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分裂談不上,這個問題其實一句話就能說明。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有人正在年輕,你自己青春時和成熟后喜歡的東西還不一樣呢。
![]()
對于爛片而言,不存在分裂,有異食癖的少數(shù)群體除外。
但就好片來說,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年紀、時代、環(huán)境、口味、認知不同,當下的審美就會有差異。
![]()
如庫布里克的《殺手》,我們現(xiàn)在知道這是一部經(jīng)典的重復線性故事,蓋·里奇、昆汀、寧浩的成名之作都模仿了該片。
可在它上映的1956年并沒有多少人喜歡,票房慘敗,因為那時候的觀眾更喜歡看《卡薩布蘭卡》《羅馬假日》《魂斷藍橋》這類通俗易懂的愛情片。
![]()
在當時,這個層次的審美水平就是主流,庫布里克的《殺手》,很多觀眾看不懂。
所以口碑并不佳,不像《羅馬假日》它們一樣,遵循古典主義敘事,故事大都是單線,最多雙線并行。
![]()
《殺手》中庫布里克打亂了時間線的剪輯方法,用不同角度講述同一事件,又以至少五條線交織講述故事。
那個年代的觀眾并不習慣這種超前的拍攝方式,難免會看得云里霧里,一旦看電影犯了迷糊,該片就極有可能被評價為一般。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各類先鋒電影的層出不窮,觀眾接受了電影的不同敘述方式以及各異的視聽語言,《殺手》登堂入室,成為經(jīng)典。
![]()
再比如胡金銓的《山中傳奇》,文字時代的產(chǎn)物,可以用來研究和欣賞,可在可看度上已經(jīng)不適應影像時代了。
慢節(jié)奏的先看后想終究會被快節(jié)奏的拿來主義所拋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與觀看習慣,而《山中傳奇》已經(jīng)不屬于這個時代了。
在時間的長河中,《山中傳奇》會沉淀下來,但不會被大眾喜歡,因為看這種電影需要靜心和耐心,這就是時代一變,電影會變,觀眾也隨之而變的原因。
![]()
大師們晚年的作者電影或作家電影大都因未曾改變自己的風格而不被觀眾所追捧。
是因為他們或不考慮觀眾,只在乎藝術了,或思想跟不上時代,難以接受新事物了,或沉浸在過去的榮耀中了。
![]()
毫無疑問,《山中傳奇》是一部好電影,故事更是《聊齋志異》那一款。
無論是氛圍營造,還是娓娓道來的講故事方式,都像當年蒲松齡在山腳開一茶攤,聽過路歇腳的走卒販夫講各種奇聞軼事,而蒲松齡為之入迷一樣。
可是這種你說我聽的敘事結構,如果不能立馬讓觀眾感興趣就會被三個多小時的時長勸退,這不是胡金銓的錯,更不是觀眾的錯,而是說書這一形式已經(jīng)落伍了。
![]()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有人正在年輕,電影也是如此,有些電影老了,與年輕人有了代溝,被年輕人所遺忘,但會被電影史記住。
所以不必杞人憂天,推陳出新本就是時代的底色,任何文藝創(chuàng)作只是時代的注腳,觀眾也不會一成不變,唯一不變的是都要看自己喜歡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