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招商基金 李湛
一、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一)全國三季度宏觀經濟情況分析
7-8月僅出口維持較高景氣,經濟數據邊際放緩勢頭明顯,內需明顯走弱。7-8月數據擬合的三季度GDP增速在4.8%左右,較7月當月擬合GDP增速5%左右下滑。
一是“以舊換新”政策邊際效果再度減弱,消費尚待提振。8月社零同比上漲3.4%,增速較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季調后環比僅上漲0.2%。7、8月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3.2%和2.8%、持續回落,表明當前“以舊換新”政策邊際效果減弱。特別是“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品類消費增速回落較為明顯,其中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14.3%)回落14.4個百分點、通訊器材類(7.3%)回落7.6個百分點,汽車零售額受汽車價格企穩影響下增速(0.8%)回正、但依然不高。
二是固投增速降幅有所擴大。8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0.5%,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速8月同比為5.1%,較上月的6.2%明顯下滑,對后續出口前景不確定性擔憂以及整治“內卷式”競爭抑制投資意愿;受天氣因素影響,基建投資同比從上月的3.2%下降至2.0%;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12.9%,較上月-12.0%降幅有所擴大,房地產市場呈現加速下行態勢。目前來看投資端三大分項仍有下行壓力,成為內需最大拖累項。
三是出口維持偏高景氣。8月出口同比為4.4%,較上月7.2%回落0.8個百分點。出口增速下滑主要源于基數影響,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8月為6.48%,與7月7.06%差別不大。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15.3%,但與此同時我國對東盟、歐盟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4.7%、7.7%,對沖了對美出口的影響。
四是企業與居民部門借貸意愿偏弱。8月社融存量增速為8.8%,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主要仍靠政府債融資支撐。企業部門中長貸增加4700億元、同比少增200億元,居民部門中長貸增加200億元、同比少增1000億元。
(二)四季度經濟金融運行需關注的問題
一是消費回升有限,國補資金急需補充。一方面,當前消費者就業指數處于2024年下半年以來的偏低位置,居民就業偏弱拖累收入以及消費意愿。另一方面,商品消費對于“以舊換新”政策依賴度較高,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1-8月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約1.9萬億元,測算已用補貼資金約2640億元,四季度存在追加補貼資金訴求(例如近期上海市將家電家居補貼改為搖號方式)。
二是投資面臨下滑壓力。從投資三大分項來看:制造業投資方面,開工率不足、出口前景存在不確定以及整治“內卷式”競爭抑制投資意愿;基建投資方面,極端天氣影響開工進度,化債壓力與土地出讓收入下滑掣肘投資能力;房地產投資方面,當前地產基本面未見企穩跡象,“收儲”見效尚需時日,地產投資降幅恐繼續擴大。
三是低通脹仍在持續。內需不足掣肘價格回升節奏,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較長一段時間維持在1%以下。海外美國加大化石能源開發和出口,OPEC+通過增產保證市場份額,加劇供給壓力,能源價格難以反彈。國內“反內卷”聚焦光伏等中游制造業領域,全面抬升商品價格力度有限。
二、資本市場走勢
(一)三季度以來市場支撐因素與可持續性分析
一是市場微觀流動性整體充裕。金融數據顯示非銀存款擴張,市場推測增量資金流入股市,做多情緒形成正反饋。7月-8月非銀金融機構存款當月值為3.32萬億元,同比多增1.94萬億元,指向股市走強帶來了增量資金入場。
二是外部風險持續緩釋。一方面,7月末中美會談后,8月中旬雙方如期推動關稅談判展期90天。同時,美國與歐盟、日韓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關稅談判整體順利,全球關稅風險持續緩釋。另一方面,8月下旬以來美聯儲釋放降息信號,9月中旬如期降息25BP推動國際資本從美國流出。
三是宏觀政策預期有所抬升。主要包括: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推動宏觀價格回升預期,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正式印發,明確了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可量化目標與階段時間線,科創政策刺激助推科技行業上漲情緒。
目前來看,上述三個因素有望繼續支撐A股。央行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疊加“股債蹺蹺板”效應,資金繼續向權益流動。中美談判進展偏積極,暫未出現明顯風險,美聯儲有望在年內再次降息50BP。進入10月中下旬后,市場對于明年宏觀政策和“十五五”規劃產業預期有望抬升。
(二)市場資金結構變化
從已有數據看,當前市場資金結構呈現以下變化。一是當下市場增量資金主要來自于私募、游資、杠桿資金。私募基金備案規模和存續規模自2024年924以來持續攀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規模從2024年8月的34.1億元持續增長至2025年7月的792.8億元,今年7月單月備案規模相較去年低點顯著增加了22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存續規模從2024年9月的5.0萬億元增長至2025年7月的5.9萬億元,今年7月存續規模相較去年低點增加了17.2%。此外,杠桿資金流入速度明顯提升,融資余額8月11日突破2萬億后繼續增加。
二是上交所個人新開戶未見明顯增長,指向居民資金并未直接入市炒股。7月上交所A股中的個人新開戶數195.40萬戶,但與2024年“924”效應引起的10月的683.97萬戶新開戶,以及2025年春節后Deepseek引起的2月292.98萬戶新開戶相比,當前個人投資者并未明顯暴漲,表明當前散戶入市意愿并不強烈。與此相對,上交所A股中機構新開戶在穩步抬升,7月新開戶數為0.96萬戶,較2024年10月的0.7萬戶持續增長。
三是居民資金或通過理財產品進入股市。央行二季度城鎮儲戶調查問卷顯示,居民的儲蓄意愿仍在攀升,而投資意愿中傾向于選擇股票和基金來投資的意愿均在下降。同時,銀行理財產品存續數量上升并不明顯,但資金余額持續走高,說明單只理財產品的平均資產余額在快速擴張,大量資金堆積在銀行中。在利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固收基金規模并未明顯擴張,或指向居民資金在通過銀行理財產品進入股市。
(三)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
主要包括:中美關稅談判進展以及特朗普對華政策是否會出現較大變化;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在行業層面具體舉措能否迅速出臺落地實施;促進服務消費、地產等穩增長舉措政策力度。
(四)政策建議
一是進一步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當前市場仍以私募、杠桿資金為主,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效率有待提升。可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擴大社保、年金等權益投資比例,鼓勵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大權益類產品布局,拓寬長期資金入市渠道。二是增強政策協同與預期引導。針對中美經貿、產業監管等外部不確定性,建議加強跨部門協調,適時釋放穩增長信號,穩定市場信心。三是強化監管與風險防控。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加強對杠桿資金監測,防范短期投機資金過度炒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