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聞訊: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獲悉,天津地鐵7號線一期南段(賽達路站至鼓樓站)已完成開通前準備工作,計劃于9月28日通車。該線路作為2025年20項民心工程之一,通車后將極大改善中心城區南北向交通狀況。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趙曉陽說:“今年7月地鐵4號線北段已開通運營,現在經市政府批準,地鐵7號線南段也將于9月28日開通運營,這條貫穿城市南北中軸線的線路,大家期盼已久,開通后將進一步織密中心城區地鐵網絡,優化地鐵通行換乘,提升廣大群眾的出行效率和體驗。”
![]()
地鐵7號線是貫穿天津中心城區南北向的骨干線路,其南段橫跨西青區、南開區、河西區、和平區4個行政區,共計15座車站。線路串聯鼓樓老城廂、南開大悅城、海光寺、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塔、奧體中心、腫瘤醫院、王蘭莊商貿城、梅江會展中心、西青區開發區等核心節點,通車后可有效緩解南門外大街、衛津路、衛津南路、友誼路延長線的道路擁堵,方便周邊居民出行,減少通勤時間。
除交通功能外,7號線也堪稱一條“建筑風情線”。其站內裝修以體現天津特色建筑文化為主,主題色為金黃色。全線21座車站將沿線建筑風情融入設計,目標概括為“透、露、亮、鮮、序”。其中,鼓樓站引用周邊仿古建筑,采用中式傳統藻井結構設計;天塔站以“天塔旋云”為主題,用藍白曲線描繪旋云實景;天津大學六里臺站則以“教育啟航”為設計主題,呼應校園建筑風格,站內設有25米長的歷史主題藝術品。而作為線路3座特色站之一的南開大學八里臺站,憑借濃郁的高校文化氛圍成為線路“文化名片”。
![]()
南開大學八里臺站以“楚才興學”為設計核心,將南開大學的歷史底蘊與精神內核融入空間設計。站廳層左右兩側藝術墻清晰呈現著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及學校創始人的相關歷史背景,站臺兩層的柱身則點綴著校徽,讓乘客在往來間感受百年學府的文化氛圍。
![]()
這座“文化驛站”的建成并非易事,其背后是多項施工難題的攻克。天津地鐵7號線指揮部執行指揮長劉志彪介紹,車站南端處津河下方,為保證安全,車站頂板需設在津河底部以下,導致整體比常規地下兩層站“下沉”近4米,實際深度相當于地下三層站。這使得土方開挖量大幅提升,維護結構進一步加深,加之河道水體滲透風險,對外包防水質量提出了遠超常規的要求,促使從材料選擇到施工工藝均需優化。
![]()
另一大挑戰在于,車站上方緊鄰漢陽道中學。為降低運營對教學的影響,建設團隊特別將軌道升級為特殊減震道床,使列車通行時地面幾乎無震動,確保不干擾學生上課。同時,為適配特殊深度,車站與相鄰六里臺站、天塔站區間的軌道線路均做了專項調整,保障了全線軌道平順銜接與高效通行。
7號線建設過程中創下的紀錄遠不止于此:腫瘤醫院站完成70.3米超深地連墻施工,創下天津地區最深紀錄;腫瘤醫院站~麗江道站區間在5、6號線四線并行疊交隧道區域實現2.14米極限豎向凈距超近距盾構穿越,10次側穿城市綜合立交橋樁群,最近距離僅1.02米,刷新天津軌道交通工程近接施工紀錄;鼓樓站~廣東會館站區間創新采用盾構切削地連墻施工工藝,實現天津首例復合地層盾構穿越既有2號線。
在攻克技術難關的同時,站點的便民功能也同步完善。圍繞乘客全流程出行需求,7號線配置了母嬰室、愛心預約等多元化便民設施,并構建了涵蓋無障礙電梯、輪椅等的無障礙體系。
![]()
車輛方面,7號線采用了標準A型地鐵,是天津市第2條采用此規格的線路。列車外觀色帶借鑒天津古建筑造型,內飾融入海洋元素。列車總長140米,最高運行速度80km/h,載客能力較B型車提升約30%。
隨著地鐵7號線一期南段即將投入運營,這條集便捷交通、建筑美學與人文溫度于一體的線路,即將為市民帶來全新出行體驗。
“下一步我委將繼續加力推動地鐵7號線北段、8號線及11號線延伸線等項目加快建設,使更多線路早建成、早投用、早見效。同時結合百姓需求,聚焦地鐵線路換乘,做好優化提升工作,不斷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條件。”趙曉陽說道。
(津云新聞記者 劉暢 見習記者 王金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