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生餐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前幾天,羅永浩批評西貝的事在網(wǎng)上引起不小的波瀾。
他說西貝的外賣是“豬食”,說這是對食物的侮辱。我能理解他的憤怒——一個對產(chǎn)品有追求的人,看到品質(zhì)的墮落,自然會感到不適。
但這兩天,當我看到上海家長們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的學生餐照片時,我的第一個念頭是:
老羅,你批評得太早了。
西貝至少還在努力維持“食物”的體面,而這些孩子們面對的,都快不能叫食物了。
![]()
上海,好歹還是中國最現(xiàn)代化的城市。
這么說吧,如果朋友來訪,我會帶他去外灘看夜景,去新天地喝咖啡,去美術(shù)館看展覽。但我絕對不會讓他看到學生的午餐,那會顛覆他對上海的想象。
有意思的是,“學校午餐難吃”這件事,在上海幾乎是一種共識。
之前有過相關(guān)的家長采訪,從金融精英到普通職員,從浦東到浦西,沒有一個人說學校的飯“還可以”。
一位在陸家嘴工作的母親這樣描述:每天下午3:50,學校門口的全家便利店都會提前備好幾百個飯團,因為四點鐘放學鈴一響,饑腸轆轆的學生會像蝗蟲一樣涌入。
![]()
“我兒子能一口氣吃三個飯團,”她說,“在學校他基本沒吃東西。”
這讓我想起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的一個觀點:烹飪是文化的開始。
從生食到熟食,標志著人類脫離了純粹的自然狀態(tài)。那么反過來說,當食物退化到讓人無法下咽的程度,是否意味著某種文明的倒退?
也許有人會說我太上綱上線了。
那讓我們具體一點,看看這些食物——如果它們還能被稱作食物的話——到底是什么樣子。
根據(jù)報道里的圖片,有些菜的褐色肉塊漂浮在不知名的湯汁里,質(zhì)感介于橡膠和海綿之間。原本應該翠綠的青菜變成了黃褐色,像是在福爾馬林里泡過。
![]()
最夸張的是那道“蝦仁炒蛋”——蝦仁居然是臭的。這道菜在9月15號那天被全市統(tǒng)一撤掉,因為“不是所有批次都有問題”。
“不是所有批次都有問題”?
言下之意,偶爾給孩子吃點變質(zhì)的食物,是可以接受的?
羅蘭·巴特在《神話學》里分析過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他說,工業(yè)化把食物變成了“符號”——漢堡不是漢堡,而是美國生活方式;壽司不是壽司,而是日本文化。
那么,代表上海學生餐的是什么?
我覺得是傲慢與麻木。
綠捷實業(yè),這家公司壟斷了上海500多所學校的午餐供應,每天制作50萬份餐食。
壟斷本身未必是問題,問題在于,當壟斷遇上缺失的監(jiān)管,當利潤凌駕于責任,食物就不再是食物,而成了一門生意——一門穩(wěn)賺不賠、不需要取悅顧客的生意。
![]()
倒不是說綠捷的人沒有孩子,或者他們不懂什么是好的食物。
我相信他們自己的孩子不會吃這樣的午餐。這就是問題所在:當決策者和承受者分離,當付款的家長沒有選擇權(quán),當吃飯的孩子沒有發(fā)言權(quán),質(zhì)量的淪陷就成了必然。
在21世紀的上海,在人均收入超過很多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居然還讓孩子吃這樣的飯,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更讓人心酸的,是家長們不斷降低的期望。
一開始,他們希望孩子能吃得“營養(yǎng)均衡”;后來,退而求其次,只要“好吃”就行;再后來,標準降到了“能吃”;現(xiàn)在,底線已經(jīng)變成了“別吃壞肚子”。
有些家長主動提出過加錢——從18元加到25元、30元,只要能改善伙食就行。得到的答復卻是:“不用加,現(xiàn)在挺好的。”
![]()
“挺好的。”
這三個字的背后,是一種近乎羞辱的傲慢:你們沒得選,別折騰了。
凡是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
但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們已經(jīng)放棄了“說清楚”的努力。他們知道,說了也白說。這種集體失語,比問題更讓人絕望。
有人建議,讓西貝這樣的連鎖品牌進入學校。
說實話,這是典型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問題的根源不在于哪家公司來做,而在于有沒有選擇、有沒有競爭、有沒有監(jiān)督。
經(jīng)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壟斷必然導致低效。
當一家公司知道無論做得多差都不會失去訂單,它還有什么動力去改進?
我去過日本的小學,那里的“給食”(學校午餐)是這樣的:營養(yǎng)師負責設計菜單,廚師現(xiàn)場制作,做完后校長第一個去試吃,老師和學生必須吃同樣的飯菜。
我倒不是說要照搬國外,但起碼要做到尊重孩子、尊重食物、尊重人的基本需求。
具體怎么做,其實不難。
一是引入三到五家供應商,每學期讓家長和學生投票,得票最低的淘汰;二是建立家長監(jiān)督委員會,定期去檢查食品情況;三是要求校長老師和學生吃一樣的飯。
這些都是常識。
但也許,最難的恰恰是回到常識。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
但如果我們連少年吃的東西都不能保障,這個“強”從何談起?
我不知道改變會不會到來,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但至少,我們不能假裝看不見。
因為那些餐盒里裝的,不只是食物,還有良心。
【免責聲明】:
1、以上內(nèi)容信息來源均為網(wǎng)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wǎng)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guān)注、點贊和轉(zhuǎn)發(fā),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