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英國年輕人來說,如今的日子并不好過。
畢業生就業崗位大幅減少,生活成本飆升,稅收負擔加劇,工資卻停滯不前......每一點都讓人壓力山大。但這其中,有一個因素讓人更加焦慮:住房。![]()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 (ONS) 的數據,平均房價已從2000年的8.5萬英鎊上漲至如今的26.8萬英鎊,漲幅達215%。面對高房價,許多年輕人只能望房興嘆。![]()
工資遲遲不肯上漲更是加劇了買房的負擔。數據顯示,1997年,英格蘭的房價中位數是年薪中位數的3.5倍;如今,這一數字幾乎是其8倍。![]()
更令人無奈的是,倫敦的平均月租金目前已達到創紀錄的2,712英鎊,而首都以外的地區則達到了1,365 英鎊(來自Rightmove的數據)。
據說,受住房危機影響最大的群體是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他們的年齡在十幾歲到二十多歲之間,錯過了幾十年來相對負擔得起的住房。為登上購房階梯,一些人不得不背上巨額抵押貸款。還有一些人,認為登上住房階梯不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Lewis Hinds今年25歲,在曼徹斯特(Manchester)從事通訊行業工作,目前他仍需要與人合租公寓。他對購買屬于自己的房子的目標感到沮喪。
他坦言:“我看情況短期內不會好轉,就連租一個單間公寓都負擔不起。這很令人沮喪,因為我每周工作五天,有時還包括周末,但似乎沒有任何回報。我的收入高于最低工資標準,但由于食品價格、能源價格和住房成本,我仍然感覺自己入不敷出。”![]()
22歲的Scarlet Parfit來自布萊頓(Brighton),目前從事市場營銷實習。她父母40年前以2.7萬英鎊在布萊頓(Brighton)買下了第一套公寓,而如今當地首次購房者的平均支出已達34.8萬英鎊。
這種對比讓她感到灰心:“我幾乎感覺自己被剝奪了成為獨立個體的能力——我無法成長為我想成為的人。即使我省下所有的錢,也依然無能為力。”
現年29歲的Jack Freestone在諾里奇(Norwich)與父母同住,盡管從事抵押貸款經紀工作,他仍然感到缺乏在這個年紀本該擁有的獨立和穩定。“隨著房價持續上漲,租賃市場的供需關系推動月租成本不斷攀升,感覺每次發工資我都是前進一步,后退兩步。”![]()
住房危機甚至還影響到了年輕人的人生規劃。據YouGov調查,在18至40歲的不愿生育的人群中,近三分之一表示主要原因是養育子女成本過高。
Lewis Hinds希望有一天能成家立業,目前正在攢錢和女友買房。但他發現存錢非常困難,加上房價飛漲,他短期內無法想象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會到來。他坦言:“我父母在28歲時生下了我——但我覺得自己的狀況在未來五六年內都不會改變。所有事情都被擱置了——結婚、生孩子,這在財務上根本不可行。”![]()
難以負擔的住房還迫使一些年輕人離開成長的地方。Zoopla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52%)的潛在換房者會考慮返回家鄉——但對于許多在倫敦、英格蘭東南部或東部長大的人來說,當地的高房價使返鄉變得非常困難。
28歲的Joe Scotting原本來自埃塞克斯(Essex),現在卻只能在格拉斯哥(Glasgow)租房。他說:“如果我想在世代居住的家鄉埃塞克斯買房,那將會非常困難,這在我和我的出生地之間制造了隔閡。”
![]()
然而,盡管買房之路艱難,絕大多數年輕人內心都非常清楚:擁有自己的住房,依然是實現財務安全和人生穩定的重要一步。它不僅意味著不再為房東漲租或被迫搬家而焦慮,更關乎長遠的生活質量和個人發展。
正如智庫Yimby Alliance的John Myers和作家Sam Bowman所提出的“住房理論”所言:“住房危機已然成為如此核心的社會問題,以至于如果政府能夠成功解決它,將同時緩解從英國經濟增長到國民福祉等一系列其他問題。”
![]()
他們進一步強調:“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自己擁有的住房是他們迄今為止最有價值的資產。而住房對于整體經濟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最重要的‘資源’——人——的分布和供給。”
“解決好住房這一個問題,就能以遠超大多數人想象的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好——不僅是讓人們有地方住,還能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工作、更高的生活質量、更具凝聚力的社區、更大的家庭和更健康的生活。它甚至可能讓人們有新的理由對未來感到樂觀。”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數據的支持。根據跨代基金會(IF)的報告,年輕人面臨的支出壓力比其他任何年齡組都大。30歲以下年輕人在住房、服裝、交通和食品等必需品和服務上的支出,比65歲以上人群高出近一倍(84%)。
![]()
報告指出,住房是這種差異背后的根本驅動因素。如今,典型的年輕家庭將其總支出的28%僅用于住房——而20年前這一比例僅為20%。政府數據顯示,對于在年輕一代中占比更高的私人租房者來說,這一比例更攀升至32%。
相比之下,更可能擁有自己住房的老一代人,則因房價的驚人上漲而財富大增。根據Savills的數據,如今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業主擁有全英國超過一半的自有住房財富,總計約2.9萬億英鎊。
![]()
從這些數據也不難看出,無論房價如何,買房始終有著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僅意味著不再為不斷上漲的租金、突然收房的通知或不敢裝飾住所的約束而困擾,更代表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安定與自主。
從經濟角度看,每月支付的房貸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積累資產,而不是為他人的抵押貸款“買單”。房產作為一項重要的固定資產,長期來看具有抵御通脹和增值的潛力,能夠為家庭提供穩定的財務支撐。
![]()
更重要的是,屬于自己的家帶來了難以衡量的安全感——你可以扎根在一個社區,規劃未來,甚至放心地養育下一代,而不必擔心租約到期或房東變卦。
正因如此,早日踏上房產階梯,依然是大部分人實現長期財務安全和生活品質提升的關鍵一步。它不僅僅是一個居所,更是一項對未來自己的重要投資。
ref:
https://www.telegraph.co.uk/money/property/buying-selling/generation-z-soul-destroying-battle-to-buy-home/
掃碼?客服微信咨詢
微信號: BuyHomeUKSerena
歡迎咨詢: 英國購房的各種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