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209篇原創筆記
前言
很久以前,讀過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聽過許多大道理,卻為何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如今看來,答案很簡單:“知道”永遠比不上“做到”。
就像職場,很多人覺得,成功關鍵在于認知的突破與提升,于是“賦能”、“閉環”、“顆粒度”等新詞,成了“高大上”的象征。
殊不知,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真正的瓶頸不是認知不深,而是執行不力。
01 真正讓人成長的,不是認知,是經歷
去年剛開始寫文時,大數據推薦了無數“寫作培訓班”,記得有位“導師”的話極具誘惑:
“認知決定收入!原價1XXX課程,限時特價XX,助你成就自我!”
我笑了笑,隨后把他拉進黑名單。
當然,我并非否定所有培訓課程的必要性。只是,世間萬物都遵循著自然規律,所有期望的一蹴而就,99%注定無法持久。
認知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直接轉化為結果。
真正讓人成長的,也從來不是主動灌輸的認知,而是被動接受的經歷。
就像《天道》中芮小丹的那句臺詞:
“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02 再深的認知,也需要用實踐來落地
前陣子,朋友寄來一本《向上管理》,希望能助我一臂之力。
半個月后的今天,閱讀進度還停留在十分之一。
與其說是邊緣化很久的我沒有向上管理的動力,不如說我的懶惰從反面印證了這個道理:
無論多深的認知,不付諸行動都是紙上談兵,唯有實踐,才能落于實地。
哈佛商學院曾有研究表明,長時間持續專注于執行的受測試者,工作任務完成率提升了417%。
這項數據印證了一個道理:
認知的提升,不在于輸入多少,而在于應用多少。
正如曾仕強教授說的“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03 執行力,是認知轉化成果的唯一方式
西方有個諺語故事:
一頭獅子帶領的99只綿羊,可以打敗一只綿羊帶領的99頭獅子。
而在職場,這種現象尤為常見:
三流的認知,加上一流的執行力,往往能夠勝過一流的認知加上三流的執行力。
因為,執行力,是認知轉化為成果的唯一方式。
仔細觀察那些真正從底層逆襲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往往不是掌握了多么高端神秘的認知,而是擁有把簡單事情,重復做到極致的可怕執行力。
尤其當我們處于年收入不到20萬,甚至更少的“初級階段”時,本就缺少認知變現的必要支撐。
這時候,更重要的不是無端增加提升認知的成本,而是沉下身,丟開把事情“想出來”的念頭,攢足把事情“做出來”的勁頭。
寫在最后
前幾天,翻閱自己最初發布的幾篇文章,慘不忍睹到面紅耳赤時,想起老師的話:
“寫作這件事,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先寫30萬字的垃圾,你才有奢望結果的資格。”
職場也一樣,收藏100篇干貨,參加20次培訓課程,旁聽10場行業論壇,都比不上3次失敗教訓帶來的深刻領悟。
切記,成功永遠不是靠“想出來”,只有靠“做出來”。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執行力,才是最需提升的“頭號認知”。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