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所有人都跟明星合照上了。
不止是合照,甚至是親密合照:有人跟王嘉爾臉貼臉,有人跟金城武頭對頭,有人被竇靖童摟在懷里,有人被范冰冰吻在臉頰。
不止親密,甚至時空穿梭:顏值巔峰期的木村拓哉歪著頭和網友拍大頭貼,風華絕代的張國榮深情款款和網友合拍撕拉片。
不止時空穿梭,甚至跨越次元:一眾女性向戀愛手游里帥得不屬于三次元的角色,諸如秦徹、李澤言,堂堂走入現實,出現在車里、電梯、健身房,和玩家留下氛圍感合影。
看到這兒你應該也明白了——哈哈,AI又整新活兒啦?
![]()
俯拍大頭照正以超越線面膨脹的速度在社交平臺上無限繁殖。
內娛、日韓、歐美圈,全球藝人都加入了大頭照狂歡,而與他們合照的素人,也具備明星級別的顏值水平和表情管理;搭配上俯拍視角、白得干凈利落的背景,人均Vogue封面,輪廓立體、神態松弛,潮到風濕、炫到眼花。
![]()
圖源: 豆包模板庫
除了俯拍大頭照,明星拍立得也呈井噴態勢。已經數不清有多少藝人在相同的白色窗簾前,和粉絲定格親密互動。
這些圖當然不是真的。它們出自字節跳動開發的智能助手——豆包。
豆包提供聊天機器人、寫作助手以及英語學習助手等功能。但現在其最主要的任務,是充當萬能做圖工具,主打一個夢里有的都能做。
![]()
行走在信息流的康莊大道上,每劃兩下屏幕,就要被大頭照絆倒五次。當JUST.FOTO等大頭貼品牌在拿愛豆應援定制相框作為財富密碼,誰料竟被AI奇襲。拍一組印上愛豆照片的大頭貼要花三四十塊錢,找豆包直接實現“人生四格”零元購,還能自己輸指令生成不同表情和動作。
![]()
應援定制相框(圖源:JUST.FOTO)
AI合照現在有多火呢,都成藝人的刷臉新渠道了。韓娛巨頭公司HYBE上個月推出的男團Cortis成員Martin大概因為長得夠“亞”夠潮,不僅擁有黃色刺猬頭,臉上還打了不少釘子,成為酷炫俯拍合影的熱門人選,實現另類出圈,逐漸被路人指代為“那個很多豆包圖那個”。他如果要入駐抖音,可以拍一條“你可能不認識我,但你一定見過我的AI圖”。
![]()
如果以為生成個合影就是全部,那又大大低估了網友的想象力和AI的執行力。
明星AI圖已經誕生更多細分類目。
如果你搞養成系(指偶像從青澀新人逐步成長為明星的過程),那么把愛豆近照和童年照合成到一起,一張圖盡顯“等比例長大”“非主流過沒丑過”,是正流行的MVP結算畫面。如今提起愛豆的成長,會流淚的不止媽媽,還有媽粉,還有豆包。
![]()
圖源:微博@級撿部高鑄仁
如果你錯過了愛豆的鼎盛期,AI幫你無縫追憶。小時候還意識不到電視里都是細糠,不知道陳道明、段奕宏、劉奕君的帥,長大了有AI在手,想跟哪個時期的叔合影都是小菜一碟。
如果你嗑CP,豆包也可以是那奶與蜜之地。不僅能按需生成CP同框圖,哪怕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純拉郎,再強扭的瓜,到了AI這兒也能甜;還可以把自己也P進去,你和你CP就是吉祥三寶,幸福的一家。
![]()
二次元的明星也可以。《原神》《陰陽師》《戀與制作人》,想和里面的角色勾肩搭背乃至耳鬢廝磨都好說。疊紙騰訊網易不見得敢給你,怕男rapper發歌diss他們毒害未成年,但豆包敢。
砸錢買小卡、排隊等簽售、氪金升等級,在AI外掛面前突然顯得樸實。跟愛豆的同框曾經可遇不可求,甚至壓根兒也不可遇,現在給豆包10秒,都給你整出來,只要你下對指令。
下指令,簡直跟呼吸一樣簡單。
