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秋,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徹底被美國打開,美軍攻擊日本本土已咫尺之遙。
從1944年10月開始,美軍的B-29轟炸機從塞班島起飛,對東京進行了多輪空襲。
可美軍轟炸了幾次后,效果卻并不好。
![]()
一方面,塞班島距東京約2300公里。
雖然B-29的最大作戰半徑是2900公里,但畢竟是強弩之末。
飛行員為了保證航程,不得不減少載彈量,這就使得每架轟炸機最多只能攜帶3噸炸彈,而這僅僅只是B-29最大載彈量的30%。
并且進行如此長距離的空襲,戰斗機也無法全程護航。轟炸機為了安全起見,只能飛到8000米高度投彈。命中率大打折扣。
比如1944年11月24日的一次空襲,美軍出動88架轟炸機向東京投下200多噸炸彈,結果連一個有價值的目標都沒能命中。
另一方面,塞班島到東京直線飛行線路的中間位置還有一座硫磺島。
日軍在島上建有雷達站,并部署了40架戰機。
![]()
當美軍轟炸機從塞班島起飛時,硫磺島上的日軍不僅可以提前向東京發出預警,并且還能出動戰機在中途攔截美軍轟炸機,甚至是對塞班島實施遠程攻擊。
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了空襲效果。
面對硫磺島這個如鯁在喉的存在,尼米茲決定拔掉他。
對此,美軍中起初也有質疑聲音,一些人覺得圍困硫磺島即可,不必興師動眾。
但后面尼米茲的意見占據了主導。
因為美軍若是能占領硫磺島,好處太多了。
首先,硫磺島距離東京1100公里,B-29從這里起飛,航程可以減少一半。
這樣一來,不僅每架B-29的載彈量能增加一倍,B-24這類戰術轟炸機也能參加行動。
![]()
其二,航程減少一半,戰斗機可以為轟炸機全程護航,轟炸機就不用飛到8000米投彈。命中率也能大大提升。
第三,轟炸機如果在飛行途中受損,可以在硫磺島緊急降落,減少戰機損耗。
既然好處這么多,那就開干吧。
1944年10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準了硫磺島作戰計劃。
尼米茲原本計劃在1944年底發動登陸作戰,但因為要協助陸軍攻打菲律賓,便延期到了1945年2月。
1945年2月中旬,美軍在硫磺島海域集結了第3、第4、第5,三個陸戰師,兵力約6.1萬人。
為遣送和支援陸戰隊作戰,美軍還集中了400艘戰斗艦,500艘運輸艦,2000架飛機,將硫磺島完全孤立。
![]()
正式開戰之前,尼米茲認為硫磺島不過是面積僅20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島,頂多五天就能拿下。
但陸戰隊總指揮霍蘭·史密斯中將在看了航拍照片后,感覺事情并不簡單,島上極可能存在不同尋常的防御系統。
史密斯判斷,這將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最難攻占的島嶼,并預計至少要付出2萬人傷亡的代價才能拿下硫磺島。
事實證明,史密斯沒有猜錯,日軍在硫磺島的布防確實不同于從前。
![]()
1944年5月,東京大本營任命栗林忠道為硫黃島守備司令。
栗林忠道抵達硫磺島之前,島上的守軍僅有5500人。
雖然大本營后來陸陸續續增派了1.7萬援兵和600多門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炮及迫擊炮。
可補充來的部隊,多是強行征召的老弱殘兵。僅有的精銳還是西竹一男爵指揮的戰車聯隊。
像這種爛牌,若是換做牟田口廉也之流來打,肯定三天就玩完了。
不過栗林與牟田口那些個井底之蛙不同,他見過世面,曾在美國和加拿大做過使館武官,還曾在哈佛大學進修,仔細鉆研過美國軍事,是日軍中少有的熟悉美軍特點的高級將領。
![]()
栗林忠道
