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國內其他新能源車型,特斯拉稱得上是毛坯房,但沒想到還能更毛坯,10月特斯拉在北美推出了ModelY和Model3的標準版,官方叫法standard,之前的版本稱之為Premium,高級版。
標準本也就是廉價版比原本車型分別降低了5000和5500美元,全景天窗沒了變成了織物頂棚,織物座椅,方向盤電動調節變成手動,前排座椅通風加熱沒有了,音響數量減少到7個,貫穿式燈帶、矩陣LED大燈、氛圍燈、HEPA濾芯等等都取消,續航里程和加速性能都有縮水。如果引入國內,ModelY有可能降至22萬元,Model3更有可能進入20萬以內,有很大可能進一步擴大特斯拉的銷量。
![]()
特斯拉都這樣了,為什么賣得這么好?
1、明碼標價,沒有決策焦慮
價格不透明是消費者心中的一根刺,一城一價、一人一價,你永遠猜不到4S店的底價,肯定有更低的價格,需要你斗智斗勇。特斯拉是直線形式銷售和明碼標價,沒有傳統經銷商的套路問題,討價還價過于消磨耐性,特別是年輕人,不喜歡拐歪抹角,年輕人習慣于網購的直接模式,明碼標價,很友好。特斯拉的降價和漲價都在明面上,全國統一調價。當然五年免息就像蘋果手機可以12期免息一樣,單價雖高,分攤到每個月壓力陡然降低。
2、省心無腦,保值率高踩坑概率小
普通消費者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精力和學習成本去了解汽車,他們也分辨不出網上各種相關信息是否可靠,是否適合自己。評測分不出是客觀還是商單,車輛耐久性看不出來,碰撞安全看不出來。既然如此,跟隨大潮流趨勢購買,選擇銷量最高的,踩坑的概率小,因為人們都會想這么多人都買準沒錯吧?可惜大部分人都這么想。買特斯拉和買iPhone的人群差不多,屬于是不想操心,只想能夠用得放心省心的,起碼不坑你,對于普通人來說沒有那么多試錯機會和成本。
特斯拉外觀設計多年一致,屬于耐看型(在變化如此之快的世界,決策層能忍住不大動干戈是需要魄力的)和蘋果手機類似,外觀保持不變,但軟件一直在變化。這無形中給了消費者確定性的心理安慰,一年半載不過時,不至于買了就是舊款,被割韭菜。
特斯拉和蘋果手機的高保值率也是沒辦法忽視的。特斯拉的流動性優勢,降低了用戶長期擁有的成本,在不確定性面前,人們會更傾向于選擇已知的選項,即便有理論上更好的選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新能源汽車保值率榜單中,特斯拉憑借Model X(參數丨圖片)(81.72%)、Model S(78.55%)和Model 3(73.22%)三款車型的高保值率,穩居榜單前列。以Model 3為例,第1年保值率達86.64%,第2年為75.3%,第3年為63.98%。Model Y第1年保值率82.31%,第2年71.65%,第3年61%,都是很高的水平。
3、不斷減法,少即是多
特斯拉選擇了與其他品牌都不一樣的發展路徑,在幾乎所有環節上都堅持做減法。無論是車型布局、外觀設計,還是功能配置、選裝項目,乃至生產流程、銷售交付甚至駕駛操控,特斯拉都力求簡化(懷擋減掉、轉向燈桿減掉,沒有什么不能減的)不斷剔除冗余,將復雜歸于純粹。車就是用來開得,怎么簡單怎么來。這是一種魄力,背后是造車企業管理的哲學。
而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國產新能源品牌則走向了另一條路,它們熱衷于做加法,甚至做乘法,車輛被賦予越來越多的功能與概念,比如客廳、衣帽間、電影院,車上的配置越來越多,冰箱、小桌板、投影甚至制氧機,能城市通勤能越野還能下水航行,下一步可能就是能理療、能治病、能起飛。
車的內涵不斷延展,卻也逐漸遠離了作為交通工具的基本屬性,變得復雜、模糊,甚至有了很多出行之外的期待,筆者認為這是下一代車型的必然使命,是遠景是未來。
做減法和做加法沒有對錯,有人喜歡簡單,有人喜歡復雜,就是不同的需求。但這個結果變成了,國內車企雖然都在對標特斯拉,但實際上對手還是國產車,都是做加法的,就看誰加的更多。而特斯拉在另一條賽道上,想要選擇少的用戶,就想買臺車當交通工具的用戶。
選擇多的用戶試駕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一個問題:試駕的都是高配,實際買的時候需要糾結,這個屏幕需要加價,那個按摩需要加價,這個配置好,得花更多錢。買特斯拉就沒這個糾結了,反正都是毛坯,少即是多。
![]()
4、毛坯防空洞,精裝爛尾樓
網上有句話形容特斯拉:看得見的毛坯,看不見的都是頂級。比如供應商都是頂級的:電池用的是松下,LG,寧德時代;電控系統是意法半導體;福耀圣戈班的雙層玻璃;電控剎車系統和底盤是博世的;剎車卡鉗是Brembo;車燈德國海拉;發光單元是三星的電子矩陣組件,音響馬丁洛根;車身結構安塞勒米塔爾鋁硅涂層1700兆帕熱成型馬氏體鋼;電機軸承是瑞典SKF陶瓷球碳化硅軸承。
碳纖維轉子電機+電機減速一體式油冷結構;串聯布置的碳化硅電控模塊,特斯拉用的碳化硅-全轉速域基本上效率99%,國內大多數用IGBT-1500VDC的800V高壓架構效率98~98.5%,串聯布置架構過流能力強、EMC兼容性更好,難點就是工藝難度大,制造精度要求很高,還有電池熱管理銀焊接,八通閥等等。
實際體驗上就是特斯拉三電技術好,更低的電池電量有更長的續航,還有更準的續航預估,沒有空懸依然有頂級的操控體驗。所以特斯拉是毛坯防空洞,夠結實夠耐用,但里面確實毛坯。
一分價錢一分貨顛撲不破的真理,對標特斯拉的國產品牌一籮筐,同樣的價格甚至更低價格,但是配置比特斯拉高太多,尺寸也大,那看不見的地方是不是偷工減料了?消費者心中多少會犯嘀咕吧?如果用了特斯拉一樣的材料還是這個價格嗎?汽車是工業產品,量大成本低,這是基本常識,特斯拉量成本控制很好,Model3和ModelY有75%零部件共用,其他車企賠錢賣車能持久嗎?是不是精裝的爛尾樓?(倒閉的風險就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能確保不是下一個哪吒、高合、威馬嗎?)