幾乎每一個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豆包圖的博主,都會貼心附上指令,供后來者復制粘貼如法炮制;如果連復制粘貼都嫌麻煩,豆包APP也已經整理出了模板庫,可謂是汗牛充棟,適配各種人群的各種風格各種樣式五花八門,點擊“做同款”,再上傳參考照片就完事兒了。
![]()
可能因為操作起來幾乎沒啥門檻并且不收費,豆包的用場越來越多。
比如缺對象的人開始把自己的單人照發上網,廣發英雄帖,號召網友在旁邊給自己P個對象,要求“發家庭群用”“能騙過父母”,評論區各顯神通的網友用的經常就是豆包。一聲令下,不僅配上對象,有的還直接給倆人穿上婚服,你以為這就是“一步到位”,直到刷到下一條多P了兩個孩子的,“這下你爹媽應該更放心了”。
其實豆包本身就有個“AI伴侶”功能,我試了一下,效果還算自然。右下角水印截掉拿去騙父母應該毫無破綻。
![]()
但是,想跟明星合照,效果反而就難說了。博主曬出來的圖固然時髦,背后卻不知是調教多少次的結果。
一個問題在于生成合照容易“融臉”,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人的面部特征容易混淆、融合,A的鼻子長在B臉上,B的眼睛長在A臉上。如果仔細觀察,很多跟明星合成的合影里,五官會有點微妙的變形和相似,宛如迪麗熱巴有個在逃表妹,王俊凱有個野生堂弟。
這是因為AI生成圖依然有局限性,分辨率低、光線不均或角度差異大,又或是對姿態、表情、場景的描述不夠細致入微,再或者AI模型的訓練數據不足,都會導致照片不夠自然、不夠真。
![]()
還可能莫名其妙產生這種情況
沒關系,不生成人,轉而生成物,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最近你的朋友圈里是否有人在曬自制小手辦?手辦放在桌面上,看起來是亞克力材質,電腦屏作為背景,屏幕上是設計圖,桌子上還擺著手辦盒子。
如果真是這樣,手辦可能并非自制,是豆包無中生有的。
這些天我已經見識到了各路藝人的AI手辦,比棉花娃娃像本人,比等身蠟像招人疼,也有人拿自己對象的照片喂出個手辦,看著就像找了家3D打印店做出了個真東西一樣。評論區常有被蒙在鼓里的網友熱情求購:“求店鋪求鏈接”;等來的只有一句冰冷的:“這AI做的”。
![]()
圖源:科技每日推送
還有人自告奮勇做起了LABUBU、三麗鷗等潮玩品牌的設計師,將構思化為文字,讓豆包轉為圖紙。又有那不明真相的網友路過被種草,還以為是啥新出的限定款。
所以說,不要困惑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對假靳東、假董卿一往情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當要上。
![]()
豆包現在甚至能當偵探,因為會“智能推理”。
你給它一張早上10點公園的照片,讓它生成8小時后的樣子,它就知道從早上調成傍晚,給你加個火燒云。
反之,你給它一張照片,它能從光線、天氣、擺設等等細節,給你推理出照片拍攝的大致時間。有個博主就發視頻展示了自己用豆包查老公崗的過程:博主老公發來一張聲稱是下午在家里現拍的照片,但豆包綜合當地天氣和窗外天色,以及桌上吃剩的外賣是包子,認為照片拍攝于早上;博主再讓他發一張自拍,豆包通過背景墻裝修風格和眼鏡片反射的屏幕文字,推斷人在網吧。
![]()
捏造明星合照、合成AI伴侶、虛空索手辦、智能巧查崗,豆包現在看起來很酷炫,但從前,由它而起的風潮,可并不都是正面案例。
不久前,“地域笑話”還跟豆包牢牢綁定。
