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爭朝夕,只看長遠。
文 | 華商韜略 陳斯文
多年之后,邁瑞醫療的歷史將會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部分,2025年就是那道清晰的分水嶺。
在邁瑞這一年的中報里,有條不太引人注意,卻又至關重要的信息:它在國際市場的營業收入,占總營收49.8%。超越本土營收,只在毫厘之間。
這意味著,邁瑞醫療在理論和事實兩個層面上,都已成為了真正意義的全球化企業。
通過全球化,打造世界級企業,是許多優秀中國企業家共有的雄心。
這顆雄心,最終造就了很多企業的全球化決心,并演繹出諸如“國門之內無名牌”、“世界級企業都是跨國經營”等著名語錄。
多年前,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同樣有類似的表達:
“邁瑞的產品如果只在國內買,水平提不高,就像打籃球要去NBA打,打拳擊要和泰森打。”
多語言版本監護儀產品的開發,成為了邁瑞全球化的起點,也讓中國醫療器械首次現身歐洲與北美市場,真正與傳統國際巨頭同場競技。
但真正的全球化競爭,并不僅限于這種單純的“出海”。
“出海”更多是一種產品銷售的思路,即立足于中國制造,讓產品行銷全球。正如豐田不會認為在美國銷售汽車是“出海”,星巴克也不會將中國業務定性為“出海業務”。真正的“全球化”是貫穿于整個企業治理的經營思路,它考驗著企業在全球經營業務的能力,以及基于全球化的戰略規劃。
這推動著邁瑞產生更多思考——中國醫療器械應該以何種姿態融入全球市場。
醫療器械,特別是高端醫療器械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產業門類,它的市場開拓,存在天然的門檻,這道門檻的高度,首先體現在研發和制造上。
比如超聲設備這個大品類,它背靠超聲醫學,基礎是人體解剖學和病理學,還要結合臨床醫學、聲學和計算機科學。技術底層邏輯來源豐富,單一學科的積累再強悍,也無法做出優秀產品。
對產業本質的洞察,進一步明晰成為商業邏輯:超聲市場的各層次產品中,高端彩超的研發時間最長,業務壁壘最高,當然,它對應的也是未來巨大的增長潛力。
這種思路,最終演化為邁瑞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落子——以全球并購方式,加速競爭力積累。
2013年,通過對美國超聲影像制造商ZONARE的收購,憑借對域成像技術的整合吸收,連續推出Resona7/8兩代產品,一舉打破了海外巨頭在高端超聲市場的壟斷。
在邁瑞整個全球化進程的二十多年里,通過并購來擴大自己商業版圖的動作始終未停:
2008年,收購Datascope的生命信息監護業務;2011年收購格林藍德獲得臨床信息化的研發、銷售與售后平臺;2021年收購IVD原料供應商芬蘭海肽生物,2023年收購德國IVD廠商DiaSys,2024年收購心臟電生理與介入器械企業惠泰醫療……
這些發生在全球的并購案例,標的不盡相同,動機卻無外乎四類:技術破局、補充產品線、擴展業務線、開拓海外市場。這四類動機,又共同指向了一個目標——為邁瑞產品的全球化鋪平道路。
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語錄:“我們中國公司不能只在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一定要進。”
支撐邁瑞“進高端市場”的底氣,離不開邁瑞產品的高品質,離不開它“自主創新+外延并購”的能力補齊。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鋪開,到2025年上半年,它已經將自己的國際營收占比提升至50%。在歐洲、美國的多個市場,邁瑞的產品都成為了前十名醫院中的必備設備。
在“進高端市場”的同時,邁瑞的產品又隨著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深度嵌入了全球化進程——內羅畢的影像醫師用上了邁瑞的超聲儀,河內的ICU里裝上了邁瑞的監護儀,圣保羅的醫院里,邁瑞的生化免疫流水線,每天都在自動輸出檢驗結果。
技術、工藝、品質,改變的是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而身為“一帶一路”的開路先鋒,同樣是在為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加分。
這演變成了邁瑞的下一個目標:“我們希望國際市場通過邁瑞醫療,對中國制造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把邁瑞醫療打造成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一張名片。”
要完成這個新目標,靠的不只有精準的業務布局,創新的產品研發,前瞻十足的收并購,還有一個更加艱巨的任務——如何在眾多文化不同、情況各異的市場下,贏得客戶的認可?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通過邁瑞在超聲領域的實踐去一探究竟。
2023年7月1日,4000多位超聲醫師齊聚安徽合肥,共赴第十七屆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年會暨2023年中國超聲醫師大會。
盛會的含義,更在于有50多名來自歐洲、東南亞、非洲的國際超聲醫師代表,參與邁瑞醫療協辦的“一帶一路”國際超聲學術交流圓桌論壇。
這場盛會與學術論壇,正是邁瑞將自己與行業深度鏈接,共同成長的重要方式。
超聲設備的研發與制造不易,使用的門檻同樣極高。在業界向來有“小探頭、大任務”的專業共識。
作為臨床學科,超聲醫學既能檢測,也能直接參與治療,無論是腹腔、婦產、心臟、血管、肌肉骨骼超聲,還是介入和術中超聲,都需要超聲醫師既有扎實的解剖、生理、病理理論基礎,又有超聲專業知識,再盡可能多地擴展超聲以外的臨床實踐。
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對患者疾病特征的認識和診斷思維,因此工作經歷類似的超聲醫師,其業務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在于理論知識扎實與否。
在臨床檢查中,超聲醫師還要簡明扼要、有針對性地問診查體,并對征象保持警覺——病人有什么癥狀,可能有什么潛在問題?應該給臨床醫師怎樣的提示?
