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曾經的油車銷冠價格大跳水,再次刷新了一眾車主的認知,裸車價格竟然降到了5.98萬!
在幾年前,估計沒有哪個司機敢相信,只需要六萬不到的價格,就能夠拿下一部裸車。而且這部車還是在國內有曾經的燃油車銷冠之稱的日產軒逸。
軒逸之前在一眾追求性價比的車主心中,以省油、故障率低、價格優惠等優勢,被稱為妥妥的性價比“神車”存在。
在2021年的時候,軒逸在合資A級車市場中相當能打,當年軒逸就年銷接近50萬輛。
![]()
可以說在幾年前軒逸對于日產來說,那是妥妥的王炸般的存在。但是短短四年時間,一切都變了。
特別是在去年年初的時候,比亞迪直接下場A級車市場,將旗下的秦PIUS還有驅逐艦05榮耀版的售價,全部下探到了8萬以下。
隨著比亞迪的入場降價,A級車市場中的原有品牌格局瞬間被打亂。
比亞迪在A級車市場中逆勢崛起,而原來在A級車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的合資品牌銷量瞬間遜色不少,為了穩住基本盤,也紛紛跟著降價。
![]()
降價對于車主來說,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畢竟選擇更多了,也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性價比更高的車。
但是對于老車主來說,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為他們沒想到,降價的幅度竟然會這么大!
![]()
價格大跳水!
昔日燃油車銷冠扛不住了
在軒逸最巔峰的時候,一個普通的4S店一天就可以賣出三十臺,那個時候軒逸的銷售還非常的輕松,只要在店里等著車主過來提車就好了,根本不用做什么宣傳。
然而僅僅過了四年,這一切似乎就變了,軒逸還是當年的性價比“神車”,然而市場卻已經大不相同了。
根據最新的數據來看,2025年的前8個月,國內的A級車市場已經大變天,原本常年霸榜的合資品牌,不再是佁然不動,有些不是排名靠后,就是直接被踢出了前十。
![]()
綜合前八個月的A級車前十榜單來看,軒逸、朗逸、速騰、卡羅拉還保持著前十的位置。
但是除了它們四個之外,其他六款車都是一些比較新的面孔,比如比亞迪的秦PLUS,還有星瑞、小鵬MONA M03等新秀登場。
并且合資品牌和國產新勢力的銷量,似乎正在不斷拉大,比如銷量排名第一的為比亞迪的秦PLUS,而第二名的則是合資品牌的軒逸,兩者之間的銷量差比達到了4萬輛。
之前車主在選購軒逸的時候,會喜歡拿軒逸和其他合資的燃油車對比。
![]()
而短短過了幾年時間,這種習慣就變了,現在許多車主在考慮A級轎車的時候,選擇軒逸的時候,都會拿其和比亞迪秦PLUS等國產車比較。
隨著國產車在A級轎車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加強,合資品牌也不得不行動起來。
而最直觀的行動,那就是減配降價,而軒逸則是在用行動告訴市場,6.98萬并非這個賽道上的最低價,為了顧客價格可以再優惠。
根據相關報道,2024款軒逸部分車型,如今的裸車價已經下探到了5.98萬。
![]()
這是什么概念,這一款軒逸的指導價可是7.99萬。而相較于指導價,如今的裸車價直接優惠了2.1萬。
要知道在去年年初的時候,A級轎車的最低售價,也只下探到8萬,如今還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直接被軒逸把價格拉到了6萬以下。
曾經一眾車主以為8萬以下,已經是A級轎車的底線了,沒想到后來這個價格又下探到6.98萬,眾人覺得這已經是結束了,不曾想現在又被軒逸推到了6萬以下。
而隨著軒逸的下探,A級轎車中的其他幾個競爭品牌也按捺不住了,紛紛加入到了優惠大潮中。
![]()
比如在上汽大眾的朗逸新銳,現金優惠1.5萬,最終落地只需要8萬左右。而一汽豐豐田的卡羅拉優惠力度更大,全系優惠最高達到了4.1萬元。
就算一些A級轎車不降價,也會用增加智能化配置來吸引消費者,可以說隨著軒逸的出手,這股突然降價風,勢必會把A級轎車市場的競爭推向白熱化。
![]()
5年減少200萬輛
合資車品牌急了
國內的A級轎車市場,常年來都是合資品牌的老陣地,然而這幾年,合資品牌在這個陣地上,既要遭到新勢力的“攻城掠地”。
另外一邊還要面對A級轎車市場正在不斷萎縮的事實。在2020年的時候,國內A級轎車的銷量為549.9萬輛。
然而這個銷量在之后的幾年里,卻一直下降,四年之后這個數據已經變成了343.7萬輛,也就是說短短4年時間,從銷量上來看,A級轎車銷量4年就少了超過200萬輛。
![]()
既然A級轎車市場正在萎縮,那為什么一眾國產車還在這個市場上不斷加碼呢?