栗林就任司令官后,馬上巡查全島,并清點島上駐守日軍的人員和裝備情況。
他認為在美軍絕對海空優勢面前,灘頭作戰難以奏效,便不顧日本大本營反對,直接放棄了所有灘頭陣地和平緩地帶,玩了命的把硫磺島上僅有的兩座山,折缽山和元山給挖空了,建成了一套非常堅固,且四通八達的地下工事。
由于硫磺島上的火山灰與水泥混合,可以成為非常良好的混凝土。因而折缽山和元山,便被日軍改造成了兩個超級堡壘。
![]()
僅僅只是修工事,顯然還不足以應付美軍。
栗林忠道很清楚,硫磺島肯定守不住,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多殺傷美軍。
為了提高戰斗力,他在美軍發起進攻之前,每天都要給士兵上課,教他們怎么打仗。
如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御、誘伏等戰術。要求士兵一定要利用隱蔽工事,等美軍靠近到500米時,近距離射擊,大量殺傷美軍有生力量。
鑒于此前日軍在瓜島、塞班島無腦發動沖鋒,單方面送人頭。
栗林還再三強調,嚴禁自殺式沖鋒,號召每一名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
![]()
折缽山
日軍有明顯進步,美軍當然也不可能原地踏步。
1945年2月15日,美軍艦隊向硫磺島海域聚集。
為了摸清日軍火力點,威廉·布蘭迪少將指揮6艘老式戰列艦、5艘巡洋艦,在偵察機的校準下,炮擊島上的表面陣地。
同時,布蘭迪還派出12艘登陸艇在島嶼的東海岸佯裝登陸。
折缽山上的日軍炮兵不知有詐,開炮擊沉9艘登陸炮,擊傷3艘,但卻也暴露了重炮的位置,被美軍戰列艦發射的重磅炮彈摧毀。
![]()
參與硫磺島戰役的龐大艦隊
試探過后,美軍所有艦炮和艦載機對硫磺島進行了三天三夜的炮火覆蓋。
這三天的轟炸,美軍總計向島上傾瀉2.4萬噸炸彈,相當于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噸。
按照美軍登陸編隊司令特納中將的預估,就算是個杠鈴也炸碎了。
然而特納并不知道,鬼子遠比想象中的狡猾。
日軍在修工事時,構筑了700多個重要火力點。
這些火力點,不僅外結構異常堅固,而且藏得十分隱秘,大多都建在飛機和艦炮無法轟炸到的巖洞中。
美軍一頓操作猛如虎,只摧毀了其中的17個火力點,日軍損失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2月19日,不知情的美軍正式發動進攻。
上午9時,在轟炸機和艦炮掩護下,由陸戰第4、第5師組成的第一波3萬登陸部隊向灘頭發起沖擊。
![]()
由于日軍按照預先部署,放棄了灘頭陣地,第一批登島部隊殺氣騰騰的沖向海灘后,屁事沒有,幾乎沒遇到什么抵抗。
美軍遇到最大的阻礙,反倒是海灘上的火山灰。
硫磺島的海灘由火山灰堆積而成,土質松軟異常,坦克開上去直接就趴窩了,人在上面行走也非常困難。
如此一來,本來用于掩護步兵的坦克就全部陷在了灘頭的火山灰里面。
而后邊的登陸艇并不知情,一波接著一波地往海灘上塞人塞物資,整個海灘因此被堵的水泄不通。
這時候的美軍只覺得擠就擠一點,沒多大問題。反正鬼子也沒剩幾個人了,一會就能攻占整個硫磺島。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全然不知,
![]()
上午10時,日軍在栗林忠道的一聲令下,所有火炮、機關槍同時向人潮擁擠的海灘開火。
位于折缽山上的觀察哨,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東海岸,準確引導火炮射擊。
面對日軍的精準打擊,美軍躲避不及,海灘上頓時血流成河。
陸戰4師第24、25團直接減員25%,第一波上岸的56輛坦克也損失過半。
見海灘已成了日軍靶場,陸戰4師官兵冒著槍林彈雨,用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與此同時,艦炮也對日軍火力點進行炮火覆蓋。