今年上半年,很多網友發現,豆包集地域刻板印象之大成。你讓它生成陜西人的照片,它給你一張頭上綁白毛巾站在石砌門樓前笑的農民伯伯;你讓它生成上海人的照片,它給你一張西裝革履的青年才俊或身著旗袍的窈窕淑女,背景是外灘。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則軼事是,有網友讓它生成“上海人給河南人做保姆”的照片,它拒絕,改口讓生成“河南人給上海人做保姆”,它依言照辦。
![]()
圖源: 微博@靜候節假日、@深藍財經
當然,在引發廣泛討論后,豆包學聰明了,現在不管讓它生成誰給誰做保姆的照片,它都不聽了。但是我又試了一下,讓它分別生成上海、山東、河南、北京四地區居民的照片,竟依然只有上海是青年才俊,另外三地都是和藹可親的大爺。
![]()
說到豆包與上海的外灘奇戀,還有一宗不得不提的妙聞,那就是“東方明珠攻打蜜雪冰城”。這其實就是“滬爺”“滬幣”“滬簽”等等圍繞地域刻板印象的調侃發展到極致的一個新梗,卻一度引發表情包版“圣杯戰爭”,網友們群起炮制各種梗圖。
巧了,豆包又是其中出鏡率相當高的作圖工具。
你先甭管技術水平跟GPT們比起來如何,反正市面上這么老些AI,豆包遠遠不算無所不能,但已經快變成梗圖界的耶路撒冷。
![]()
大家樂此不疲地戲耍豆包,也用豆包戲耍朋友。
除了生成假圖,還能讓豆包克隆自己的聲音給朋友打電話。像做圖一樣,訓練豆包聲線的操作也很簡單,在APP上點進跟豆包的對話框,打開聲音設置,選擇“克隆我的聲音”,然后錄幾段話,就可以惡搞親朋好友們去了。就這一招快把網友們樂瘋了,一天天不是惡搞對象就是捉弄爹媽。
擁有仿真語音和豐富「毒舌」語料庫的豆包,是戰斗力堪比100個村口老太的天選嘴替。此類功能還可以應用到各種場景,比如“讓豆包用四川方言罵醒閨蜜的戀愛腦”,或者用絲瓜老奶的聲音懟煩人親戚,進行魔法對轟。
![]()
不難看出,豆包這些“爆款”玩法的共同點是操作簡單卻效果直觀。你想要堪比雜志大片的合拍,它能做出寫真氛圍,當然五官可能變形;你想要逼真的AI伴侶,它連隨手拍的噪點都還原;你想要在表情包大戰中登上戲謔之巔,AI圖特有的油膩、濕黏、粗暴它也是悉數奉上。
操作簡單、效果直觀,這兩個因素疊一起,在社交平臺上就導向病毒式傳播;而一旦形成“大家都在玩”的觀感,想加入的人也自然越來越多。
![]()
刷屏玩法頻頻誕生,不是網友的漫不經心,而是豆包的有意為之。
字節跳動副總裁朱駿在2024年5月的一次演講中介紹:豆包的產品設計原則第一條就是“擬人化”,降低使用門檻;第二條是離用戶近,嵌入不同使用環境;第三條是“個性化”,智能體的回答風格、聲音、形象、記憶要能適應用戶體現個性的需求。
此前據《中國企業家》不完全統計,豆包的千人用戶群至少有4個,規模接近萬人。用戶群實時邀請用戶參與新功能內測,并對優質反饋提供激勵。
9月16日,QuestMobile發布2025年8月AI應用行業月度報告,當月,豆包以6.6%的環比增速達到1.57億應用規模,反超開年頂流DeepSeek,重登原生App陣營月活躍用戶規模TOP1。
同一份報告顯示:截至8月,互聯網及AI科技企業原生APP用戶規模2.77億,應用插件(In-App AI)用戶規模6.22億,兩大AI應用整體規模達6.45億;手機廠商AI助手用戶規模5.29億;PC端應用用戶規模達到2.04億。
![]()
圖源: QuestMobile
月活高,一方面得益于病毒式傳播的玩法,另一方面也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投流”是豆包的快車道。
