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用他那著名的“玉音放送”,宣布無條件投降。
按理說,二戰到這兒就算打完了。
但有個人不同意。他就是斯大林。
為了洗刷40年前日俄戰爭的國恥,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后,一場被歷史塵封的“最后大戰”——南庫頁島戰役,才剛剛進入高潮。
遲到40年的復仇:斯大林的“雅爾塔”算盤
要說這事兒,咱們得把時鐘撥回到1905年。
![]()
那一年,沙皇俄國和新興的日本帝國,在中國東北打了一場日俄戰爭。
結果,不可一世的沙俄海軍,在對馬海峽被日本聯合艦隊打得全軍覆沒。
最后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調停下,雙方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
這一個條約,讓俄國人賠慘了。
不但把中國旅順、大連的租借權轉給了日本,還被迫將北緯50度線以南的庫頁島(即南庫頁島),割讓給了日本。
![]()
這場戰敗,被俄國人(以及后來的蘇聯)視為奇恥大辱。
斯大林同志,就屬于那種“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人。
不,他一等,就等了整整40年。
1945年2月,二戰在歐洲馬上就要打完了。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這“三巨頭”在克里米亞開了個會,這就是著名的《雅爾塔協定》。
會上,斯大林同意在德國投降后兩到三個月內,蘇聯出兵,對日作戰。
![]()
但斯大林可不是活雷鋒,他開出了價碼。
在協定的秘密條款里,美英兩國明確承諾:“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復”。
這可不是空話,后面寫得明明白白:
“薩哈林(庫頁島)南部及附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羅斯福和丘吉爾大筆一揮,斯大林拿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復仇”通行證。
為了這一天,蘇聯準備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行動,代號“八月風暴”。
這可不只是為了打一個小小的庫頁島,這是要席卷日本在亞洲大陸的全部家當——中國東北的“關東軍”。
![]()
蘇軍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極致。
在短短三個月內,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從遙遠的歐洲戰場,調來了50個師的精銳部隊。
到了1945年8月初,蘇聯在遠東集結的總兵力,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
總指揮:蘇聯元帥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
總兵力:超過157.7萬人(有資料稱80個師)。
火炮和迫擊炮:超過2.6萬門。
坦克和自行火炮:超過5500輛。
飛機:3800到5000多架。
![]()
這哪是打仗,這是開著“滿級號”來屠新手村了。
專門負責南庫頁島方向的,是第二遠東方面軍(司令為大將馬克西姆·普爾卡耶夫)。
執行主攻的,則是他手下的第16集團軍(司令為中將列昂季·切列米索夫)。
而他們要面對的敵人,是盤踞在南庫頁島(日稱“樺太廳”)的日本陸軍第88步兵師團。
強攻古屯:炮火撕裂北緯50度“國境線”
南庫頁島上的日軍,日子過得太久,都快忘了怎么打仗了。
日本第88師團,由中將植村英一指揮,滿打滿算只有2萬名正規軍,再加上1萬多臨時武裝起來的預備役和“國民義勇隊”(民兵)。
![]()
這點兵力,跟蘇軍的鋼鐵洪流比起來,簡直不夠塞牙縫的。
但日本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自己唯一的優勢,就是“地利”。
在南庫頁島和北庫頁島(蘇聯領土)的分界線——北緯50度線上,日軍花了幾十年時間,修筑了一條堅固的“國境防線”。
這條防線的核心,叫做古屯要塞(今俄羅斯波別季諾)。
這地方是整個島嶼最狹窄的蜂腰部,扼守著唯一一條南北貫通的公路和鐵路。
![]()
日軍在這里挖了地道、反坦克壕,修了17個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碉堡,密密麻麻設置了139個機槍火力點,還配了30多門火炮。
他們以為,靠著這個“烏龜殼”,怎么也能扛到美國人來調停。
1945年8月11日,也就是蘇聯對日宣戰的第三天,蘇軍第56步兵軍的先頭部隊,正式向古屯要塞發起了進攻。
蘇軍指揮官原以為,憑著強大的炮火優勢,幾輪齊射就能把防線轟平。
結果一頭撞了上去,才發現這骨頭有多硬。
日軍第88師團的士兵,仗著堅固的工事,玩了命地抵抗。
![]()
蘇軍的步兵沖鋒,在交叉火力下一排排倒下,坦克也被反坦克炮打得動彈不得。
蘇軍指揮官切列米索夫中將火了。
你不是硬嗎?我比你更硬!