![]()
此次登陸,美軍陸戰隊每個營都配有艦炮火力控制組。
海面上的艦炮根據陸戰隊向目標發射的曳光彈,精準打擊,拔掉了日軍許多火力點。
戰至黃昏,日軍停火,美軍保住了海灘,并且還成功切斷了折缽山和元山間的聯系。
但美軍推進導致的傷亡也不小。
根據事后統計,第一天的戰斗,美軍陣亡548人,受傷1755人。
在陣亡士兵中,有一個叫約翰·巴斯隆的排長非常特殊。
![]()
約翰·巴斯隆
他是美國海軍的傳奇人物,曾因在瓜島戰役中,用兩挺機槍頂住三千日軍進攻,而獲得美國軍方最高榮譽:榮譽勛章。
可就是這么一個戰神級人物,卻在硫磺島戰役的第一天,死在了日軍炮火下。
從這里就不難想象,接下來的戰斗一定是異常血腥。
2月20日,美軍四個團,分別向折缽山和元山發起攻擊,遭到日軍極其頑強的抵抗。
這一天的戰斗,美軍飛機轟完艦炮轟,艦炮轟完坦克沖,步兵跟在坦克后面,以手榴彈、炸藥包、火焰噴射器逐一拔除日軍火力點。
可如此恐怖的鋼鐵洪流,美軍從凌晨打到黃昏,卻僅僅只推進了180米。
隨著夜幕降臨,第二天的戰斗結束。美軍害怕日軍夜襲,海上的艦隊通宵往岸上打照明彈。
不過日軍按照栗林忠道指示,按兵不動,沒有發動夜襲。
![]()
2月21日,戰斗繼續,美軍把重點放在折缽山。
早上7時30分,轟炸機率先出動,對山體進行一遍又一遍的轟炸。
緊接著,艦炮和坦克為步兵開路。
隱藏在山體中的日軍扛過轟炸后,迅速從坑道里跳出來射擊。
美軍士兵往山上推進時,不僅會遭受正面的火力壓制,而且還得提防后面。
因為日軍修建的地下工事,四通八達,日軍可以通過坑道悄無聲息地來到先前丟失的火力點,從美軍的背后冒出,沖他們一通亂掃。
日軍很雞賊,往往打幾梭子就跑,從坑道換到下一個火力點。
美軍不勝其擾,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傷亡。
![]()
戰斗期間,32架飛機日軍飛機從千葉縣香取基地起飛,對美軍展開“神風特攻”。
由于硫磺島空域的飛機太多,當日機襲來時,美軍雷達監控員沒能及時發現。因而日軍的自殺式攻擊取得了一定戰果,擊沉美軍一艘護航航母,擊傷一艘列克星敦級航母。
這一天的戰斗,美軍死亡644人,傷4108人,失蹤560人。
2月22日,天氣突變,受暴雨影響,美軍被迫休戰一天。
趁著休整,充當預備隊的陸戰3師接替傷亡慘重的陸戰4師繼續進攻元山。
三天的戰斗,陸戰4師死傷5300人。
陸戰3師參戰后,吸取教訓,變換打法,大面積使用火焰噴射器來對付日軍。
火焰噴射器無法燒到的地方,陸戰3師便用黃磷彈或者汽油灌入坑道熏烤。
![]()
火攻這招,最厲害的地方并不是直接把人燒死,而是能在一瞬間抽空碉堡或坑道內的空氣,把敵人活活憋死。
面對美軍的新式打法,許多日軍來不及逃跑就窒息而死。
少部分僥幸逃出掩體,但還沒喘兩口氣,就被外面蹲守的美軍守株待兔。
![]()
2月23日,陸戰5師第28團經過4天血戰,終于攻上了折缽山,并在山頂升起了一面星條旗。
海軍記者路易斯·蘇萊上士在一旁記錄下了這一刻。
![]()
美軍在硫磺島豎立的第一面星條旗
兩個小時后,有人感覺升上去的那面旗幟太小,隔遠了看不清。
為了鼓舞士氣,指揮官又命人在折缽山頂換了一面大的。
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聞訊趕來,行至半山腰時,他正好碰到剛從山下來的蘇萊,后者得意地說,自己已經拍到士兵在山頂升旗的照片,這使得羅森塔爾有些失望。
但羅森塔爾仍決定繼續上山去看看。
剛到折缽山頂,羅森塔爾便看到六位陸戰隊員正在換旗。
他意識到自己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便把一些石塊堆在一起,站上去,選好角度,待士兵插旗桿的時候按下了快門。
后來憑借這張照片,羅森塔爾獲得了1944年度的普利策新聞攝影獎。
![]()