在AI這條炙手可熱的賽道,豆包進場不算早,2023年8月才面市,其時阿里巴巴、百度、商湯、科大訊飛都已經推出了大模型新品和AI應用。但豆包跑得相當快,據財聯社梳理,2024年5-7月,豆包APP日新增用戶從20萬狂飆至90萬,同年9月已搶先成為國內用戶規模破億的首個AI應用;到11月,單日活躍用戶近900萬,居AI應用全球第二、國內第一。
跑得快是因為有錢做燃料。搜狐財經援引第三方數據平臺的數據顯示,2024年截至11月15日,豆包、Kimi等國內十款AI原生應用,合計投放金額高達15億元;其中金額最高的10月逾3.5億元,超過上半年總和。怎么說呢,大廠辦事兒就是喜歡燒錢。
![]()
2024年截至11月國內十大AI應用產品投放金額(圖源: 搜狐科技、財聯社)
豆包和Kimi是里面砸錢砸得最兇的。Kimi的投流重點在B站、知乎,豆包就不用說了——人家畢竟是字節跳動的嫡子,滲入穿山甲聯盟、巨量引擎這些字節跳動的廣告系統如探囊取物。別家AI要投流怎么也繞不開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豆包出生就自帶這好多把金鑰匙。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Kimi在2024年下半年累計投流約5.42億元,豆包的投流規模也超過4億元,每月平均投流量在7000萬元以上。
花錢買流量從來不是秘密,我們這些小網民對此最有洞察。APP開屏是AI應用廣告,看個短視頻中插是AI應用廣告,連評論區都隨機來幾個AI應用跳轉。我大膽預測這篇文章末尾的廣告應該就是AI應用。
像豆包一樣有個優渥原生家庭大力托舉的還有騰訊元寶。據貝多商業報道,自打今年2月接入“滿血版”DeepSeek-R1,同時支持混元和DeepSeek兩款大模型運用,騰訊元寶也開始在“騰訊系”地盤以及各大主流社交平臺彌散式強勢露出,直接登陸微信“生活服務”板塊更被稱為“史無前例的推廣”。
據AppGrowing數據,截至2月27日,騰訊元寶在27天的時間里投放共花費2.81億元。
猛猛投流換來了活躍度,也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人來了,能不能留下是個問題。
AI產品榜、36氪等聯合發布的2025年8月AI產品榜顯示,國內月活(MAU)前四名夸克、百度網盤、豆包、DeepSeek,除了豆包還算是有漲幅,其他三個都在倒退。
![]()
圖源: AI產品榜
原因很容易想見,很多人下載AI應用的動機都是“嘗鮮”,某款應用突然出了個“神奇”功能就玩著試試,除非這應用能一直搶在競品前頭更新神奇玩法,否則用戶發完朋友圈、小紅書也就擱下了。總是紅過一遭就熄火的小城文旅或許很能共情。
可是大廠燒錢也不可能只為聽個響,所以目前AI商業化,占大頭的并不是個人消費的C端用戶,而是企業等B端用戶。
方正證券總結了AI應用的四類商業化路徑:
MaaS按量計費:通用或專用模型提供商按照用戶的tokens消耗量計算費用,或通過單點工具按照內容量收費,這是當前模型類廠商的主流商業化路徑;
SaaS訂閱收費:更適用于場景類、專業化的應用,相關廠商的優勢在于更精準的營銷、需求把握及客戶綁定;
解決方案及實地部署:為具有強付費能力的大B/G端客戶,根據其對算力和數據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契合行業和業務場景的定制化服務;
流量變現:主要適用于C端客戶群,依靠針對C端需求推出單點工具,吸引流量積累,之后通過廣告投放等獲取收入。
中信建投認為,B端付費意愿更強,有望率先爆發。
至于廣泛覆蓋的C端用戶,雖然AI一向被認為“高大上”,吸引力也常常在于“神奇”,但接地氣、變實用沒準兒才是出路。