5、不信任國產品牌
不同于國產品牌的經營理念,特斯拉是我把這個東西做好,消費者懂得就會選我。舉個例子,特斯拉從來不傳播音響怎么樣,也不營銷什么品牌多少功率,但是特斯拉在音響軟件調教上下足了功夫,能把硬件潛力發揮到極致。
消費者潛意識中對國產品牌是不信任的,國外的月亮月在這一代消費者心中還是存在,相比于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一代認可中國的科技實力不再落后于西方,但還是有不信任,源于過往互聯網被坑的經驗和過度營銷的厭倦。大家默認:同一套法律體系下,外國品牌會更講規矩、更有原則。
套一句俗語:雖然不懂車,我還不懂中國人嗎?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太懂爾虞我詐了,大家怕的是圖片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見證了太多劣幣驅逐良幣的故事。
同時收到兩份offer,一家美國公司,一家中國公司,他們都說自己不加班。你信嗎?買個U盤,寫著512G,到手12g,說512G是型號。各種天花亂墜的營銷,都是吹牛,不能只看大字,還得仔細看看有沒有半透明的小字說明。
國內很多車企知道消費者是外行,不懂車,沒必要給他們做得多好,時間不等人,也等不及做好了再端出來。國產新能源對抗特斯拉,很像安卓手機對抗蘋果手機的策略,普通老百姓看得懂參數,那就是把參數往大里講,參數是最好的宣傳,但更高的參數不意味著更好的體驗,消費者都懂。
就拿手機來說,蘋果的參數不怎么樣,但流暢度、細膩程度確實好,視頻還原度就是高,背后是蘋果的配件昂貴、供應商標準高。為什么山姆這幾年火了?供應商一樣,標準不同,東西就是有區別,山姆質量就是更好。同樣的Brembo剎車,有的車扛得住賽道,有的車就起火了。什么原因?供貨標準的問題。
6、品牌慣性的力量
承接上文信任的問題,特斯拉的毛坯策略反而給人一種踏實感,沒有過度承諾,沒有華而不實的配置,所有成本都花在了刀刃上。這種一分價錢一分貨感受會獲得務實消費者的青睞。大家相信即使是在特斯拉供應鏈高度本土化(95%國產化率)的情況下,特斯拉對供應商的標準要求也高于行業水平。特斯拉不完美,但足夠讓你放心。
如果你要選一臺電車,首先是思考品牌,國內品牌還是外國品牌,如果選外國品牌,同價位外國品牌沒有其他,只有特斯拉,如果不選國產品牌,特斯拉幾乎是唯一的選擇。這種市場格局進一步強化了特斯拉的地位。
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特斯拉已經建立起類似蘋果的品牌信任。這種信任不是幾場發布會、幾個參數對比就能輕易推翻的。
特斯拉的先發優勢筑起了一道心理護城河,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高端電動品牌,這種先入為主的認知,許多人心中電動車就等于特斯拉。
先是百萬的Model S和X樹立了科技先鋒形象,對標豪華品牌,有保時捷法拉利的性能,BBA沒有的科技,而后Model 3和Y則是大眾豐田的價格,但有S和X一模一樣的科技智能。廉價版3和Y能賣好的原因如出一轍,不用合資車的價格了,國產車的價格也能享受到S和X的科技智能,人群進一步擴大。
再有馬斯克的個人IP,SpaceX星艦發射、星鏈、腦際接口、火星移民一系列瘋狂舉動為特斯拉打上了未來科技的標簽。
![]()
消費者購買的時候大概率沒有這么理智,哪怕是汽車編輯也是,筆者的一個同事購買了特斯拉Model3,他說買之前就試駕過一次,其他國產品牌沒少試駕測評,選來選去,覺得特斯拉最穩妥。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一個人開始考慮換車,他從沒有考慮過特斯拉,可能是不喜歡,甚至是討厭。所以一直看國產新勢力,UI、內飾、設計、屏幕、用料、造型真是百花齊放,令人眼花繚亂,太科技太夢幻了。試駕來試駕去,難以抉擇,這個好,那個也好,等幾個月又有新品,價格更低還更科技了!某天路過特斯拉,隨便看看,這毛坯房,連換擋桿都沒有,從沒有見過如此簡單到極致的車,試駕一下吧,一圈下來感覺不錯,然后就訂了,挑了很久,買了一輛當初自己最討厭的車。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