道理很簡單,即使A級轎車的市場規模正在萎縮,然而放眼整個國內汽車市場其他賽道,規模依然可觀。
截止到2025年的7月,我們的轎車銷量是587.7萬輛,而A級轎車在其中,就占到了36%。這個龐大的市場份額,是別的車型品類很難做到的。
所以即使A級轎車市場正在萎縮,但是其仍然是各大車商爭奪的重要賽道。而隨著國產車的強勢下場,此賽道的也更加的卷。
![]()
這里面最“急”的恐怕就是日產軒逸了,因為其在緊湊型轎車這個賽道上的霸主地位不保,甚至連銷冠的位置都丟了。
在2019年的時候,油車還是制霸A級車市場,其在此細分賽道中的比例高達95.8%。而到了今年8月,新能源在這個細分賽道上已經取得了43%的份額。
這里面的新能源大多是國產新勢力旗下的車型,而A級車市場又是不少合資品牌的基本盤。甚至還把合資品牌的銷冠給搶走了。
在緊湊型車這個在賽道上,比亞迪的秦plus已經把軒逸的霸主地位奪下,而在燃油車的賽道中,軒逸的絕對優勢地位,也受到了震動。
![]()
在今年前兩個季度,朗逸銷量取得了領先。所以如今其就急需在這個賽道上重振雄風。
其先是在上個月推出了2026款軒逸,又在最近降低了2024款軒逸旗下車型的裸車價,日產的市場意圖已經相當明顯。
![]()
歷時52天
4000億交易還是談崩了
2025年對于日產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年初的時候,原本被世界車圈寄予厚望的4000億元的大交易,卻隨著日產的拒絕而告終了。
從日產發布的上一個財年的財報來看,日產的處境并不樂觀,日產在2024年的上半年,營利竟然暴跌了90.2%。
同為日系車的本田情況和之前相比也不太好過。本田在中國這個非常重要的汽車市場上,其2024年的銷量卻和之前相比下跌了30.9%。
所以在2024年底的時候,兩家車企就曾經想到過抱團取暖。如果兩家車企可以成功合并的話,那么它們就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的車企,那時的前途必定是風光無限的。
![]()
然而藍圖是好的,但是現實卻并沒有那么好。本田開出的條件,幾乎就是要日產“賣身”。
在去年12月的時候,本田和日產就宣布,雙方會一起成立一家公司,然后本田和日產將作為子公司的形式存在。
在這外界看來,就是一個無敵的抱團取暖計劃,但是原本是一個多贏的局面,本田看中了日產的電動車技術,而日產則看中了本田的市場和影響力。
如果能談攏的話,那么新的世界第三車企就會橫空出世,很可以后面談著談著,卻因為雙方各自的計劃,計劃最終流產了。
![]()
一開始說是大家控股大家出資,但是談著談著卻變了,本田仗著自己的市值是日產的4倍,最后竟然想要日產成為自己的子公司。
這放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有人會同意,更何況日產還是一家馳名世界的車企。所以談著談著,這個合作計劃也最終告吹。
![]()
在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雖然新能源的滲透率在不斷加強,大眾高管甚至預測,在未來幾年,國內的新能源滲透率可以達到70%。
但是在一些細分市場上,燃油車依然有優勢,比如A級轎車市場。這也主要和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相關。
一般有意向購買A級轎車的車主,多是一些看重性價比的中老年群體,這些車主在使用習慣上,許多還是比較偏向于燃油車,并不那么看重智能化、科技感和外觀等。
![]()
而不少合資品牌的A級轎車,又以省油低故障而聞名市場,有一定的市場基礎。所以盡管新能源的滲透率正在不斷加強,但是并不代表燃油車會沒有市場。
從今年A級轎車前十的銷量排名來看,上榜的燃油車不在少數,所以選擇電車還是選擇油車,對于A級轎車的潛在用戶來說,依然是一個選擇題。
另外一邊隨著國產新勢力的強勢入場,合資品牌也在積極“接招”,如此軒逸的這次突然降價,就是在努力維持用戶基本盤。
![]()
A級轎車領域的油電之爭,到底誰勝勝負,亦或是共同生存,還得看廠家推出的產品性價比,以及車主的青睞與否。相信未來,這個細分賽道的競爭將會進入白熱化。
對此,你怎么看?請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