好比豆包被用來生成各式各樣的照片,跟海馬體、天真藍、人生四格成了競品;“文生圖”是更硬核的技術進步,但精修高P,做個智能版美圖秀秀,也是人家主推的業務范圍。
![]()
圖源:微博@柯基科技汪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在一次針對大模型的圓桌論壇上表示,“無聊”可能是AI產品的突破口。他認為,真正適合商業化的AI技術往往是“boring technology”,即那些看起來不那么“性感”、但穩定且易落地的技術,就像去年全球做得最好的AI商業化案例是會議紀要類應用,美國的Abridge和中國的Plaud.ai都做的很好,釘釘也很快推出了類似產品。
![]()
簡而言之,想要用戶留存,就得追求把AI變成剛需。
然而這聽起來又是多么駭人聽聞。
日常剛需讓AI代勞一直以來存在的巨大爭議就是模糊真實與虛擬的界線。
當明星合照風靡全網,“不要再把偶像和自己的照片喂給AI”的呼吁也沒有停過。想讓合成的照片更逼真,免不了多“調教”,說是調教,實則喂養,偶像和自己的外形在數據庫里越發立體完整全面,且不論是否侵犯肖像權,被挪作他用的風險也在增加。
![]()
用AI直接生成某種風格的寫真,也很可能是對真實人類創作的侵害。前段時間GPT-4o的吉卜力風格在全球掀起一陣換頭像潮流,對此,插畫師Marc Brunet在推特發文稱:“吉卜力無法從中賺到一分錢,而OpenAI實際上竊取了他們的標志性藝術風格,并從中獲利數億美元。”據媒體報道,日本立法者正在考慮將AI生成的吉卜力風格圖像定性為非法內容。
此前氫商業就關注到“AI圖全面入侵生活”的現象——點外賣特地看過門店照片才敢下單,結果門店照片是AI圖;服裝店的模特上身圖逐漸失去意義,因為可能是AI圖,甚至從設計這一步開始,就是AI產物;賣家用AI圖導致“貨不對板”,也有不懷好意的買家用AI生成商品破損、變質的假圖,騙取“僅退款”。
![]()
圖源:微博、電商之家
只說合成圖片這一方面,AI界早已人才濟濟(并非人才)。GPT-4o掀起的明星大佬同框潮、吉卜力頭像潮尚且余音繞梁,新的作圖勢力已前赴后繼,個個都在爭取操作更簡單、使用更方便、效果更逼真、功能更多樣。
可是在玩AI的時候恐怕也要記得,你想讓AI更像真的,它可是真的會更像真的。
參考資料:
1.中國企業家雜志,《2000個“產品經理”,幫字節做豆包》,2024.11
2.財聯社,《豆包是如何坐上流量王座的?》,2024.12
3.貝多商業,《月活不及豆包等,用戶留存率遇挑戰,騰訊元寶的憂思與破局》,2025.09
4.深網騰訊新聞,《朱嘯虎:看似“無聊”的技術反而更好商業化,花20塊錢AI算命挺好的 | 深網》,2025.09
5.科記匯,《字節跳動副總裁朱駿:從大模型到用戶體驗,在做豆包產品時的一點感想》,2024.05
6.金錯刀,《字節氪金10億的“掌上明珠”,快被全網玩壞了》,2025.06
7.界面新聞,《豆包月活用戶超越DeepSeek》,2025.09
8.Vista氫商業,《“差點被地鐵廣告里的AI童模嚇出心臟病”,鋪天蓋地的偽人圖一天能霸凌打工人800次》,2025.09
9.Vista氫商業,《“劉強東和王興穿外賣服自拍?”用AI生成“生活感隨手拍”成了網友新樂子》,2025.04
10.電商之家,《抖音張一鳴高歌猛進,豆包超越deepseek,拿下全國第一》,2025.09
編輯|盧力麟
作者|陳穎
設計|胖兔
封面圖源|豆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