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以“深化教學改革、強化質量建設”為目標,通過優化專業布局、創新課程體系、完善質量監控機制等舉措,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一、專業建設:動態優化布局,培育特色優勢
學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通過本科專業監測評估推動專業內涵式發展。在湖北省2025年本科專業監測評估中,學校27個參評專業均達標準。針對評估結果,學校制定差異化提升策略:優勢專業聚焦“特色發展”,依托新工科、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打造品牌課程;薄弱專業則通過資源整合、教學規范整改實現“并轉優化”。同時,2025年學校新增備案專業8個,預申報15個,動態調整專業結構,形成了“傳統升級+新興培育”的協同發展模式。
在微專業建設方面,學校積極響應國家“雙千計劃”,圍繞產業鏈需求開發靈活務實的微專業課程,如《數字制造》《數字營銷與商務數據分析》等,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這一舉措與學校“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高度契合。
二、教學改革:智慧賦能課程,創新教學模式
學校以“一流課程”向“智慧課程”轉型為突破口,2025年立項11項“一流本科核心智慧課程”,覆蓋AI知識圖譜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等領域。學校聚焦核心智慧課程,采用“啟動會+工作坊”全程輔導、聚焦核心智慧課程、全過程培育等方式推動改革,實現了教學形態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塑造”的跨越。
教研項目方面,學校立項51項教改課題,重點探索數字化賦能教育、課程思政融合等方向。結項的14項成果中,多篇研究被納入《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管理辦法》,為制度創新提供實踐依據。
三、質量建設:立體化監控,閉環式改進
學校構建“督教-督學-督管”三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在“督教”方面,督導深入課堂巡查,結合信息員反饋形成動態評價;優化教師課堂效果評價機制,綜合督導聽課、同行互評、學生評教多維數據,實現精準幫扶。在“督學”方面,制定領導干部聽課最低學時標準,將聽課情況納入部門考核,建立"問題發現-督導約談-整改驗收"流程閉環,安排領導針對性聽課,建立聽課記錄與反饋機制,確保聽課不流于形式。在“督管”方面,規范了271門課程全流程管理,各級領導巡考覆蓋率100%,切實保障了"以考促學"的實施效果。
通過該體系實施,師生雙主體活力顯著提升。在實踐創新維度,大創項目2025年國家級立項較2022年增長300%至23項,結項率提升至78.3%,A類學科競賽獲省獎及以上突破400人次,體現"督研融合"成效。
長久以來,學校通過深化專業供給側改革、構建智慧化課程體系、完善質量保障閉環,已初步形成"需求牽引-數字賦能-質量護航"的教學創新生態。副校長王衛華表示,展望下一階段,重點要圍繞以下方向協同發力,一是聚焦專業建設攻堅,二是強化師資隊伍造血功能,三是筑牢教學質量防線,四是搶占教學改革高地,五是激活青年教師發展動能。學校將緊扣"OBE理念+數智融合"雙輪驅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聚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任務和發展趨勢,構建寬口徑、厚基礎、強交叉的人才培養新范式。推進教育家精神貫穿育人全程,通過師德師風建設與教學能力提升雙軌并進,打造梯度化發展梯隊;強化大思政育人格局,將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專業課程與實踐活動,構建“全員-全程-全域”立體化德育生態。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場景深度融合,完善"督導-評估-改進"質量螺旋,全面培育兼具產業洞察力、實踐創新力與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堅實人才支撐。(通訊員:崔贏藝、蘇祖安、戴金波、張馨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