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九三閱兵中,鷹擊-15、鷹擊-17、鷹擊-19、鷹擊-20四型裝備作為反艦導彈方隊驚艷亮相,集體展現出中國反艦能力從單點突破向體系制勝轉變。
![]()
鷹擊-19在該系列中不算體型最大的裝備,但作為中國首款實戰化列裝的吸氣式超燃沖壓發動機反艦導彈,打破了傳統反艦武器速度快則射程短、射程遠則速度慢的困局。
它以5至7馬赫的巡航速度,搭配1000公里的射程,再加上全程機動變軌的能力,在全球現役反艦導彈中屬佼佼者。
鷹擊-19的實力核心主要來源于兩大技術的突破。首先,傳統高超音速武器多采用助推滑翔的模式,依靠火箭發動機將彈頭拋到高空再滑翔,雖能沖擊高速,爆發力強,但續航弱。
而鷹擊-19的超燃沖壓發動機能夠直接吸入大氣中的氧氣當氧化劑,不用自帶沉重的氧化劑儲箱。這樣一來,它的體重僅為1.15噸,射程卻有1000公里,推重比遠超過同類裝備。
再者,全程機動變軌并不是簡單的走S線,而是能夠根據敵方雷達探測情況實時調整。末段更是能貼著海面20米超低空蛇形飛行,這個高度低于多數雷達的探測盲區,再加上6馬赫的速度,敵方攔截彈根本追不上、瞄不準。
在閱兵解說中,鷹擊-19適配多平臺,既能夠從潛艇的533毫米魚雷管中隱蔽發射,也能夠塞進驅逐艦的通用垂發單元,還能夠掛載在轟炸機翼下,讓它能夠適應不同的作戰平臺,從而實現立體的反艦效果。
![]()
在此次閱兵后,網絡上關于鷹擊-19空射版能夠搭載六代機的傳聞終于有了新線索。據某軍事博主稱,某型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已經完成了戰斗機內置彈艙適配論證,并且可由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攜帶。
這款高超音速導彈的尺寸、重量與鷹擊-19高度吻合,再結合之前殲-36、殲-50六代機不斷試飛的進展,這正表明鷹擊-19的空射版本發展正在加速。
殲-50作為重型六代機,主彈艙大,標準尺寸的鷹擊-19能夠輕松搭載。殲-36雖然是中型六代機,彈艙略小,但是通過優化彈翼結構、縮短尾翼,也能夠實現內置掛載。
這樣,鷹擊-19既能依靠殲-50的遠航程實施超遠程的精確打擊,也能夠借助殲-36的高機動性完成快速突防,戰術靈活性大幅提升。
更讓人期待的是無人僚機和鷹擊-19的組合。目前中國研發的重型僚機最大載荷達到了2噸,完全可以攜帶鷹擊-19。未來若形成六代機加無人僚機的編隊,一次就能投射數十枚鷹擊-19,實現高超蜂群打擊。這種模式將讓中國空軍的打擊密度和突防效率再上一個臺階。
鷹擊-19空射版的突破,也讓中國的海上力量發生轉變。過去潛艇、水面艦艇、轟炸機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如今鷹擊-19將三者串聯,能夠形成潛艇水下突襲、水面艦艇飽和打擊和六代機高空投射的立體打擊網。
面對這種多方向、多高度的打擊,美軍航母的防御體系將會面臨顧此失彼的困境。
若鷹擊-19和六代機結合后,中國的反艦打擊圈將覆蓋關島至夏威夷一線。美國航母若想對中國沿海構成威脅,其艦載機根本無法觸及中國本土。
這種威懾半徑的延伸,讓中國的區域拒止能力更加強大,而且它還倒逼著美軍不斷對中國進行追趕。
美國長期依靠標準-6防空導彈和宙斯盾系統撐起了反導網絡,但標準-6最大的攔截速度僅為3.5馬赫,面對6馬赫且能機動變軌的鷹擊-19,標準-6根本力不從心。
雖然美國今年在緊急撥款發展高超音速攔截彈和天基預警系統,但需要漫長的時期才能形成實戰能力,而這期間中國在高超音速反艦領域的代差優勢仍然存在。
不僅如此,美國目前的兩個主力項目,包括空射快速反應武器和高超音速吸氣式武器概念,均沒有列裝,且短板明顯。
美國的高超音速吸氣式武器,雖然與鷹擊-19一樣采用了超燃沖壓發動機,但目前仍在測試,并且超重,無法由戰斗機攜帶,只能由轟炸機外掛。和鷹擊-19潛射、艦載、空射全覆蓋的格局相比,差距一目了然。
同時在體系整合方面,美軍更是慢了半拍。美國航母指揮系統仍以應對亞音速、超音速導彈為主,無法應對多方向的高超音速目標。而中國已經將鷹擊-19和衛星導航、預警機、無人偵察機聯網,指哪打哪,讓美軍防不勝防。
未來隨著鷹擊-19空射版和六代機正式結合,再加上高超蜂群打擊模式,中國將進一步鞏固安全屏障,用非對稱的優勢來增添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