發連鎖反應,使印度本已復雜的國內局勢再添變數。真正的解決之道在于通過對話賦予實質自治權、加大經濟投入、尊重文化多樣性,從而消除外部干預的土壤。否則,拉達克的騷亂可能只是南亞新一輪動蕩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