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 and Disgrace
希望不在于期待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迎來遲來的人生轉變,而在于投身公民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事務。
![]()
圖片插圖:Cristiana Couceiro;圖片來源:Getty
本文即將發表于2025 年 10 月 6 日《紐約客》雜志印刷版。作者大衛·雷姆尼克自1998年起擔任《紐約客》主編,并自1992年起擔任該報特約撰稿人。他著有七部著作;最新一部是
Holding the Note,收錄了他撰寫的音樂家傳記。
十年前一個濕熱的查爾斯頓夜晚,一名留著碗狀發型的九年級輟學生——迪蘭·魯夫(Dylann Roof),走進了伊曼紐爾非裔衛理公會教堂的圣經研習班。這座教堂是南卡羅來納州歷史最悠久的非裔美國人教會所在地。時年21歲的魯夫攜帶一把點45口徑格洛克半自動手槍,以及8個裝著中空彈的彈匣。他在克萊門塔·平克尼身旁的座位坐下——平克尼是教堂牧師,同時擔任州參議員,當時正帶領眾人討論《馬可福音》中的一則寓言。魯夫周圍坐著十幾名教友,全都是非裔美國人,其中多數是比他年長數十歲的女性。
魯夫曾在一個名為“最后的羅得西亞人”的網站上寫下自己的信條:字里行間滿是對黑人、猶太人、亞裔和西班牙裔的孤獨而狂熱的憎恨。他上傳了自己手持邦聯旗幟、站在沙利文島的照片——在那里,曾有數十萬非洲人被販賣為奴。“我們這里沒有光頭黨,沒有真正的三K黨,沒人真的做些什么,不過是在網上空談,”他寫道,“總得有人有勇氣把這一切帶到現實世界,我想,這個人只能是我。”
在圣經研習班上,魯夫安靜地坐了45分鐘。當眾人低頭禱告時,他站起身,拔出格洛克手槍,開始射擊——只在換彈匣時稍作停頓,隨后繼續開火。他總共射出了約75發子彈。與母親一同前來的年輕理發師泰萬扎·桑德斯倒在地上,彌留之際,他問道:“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你們這些人強暴我們的女人,還想奪走這個國家。”魯夫回答。
他看到一名女性在桌子底下禱告,說道:“閉嘴。我射到你了嗎?”
“沒有。”女人答道。
“我會讓你活著,”他告訴她,“這樣你就能把這里發生的事講出去。”
查爾斯頓事件留給人們的記憶,除了屠殺的恐怖,還有隨后的幾場葬禮——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巴拉克·奧巴馬在克萊門塔·平克尼的葬禮上,以一曲《奇異恩典》的第一段歌詞結束悼詞。這段即興演唱的圣歌,或許是他總統任期內最動人的時刻。然而,還有一個瞬間更令人動容,甚至讓許多人難以理解:謀殺案發生兩天后,在魯夫的保釋聽證會上,遇難者家屬強忍悲痛發言,他們沒有斥責魯夫,而是選擇了原諒。
泰萬扎·桑德斯的母親費利西亞·桑德斯直接對魯夫說:“周三晚上的圣經研習班,我們曾張開雙臂歡迎你。你殺害了我認識的一些最善良的人。我身體的每一寸都在痛,我的人生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但就像我們在圣經研習班常說的那樣,我們曾真誠待你。愿上帝寬恕你。”70歲遇難者埃塞爾·蘭斯的女兒對他說:“你從我身邊奪走了無比珍貴的東西……但我原諒你。”奧巴馬后來表示,“這些家庭的言行,彰顯了美國人民的正派與善良。”
上周日,保守派活動家查利·柯克本月在猶他谷大學演講時遇刺,人們為他舉行追悼儀式。目睹這場儀式時,很難不想起當年那些充滿寬恕的話語。數萬人擠滿了亞利桑那州格倫代爾的一座體育館,向他致敬。柯克年僅31歲,留有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追悼儀式持續了五個多小時,而讓全場陷入寂靜的瞬間,是他的遺孀埃里卡以寬恕的口吻談及殺害丈夫的兇手:“那個人,那個年輕人,我原諒他,”她說,“我原諒他,因為這是基督會做的事,也是查利會做的事。對抗仇恨的方式從不是仇恨本身。我們從福音書中明白,答案只有愛——永遠是愛:愛我們的仇敵,愛那些逼迫我們的人。”
接下來發言的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擁抱了埃里卡·柯克,但在麥克風前,他的言辭幾乎是對她寬恕精神的反駁。在一段自吹自擂且充滿報復意味的冗長發言中,特朗普提到查利·柯克時說:“他不恨自己的對手,他希望對手能過得好。這就是我和查利的不同之處。我恨我的對手,我不希望他們過得好。”政府其他發言人,包括J.D.萬斯和斯蒂芬·米勒,都附和特朗普的立場,而非埃里卡·柯克的寬恕精神。報復、分裂、怨懟——這才是本屆政府的官方論調。
特朗普第一次執政初期,記者薩萊娜·齊托在《大西洋月刊》中寫道:媒體把他的話當真,但不把他當回事;他的支持者把他當回事,卻不把他的話當真。這句話本意是想說明媒體與民眾的脫節。特朗普本人也曾告訴齊托,用她的話說,他的真正目標是“團結這個國家——這絕非易事”。
當然,事實從未如此。每周都有新的證據表明,我們正被引向一片黑暗:法治遭到攻擊,國家機器被用作打擊總統政敵的武器,公民自由被侵蝕,特朗普家族大肆斂財。這樣的沖擊從未停歇。追悼儀式結束后的幾天里,特朗普試圖通過一系列舉動“團結”國家:他再次威脅吉米·坎摩爾(這位喜劇演員唯一的“罪名”不過是拿他開玩笑);在最后一刻推動對詹姆斯·科米的起訴;召開新聞發布會,以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方式——“憑我的直覺”——談論自閉癥科學,這種言論必然會讓渴望得到明確答案的家長們陷入困惑與痛苦;他還對聯合國宣稱,美國是“世界上最棒的國家”,聲稱自己因“結束了七場無休止的戰爭”理應獲得諾貝爾獎,稱聯合國是個無用的組織,并斷言氣候變化是“有史以來對世界實施的最大騙局”。我們只能等著看下周他還會做出什么事。
要將寬恕的行為與查利·柯克曾經的某些立場調和起來,并非易事。他的那些立場,與伊曼紐爾教堂教友們所秉持的民權運動時代精神,在道德層面是對立的。但他愿意辯論、愿意溝通的態度,為自身觀念的轉變留下了可能。而特朗普早已越過了這道界限,他的欲望與敵意只會愈發深重。
希望不在于期待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迎來遲來的人生轉變,而在于投身公民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事務——說服鄰居、朋友,甚至是支持過特朗普的家人重新考慮他們的選擇,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艱難的對話。查爾斯頓的那些家庭相信,恩典并非軟弱,而是堅定的決心;政治同樣需要人們愿意引導彼此走向更美好的方向。在這場說服的事業、這場政治實踐中——過程緩慢、并不完美,卻必不可少——我們努力縮小“當下的我們”與“未來可能成為的我們”之間的距離。?
說明:本號刊發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