他立刻調來了集團軍的“大殺器”——203毫米口徑的B-4重型榴彈炮。
這種炮是蘇軍專門用來砸碉堡的,一炮下去,連地都得抖三抖。
同時,第255航空兵師的戰機也飛臨古屯上空,開始“洗地式”轟炸。
從8月11日到14日,古屯要塞成了名副其實的“血肉磨坊”。
蘇軍用重炮一個一個地“點名”,把日軍的碉堡一個個敲碎。
日軍則依托殘余工事瘋狂反撲。
就在這塊骨頭快要被啃下來的時候,一個戲劇性的轉折來了。
8月15日,東京傳來了日本天皇的“玉音放送”——無條件投降。
駐守豐原(南庫頁島首府)的第88師團司令部也收到了這個消息。
植村英一中將徹底蒙了。
他一度下令,讓前線部隊停止抵抗,就地談判。
古屯要塞的日軍,甚至在陣地前打出了白旗。
蘇軍一看,停火了?
但蘇軍前線指揮官接到的命令是:繼續進攻。
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根本不理會什么“玉音放送”。
他的原話是:“日俄戰爭的恥辱,必須用鮮血來洗刷。”
什么停火?這幫日本人是不是想耍花招,拖時間等美國人來?
![]()
蘇軍的回復,是更猛烈的炮火。
蘇軍以“日軍抵抗未徹底停止”為由,對已經動搖的古屯要塞發起了總攻。
到了8月18日,在經歷了7天7夜的血戰后,古屯要塞最后一塊混凝土也被炸上了天。
日軍防線全線崩潰。
通往南庫頁島腹地的大門,終于被打開了。
無視“玉音放送”:血戰真岡與二戰終章
陸地上的進展,在斯大林看來,還是太慢了。
從8月11日打到18日,居然才突破一條防線。
他生怕夜長夢多,萬一夜里“盟友”美軍先在南庫頁島登陸了,那《雅爾塔協定》不就成了一張廢紙?
必須加速!
怎么加速?海陸并進。
![]()
8月16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第二天。
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尤馬舍夫)的北太平洋區艦隊,就派出了一支先頭部隊——第365海軍步兵營,在南庫頁島西海岸的港口圖魯(今沙赫喬爾斯克)實施了登陸。
這只是“開胃菜”。
真正的大餐,在8月20日。
這一天,蘇軍第113步兵旅和一支海軍步兵營,在重炮的掩護下,對西海岸的第二大港口真岡(今霍爾姆斯克)發動了強行登陸。
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已經過去了整整5天。
![]()
但真岡的日本守軍(主要是預備役和武裝民兵)根本不知道該戰還是該降,在混亂中選擇了“本土決戰”。
雙方隨即爆發了極其慘烈的巷戰。
蘇軍的軍艦甚至開進港口,用艦炮“零距離”平射,轟擊日軍在城區的火力點。
這場戰斗,也導致了二戰史上最悲慘的一幕。
隨著蘇軍攻入市區,城內的日本平民陷入了絕望。
在軍國主義“玉碎”思想的洗腦下,超過400名日本平民選擇了集體自殺。
![]()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真岡郵局九女”事件。
9名在真岡郵局工作的日本女話務員,在接通了最后一個報告“蘇聯人已經上岸”的電話后,平靜地服下了氰化物。
她們的尸體被發現時,還保持著坐在交換機前的姿勢。
蘇軍可不管這些。
在攻克真岡的同時,南下的陸路部隊,也正沿著鐵路瘋狂推進。
![]()
8月25日,蘇軍發動了最后一次大規模登陸。
海軍陸戰隊在南庫頁島最大的港口——大泊(今科爾薩科夫)登陸。
幾乎在同一時間,從古屯要塞突破的第56步兵軍,也開進了南庫頁島的首府——豐原(今南薩哈林斯克)。
兩路大軍勝利會師。
走投無路的日軍第88師團中將植村英一,正式率領殘部投降。
此役,蘇軍共俘虜日軍18320人。
加上戰死的日軍,蘇軍一舉殲滅了盤踞在島上的2萬多名正規軍和1萬多武裝民兵。
而島上那30多萬(一說40萬)來不及撤退的日本平民,則成了“戰利品”,等待他們的是被遣返的命運。
![]()
1945年8月25日,南庫頁島戰役結束。
蘇軍緊接著,在9月1日前,又迅速占領了全部千島群島。
斯大林,終于趕在9月2日美軍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受降儀式之前,拿回了40年前沙皇丟掉的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