《美國國旗插上硫磺島》
盡管星條旗插在了折缽山頂,可此時在折缽山里,仍有近千日軍憑借著坑道和巖洞工事拼死抵抗。
元山方向則有近萬名日軍。
2月24日,為了拿下2號機場、362及382高地,陸戰3師向日軍陣地發起攻擊。
戰斗進行的極為激烈,陸戰3師21團在海空火力的大力支援下,推進730米。
可就是這區區730米,美軍竟然遇到了近800個日軍碉堡。
在拔掉這些碉堡期間,陸戰3師損失近千人。
2月25日,陸戰4師休整結束,重新參戰。
當天,三個陸戰師在硫磺島并肩開始攻擊。
4師在右,3師居中,5師在左,并列向元山推進。
![]()
戰至3月2日,美軍終于攻占2號機場和382高地。
可為了拿下這兩個據點,陸戰4師好幾個連全軍覆沒。
殘存的連隊也是非死即傷,出現了連長由少尉或上士擔任,而排長、班長大都由普通士兵擔任的一幕。
陸戰4師的一名軍官在日記中寫道:自這個師成立以來就認識的人,很多已經死去,自己已經沒有勇氣再將士兵投入戰斗了。
位于左翼,負責攻打362高地的陸戰5師的情況也一樣。
戰斗中,陸戰5師經常發現對面的日軍突然消失,似乎是在一瞬間躲入了地下。待步兵沖鋒到陣前時,再突然冒出來,近距離射擊。
![]()
屢攻不克,美軍指揮官漸漸反應過來。
看樣子鬼子是摸清了套路,美軍極度依賴火力,每次進攻時,總要用飛機、大炮先轟一輪。
所以日軍知道炮火覆蓋結束前,步兵不會發動進攻,總是先躲進坑道,等炮聲結束了,再進入陣地迎擊步兵的進攻。
吃了幾次虧后,美軍改變戰術。
3月7日拂曉,美軍沒進行任何炮火準備,陸戰3師借助黎明前的黑夜,悄然接近日軍陣地,突然發起沖擊。
日軍當時正在睡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通廝殺下來,美軍成功占領山頭。
![]()
3月8日晚,窮途末路的日軍第2混成旅團違背命令,向美軍發動萬歲沖鋒。
美軍早有準備,猛烈還擊,打死800多人。
3月9日,美軍將元山地區的日軍防線一分為二,栗林忠道大呼不妙,決定組織部隊反擊。
但日軍進行夜間滲透時,被美軍發現,栗林忠道偷雞不成蝕把米,又葬送一千多人。
3月10日,美軍將日軍防線截為兩段后,隨即開始向兩面擴張戰果。
盡管日軍此時已經沒有翻盤可能,可抵抗依舊猛烈。
陸戰5師在與由栗林直接指揮的部隊戰斗時,傷亡超過75%,戰斗部隊基本報廢,最后連師部的文書、炊事員也都投入了戰斗。
陸戰3師、4師的傷亡也很嚴重。硫磺島戰役已經變成了“絞肉機”。
為了減少傷亡,陸戰4師師長克利夫頓·凱茲少將向粟林忠道發出勸降信。
但這封勸降信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3月16日,美軍在苦戰26天后,宣布占領硫磺島。
同一天,栗林忠道向東京大本營發出訣別電,然后命令島上的殘余日軍于17日晚上發動總攻擊。
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攻擊推遲到了3月26日。
![]()
3月26日凌晨,彈盡糧絕的栗林忠道親率還能動的350名日軍向美軍發起最后反擊。
美軍沒有防備,100多人在睡夢中被殺。
天亮后,美軍組織掃蕩,將這股日軍殲滅。
此戰過后,栗林忠道人間蒸發。有人說他剖腹自殺了;也有人說他身負重傷,被身邊的一名參謀就地掩埋。
3月26日上午9時,美軍認為殘存的日軍地下部隊已經不會構成威脅,便宣布硫磺島戰役勝利結束。
隨后,海軍陸戰隊撤出該島,將防務交由國民警衛隊駐守。
硫磺島戰役,美軍6821陣亡、21865人負傷;日軍22703人陣亡、1083人投降。
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發動反攻以來,傷亡人數首次高于日軍的戰役。
美軍拿下硫磺島后,轟炸東京再無障礙。那讓整個日本都聞之色變的“燒烤大師”即將登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