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提出明確反對后,國際海事組織(IMO)推出的“凈零排放框架”(NZF)近日再生變數。
上周,多家歐洲知名船東向路透社聯署發布公開信,對IMO凈零框架表示“嚴重關切”。該團體指出,現行法規草案存在目標與措施不匹配的問題,若按現有文本實施,航運業將無法實現2023年作出的減排承諾。目前,該框架擬于十月付諸表決,距今僅剩數周時間。
![]()
以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旗下的Frontline、希臘船王George Economou旗下的TMS集團和Evangelos Marinakis旗下的Capital Maritime,以及Angelicoussis集團和沙特Bahri為首的大型油輪與散貨船東聯盟警告稱,現行草案若通過,恐將給行業及消費者施加“過重的財務負擔”。
“就目前框架而言,我們認為IMO凈零框架既無法有效支持海運業脫碳進程??也難以確保如預期那般實現公平競爭環境。”
“我們認為必須對凈零排放框架進行關鍵修訂,包括制定符合現實的實施路徑??之后方能考慮通過該框架。”
據報道,該聯合聲明還獲得了Centrofin、Marine Trust、Trust Bulkers、Common Progress、Dynacom、Dynagas、Emarat Maritime、Gaslog、韓華海運、Seapeak及Stolt Tankers的支持。
美國船級社(ABS)與挪威船級社(DNV)近日也對凈零框架發表了異議。
ABS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r J. Wiernicki發出警告,指出監管目標與行業現實之間的脫節日益加深。他指出:“航運業與國際海事組織正朝著不同方向發展。綠色燃料的可獲得性、規模化應用及基礎設施支持均缺乏清晰路徑。液化天然氣與生物燃料對實現減排目標至關重要,不應在凈零法規中被忽視、過度懲罰或棄用。”他直言不諱地補充道:“坦白說,航運業要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現在看來猶如天方夜譚。”
“行業確實需要框架,但必須是兼顧雄心與現實的框架。當前機制尚未完善——排放量仍比2008基準線高出121%,合規成本持續疊加,而規制政策、燃料定價、懲罰機制、資源可獲得性與規模化應用這些影響投資的關鍵信號,其發展速度卻參差不齊。”Wiernicki明確支持將液化天然氣作為過渡燃料。
DNV在其最新發布的《2050年海事展望》報告中也發表了其支持液化天然氣,特別是生物液化天然氣(bio-LNG)和電子液化天然氣(e-LNG)的立場,同時指出,航運業正等待IMO明確法規細則,該法規仍需確定大量監管細節,且低碳燃料項目短缺的狀況預計將持續存在。不過,這番觀點立刻遭到倫敦大學學院能源研究所能源與運輸教授特Tristan Smith的尖銳批評,認為DNV此舉實為向IMO施壓,企圖修改凈零框架。
![]()
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Arsenio Dominguez在倫敦國際航運周(LISW25)國際海事組織峰會上發表講話。圖源:IMO
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Arsenio Dominguez則展現出了強硬姿態,堅稱對框架通過持樂觀態度。他在第十二屆倫敦國際航運周期間向與會代表表示:“我的信心基于該組織的過往記錄、基于我們現有的合作共識,也基于我們對現存挑戰與關切的理解。”
這項凈零排放框架已提交將于下月舉行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特別會議審議,擬從2027年起征收新碳稅,作為國際海事組織實現2050凈零排放承諾的組成部分。若無法達成共識,十月的決議需獲得三分之二多數票方能通過——即在176個批準相關公約的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中,需取得108票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