這些思維方法和臨床經驗,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就影像談診斷”和“迎合臨床做檢查”的可能,是減少漏診誤診可能性的閘門,同時,超聲檢查主要靠手動操作,想要打出一張標準圖像,醫師的手法經驗至關重要。
![]()
▲ISUOG大會組織專家進行掃查實操演示
這些要求,是一代代超聲醫師經驗、教訓和心血的積累,也是高年資超聲醫師和年輕醫生的差別。
在中國,從50年代單獨建立超聲科,到2025年,一共培養了24萬多名超聲醫師。一代代醫師和他們背后的學術規范、臨床經驗、培訓制度,既承前啟后,又反哺著超聲設備的研發與制造。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財富,在今天的國際超聲醫學界,中國才有了不遜于歐美的高水平。而超聲醫學的高門檻,則意味著超聲醫師的供給,就是醫療體系建設中最主要的短板之一。
中國20多萬名超聲醫師,對應的是每年超20億人次的超聲檢查數量,這個缺口,靠的是醫師“加班加點”來填補,而更長遠的辦法,則是加強超聲醫師的培訓。
超聲醫師資源的匱乏,在醫療事業已經長足進步的中國尚且如此,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量欠發達國家,情況就更為嚴重。
作為東非最大的經濟體、區域內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即便肯尼亞已將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提到了84%,但它的超聲應用仍然是稀缺資源——每萬人只能分攤1名醫生、6名護士。
而大量情況尚不如肯尼亞的欠發達國家,醫護人員短缺、醫療設備短缺,超聲影像的使用率、成像技術的準確性,與診療的配合度更是無從談起。
因此,所謂高端醫療設備的全球化,對應的不只是“行銷全球”,更是“產品到哪里,服務與支持到哪里”。
作為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制造企業,為整個行業解決最迫切的難題,既符合邁瑞實現真正全球化的商業邏輯,符合“服務與支持隨著產品走”的產業邏輯,也是對醫學事業的反哺,對“一帶一路”政策的契合。
借助與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的合作,邁瑞在2023年中國超聲醫師大會上,正式提出了一整套名為“Project2025”的行動倡議。
這是一份圍繞基礎教育培訓、前沿技術交流以及醫學研究合作三大方面的三年之約,它的總目標,是攜手全球范圍內的專家學者,謀劃更多助力世界超聲醫學發展的解決方案。
如今,當三年之約已過,這場行動收獲了什么?
2025年,墨西哥坎昆,第35屆國際婦產科超聲學會(ISUOG)世界大會-世界婦產科超聲大會正式召開,在這場會議上,整個超聲行業見證了邁瑞醫療“Project2025”三年之約的踐行結果。
通過圍繞婦幼健康、全身技術疾病領域的“基礎教育培訓”,邁瑞與全球范圍內的基層醫療機構建立68個超聲培訓中心及學校,惠及10000名醫學生及醫生。
通過聚焦超聲前沿技術創新的“前沿技術交流”,邁瑞與全球頂級醫療機構專家,開展超過2000場學術交流活動,并搭建國際化交流平臺。
通過攜手全球頂級醫院、各級醫療機構專家學者的“醫學研究合作”,以多樣化合作的形式,在甲狀腺、肝臟等多個細分領域,探討前沿技術在不同疾病領域的臨床應用與醫學研究,助力發表100篇學術論文,為行業樹立診斷標準、專家共識。
行業之外的普通人,或許很難理解這些數字,但它背后的意義卻格外深厚——這正是邁瑞醫療成為中國醫療器械名片的榮耀時刻。
在醫療器械行業,全球話語權的形成,不是朝夕之爭。憑借日積月累的“下笨功夫”,實現技術自主創新的“直道超車”,憑借外延并購的前瞻布局,實現競爭力的全面補齊,兩條腿走路的邁瑞,代表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成為了全球化舞臺最快的增長極。
但它的進一步全球化,還缺少什么?
