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公司新來的設計師聊天,他特別委屈地說:“我花了三天畫的包裝,客戶居然說‘太好看了,不接地氣’,這到底是夸我還是罵我啊?”
我當時就笑了,不是笑他,是想起好幾年前自己也犯過同樣的錯——那會兒總覺得產品包裝設計得越精致、越有藝術感,客戶就越滿意。結果有次給一款鄉鎮超市賣的洗衣粉做產品包裝設計,我用了莫蘭迪色系,還加了復雜的花紋,客戶看完直皺眉:“小姑娘,你這包裝是挺好看,但農村阿姨拿起來,能一眼知道這是洗衣粉嗎?能知道它洗得干凈嗎?”
這話一下點醒了我。后來我才明白,客戶找我們做包裝,根本不是來“買藝術品”的。他們手里拿著產品,心里想的全是“這東西怎么才能在貨架上被人看見”“怎么才能讓消費者拿起來就不想放回去”“怎么才能讓他們付錢的時候不猶豫”。說白了,好看只是加分項,能賣貨才是硬通貨。
之前碰到個做鹵味的客戶,他之前找過一家設計公司,做出來的包裝確實驚艷——黑色底紙,燙金字體,還印了復古的鹵味插畫,拿在手里像本小畫冊。可問題是,這包裝放超市冷柜里,跟旁邊紅底黃字、寫著“秘制鹵鴨”“開袋即食”的競品一對比,消費者掃一眼根本不知道里面裝的啥,價格也沒突出,上架半個月,銷量連之前的一半都不到。
客戶找到我們的時候,急得直搓手:“我這鹵味味道真不差,就是沒人買!”我們沒急著改設計,先去他合作的幾家超市蹲了兩天。發現買鹵味的大多是下班回家的年輕人和帶孩子的媽媽,他們選的時候特別快,基本就是“看一眼包裝,知道是啥,價格合適就拿”。
回來后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招牌鹵鴨”“微辣不膩”這幾個字放大,用最顯眼的紅色字體印在包裝正面,比原來的燙金插畫還大。然后在角落加了個小圖標,畫著一個打開的包裝袋,旁邊寫著“開袋即食,加熱更香”。顏色也從黑色改成了偏暖的琥珀色,跟鹵味的顏色呼應,看著就有食欲。
客戶一開始還擔心:“會不會太普通了?”結果新產品包裝上架一周,他就發來消息說“賣爆了”,超市導購跟他說,現在好多人一走到冷柜前,第一眼就看見他們家的包裝,拿起來看一眼,基本都買了。
還有次給一款兒童益生菌做設計,客戶一開始要求“要可愛,要吸引小孩”。我們沒直接畫卡通小熊,而是先問客戶:“買益生菌的是誰?是媽媽。媽媽關心的是啥?是安全,是孩子愛不愛吃,是吃了有沒有用。”
所以最后做出來的包裝,正面沒放復雜的卡通形象,而是用大字體寫著“無蔗糖”“添加維生素D”,還加了個小小的“媽媽放心”圖標。側面呢,畫了個簡單的“小熊吃益生菌”的簡筆畫,旁邊寫著“草莓味,寶寶愛喝”。最關鍵的是,我們在包裝頂部做了個小撕口,還印了“輕輕一撕就開”——很多媽媽跟我們反饋,之前買的益生菌包裝太硬,每次都得找剪刀,這個設計特別貼心。
結果你猜怎么著?這款益生菌不僅寶寶喜歡,媽媽們也愿意復購,客戶后來追加了好幾次訂單,還把他們家其他產品包裝設計也交給了我們。
其實做包裝設計這么多年,見過太多“好看但不賣貨”的案例。不是說好看不好,而是不能只盯著好看。客戶要的從來不是一個“能掛在墻上的設計”,而是一個“能幫他把產品賣出去的工具”。
畢竟對客戶來說,產品包裝上的每一寸空間,都得為“賣貨”服務——消費者能不能一眼看見,能不能一眼看懂,能不能一眼就覺得“這個好,我要買”。這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也是我們做設計的人,最該琢磨的事兒。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