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這些字的時候,窗外的晚霞剛好漫過書桌——忽然想起第一次跟大家聊“周末不暴食”時,也是這樣一個溫柔的傍晚,當(dāng)時我還忐忑:會不會沒人愿意聽這些“關(guān)于吃的小事”?
![]()
可后來的日子里,后臺不斷跳出的留言,讓我慢慢明白:原來有這么多人,都在和“想好好吃、又怕吃多”的糾結(jié)打交道。
有人說“以前周末吃多了會躲在被子里懊惱,現(xiàn)在知道‘偶爾多吃也沒關(guān)系’,第二天照樣能輕松吃飯。”
有人分享“學(xué)會了把蛋糕分成小塊,今天吃一塊,剩下的明天再嘗,不用急著一口吃完。”
還有人說“現(xiàn)在周末跟朋友聚餐,敢說‘我吃飽啦,剩下的打包’,不用硬撐著當(dāng)‘光盤俠’。”
這些細碎的、帶著溫度的進步,是這段時間里我最珍貴的收藏——原來我們一起做的,不只是“對抗暴食”,更是慢慢學(xué)會和食物和解,和自己的情緒和解。
今天想跟大家說:“周末不暴食”這個專欄,要暫時和大家說再見啦。
![]()
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我想把精力投入到梳理更多關(guān)于“日常飲食自在感”的內(nèi)容(比如怎么在工作日快速做一頓不焦慮的飯,怎么面對聚餐時的飲食壓力),我也想給自己一點時間,把之前大家的留言都再好好翻一遍,把那些實用的小方法整理出來,或許之后會以別的形式跟大家見面。
其實一直想跟大家說:“周末不暴食”從來不是要大家活成“飲食清單里的標(biāo)準(zhǔn)模板”,而是希望我們都能放下對“吃”的愧疚——周末可以吃火鍋,吃到七分飽就放下筷子;可以買喜歡的奶茶,不用因為“怕胖”喝一半就倒掉;可以偶爾多吃一碗米飯,不用吃完就責(zé)怪自己“沒控制住”。
![]()
食物本該是用來治愈生活的,不是用來制造焦慮的,而這段時間,我很開心能和大家一起,慢慢觸摸到這份“輕松”。
特別感謝每一位留下留言的朋友:謝謝你愿意把“吃多了的糾結(jié)”“第一次控制住的開心”告訴我;謝謝你在我偶爾詞不達意的時候,留言說“我懂你想說的”;謝謝你讓“周末不暴食”從一個人的想法,變成一群人的小約定。
這些信任和陪伴,比任何內(nèi)容都更有意義。
雖然專欄停更了,但關(guān)于“好好吃飯”的事,我們還在同一條路上。
![]()
以后周末再面對喜歡的食物時,希望你能想起:不用急,不用慌,想吃就吃,吃飽就停,你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
如果偶爾還是會有小糾結(jié),也沒關(guān)系——慢慢來,我們都在慢慢變成更自在的自己。
說明:文字原創(chuàng),部分圖片由AI生成。
作者:解陽楊
責(zé)編:郝學(xué)婧
審核:姜峰 李碩然 李峰紅
為促進科普創(chuàng)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chuàng)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shù)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yī)院、單位 / 專業(yè)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