醫療器械的落地場景,無外乎診斷、治療、預防三大類,但具體到每一個所在國,國情、階段、經濟發達程度都讓具體需求截然不同——從追求性價比的普惠,到追求高效便利的普及,從醫師人才的培養,到學術成果的高水平科研……這些所在國的具體情況,都需要邁瑞對產品和服務一一定制策略。
面對千差萬別的國情,因地制宜就是競爭策略上最大的公約數,邁瑞在超聲領域助力行業共同成長、共建醫療事業的努力,正是對“抓最大公約數”這一策略的踐行。
在全球醫療資源分配失衡的當下,超聲這一無創、實時、低成本的醫學影像手段,卻并不能實現普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仍然無法獲得任何形式的醫學影像服務。
在欠發達國家秘魯,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龐馬班巴省,是極度貧困地區。那里嚴重缺乏醫療設施,患者也因為交通不便無法前往城市就醫,特別是對于高危孕婦而言,這往往意味著更高的生命風險。
這促成了一次特別的“高原義診”,在國際非政府組織Miraculum Dei基金會的協調下,邁瑞醫療利馬分公司參與了為期12天的健康檢查服務,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婦科、產科超聲檢查及健康指導,覆蓋了包括感染性疾病、宮頸疾病、子宮及卵巢病變等多種健康問題,并初步篩查出妊娠高血壓、胎位異常等需緊急干預的病例。
![]()
▲邁瑞秘魯義診案例
助力醫療事業,既在于制度保障,也在于時間付出,但“因地制宜”需要巧妙的抓手,合適的設備恰恰就是那個關鍵環節。
面對3000米以上的高原,邁瑞提供的MX7彩色便攜超聲設備以其輕量化設計、長效續航及適應高海拔環境的穩定性,讓176位當地患者得以免于長途跋涉——即便在村級醫療點甚至家中,都可以享受高效檢查。
基于世界各地不同情況導致的醫療資源匱乏,需要因地制宜的成長方式,邁瑞在“Project2025”中的一系列案例,由此而生。
2022年,邁瑞攜手埃及開羅大學Cairo University、亞歷山大大學Alexandria University及扎加齊克大學Zagazig University三所頂尖醫學研究機構,啟動了“NEW ERA-Smart ERA多中心研究項目”。
三年過后,項目結出碩果——圍繞育齡婦女子宮內膜診斷,直擊操作重復性差、流程復雜等難題,通過大樣本數據,驗證了邁瑞業界首款子宮內膜自動成像與容積分析工具Smart ERA的可靠性,從得以更精準地輔助當地臨床診療。
這些具體而微的工作,每一件看起來都并不起眼,但恰恰是這些工作,構成了邁瑞醫療全球化的關鍵一步——去當地市場助力醫療體系建設,與當地市場緊緊捆綁,用服務換市場,用共同成長換共贏,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才是全球化成功的鐵律。
當“一帶一路”的宏偉構想行進到第十二年,當邁瑞的“三年之約”已告完結,這家中國醫療器械龍頭再度吹響了新的全球化號角,借助第35屆國際婦產科超聲學會(ISUOG)世界大會,邁瑞提出了全新的行動方案——“Project 2030”,一系列更大的構想隨之展開:
![]()
基礎教育培訓方面,邁瑞醫療將持續與全球范圍內的醫療機構累計建立超過150個超聲培訓中心及學校,計劃惠及50000名醫學生及醫生。
前沿技術交流方面,聚焦超聲前沿技術創新,與全球頂級醫療機構專家,開展累計超過5500場學術交流活動,搭建國際化交流平臺。
醫學研究合作方面,攜手全球頂級醫院、各級醫療機構專家學者,以多樣化合作形式,助力發表累計300篇學術論文。
從“三年之約”到五年,邁瑞的新行動倡議,注定會讓更多邁瑞員工付出更多辛勞、資源與時間,但這種“不爭朝夕,只看長遠”的格局,恰恰是當下高水平全球化競爭的形態。
所謂“高水平全球競爭”,指的是商業競爭的核心要素,早已突破了成本、市場、營銷等要素,不僅上升到產業布局、核心技術能力和品牌經營層面,更是加入了文化認同、跨國組織能力、全球地緣政治應對能力等高水平競爭力上。
站在這個層面上,邁瑞醫療的每一步的“不爭朝夕”,恰恰是在全球化進程中爭取一朝一夕,正如那句話所說:企業的現狀,都取決于它過去的決定。它在20年前的著眼長遠,讓自己收獲了今天全球化企業的蛻變。
因此,對于邁瑞而言,49.8%的國際營收占比是一個高點,但絕非終點;167.4億元的半年度營收是一個高點,但同樣不是終點。它塑造了中國醫療器械的一張名片,改變了西方世界對中國制造的偏見,對于整個中國醫療器械產業而言,全球化時代踏上了新起點。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