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思行高考文化學校高考升學班楊老師告訴你
隨著新學期到來,2026屆高考生已經開啟高考沖刺征程。這一年不僅是孩子學業生涯的關鍵節點,更是對家長陪伴智慧的考驗。我們結合過來人經驗整理這份"高考家長指南",助你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后盾。
![]()
一、讀懂情緒節律,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高考學生的心理狀態如四季更迭,每個階段都有獨特"氣候特征",家長需順勢而為:
1.春播期(9-11月):熱情高漲,蓄力生長
孩子如初春幼苗般充滿期待,課堂專注、作業積極,甚至主動加練。
家長當為"陽光雨露":每次放假在家時,備好換洗衣物與錯題本,保證飲食均衡;晚餐時聊五分鐘校園趣事,避免說教,避開排名話題,傳遞"你努力的樣子真棒"的訊息。
![]()
2.酷暑期(12月-次年1月):身心承壓,倦怠暗生
持續高強度學習后,孩子可能出現效率下降、情緒波動,甚至抱怨"學不動了"。
家長當為"降溫扇":周末回來一起散步時傾聽吐槽;借包餃子、理衣柜等家務邀約讓孩子放松大腦;用"看你每天熬到深夜,媽媽很心疼"替代"別人都在進步"這類話語。
![]()
3.秋收焦慮期(3-4月):付出難見回報,信心動搖
二輪復習后,部分孩子陷入"努力無效"的自我懷疑:"我太笨了嗎?""考不上怎么辦?"
家長當為"打氣筒":用具體事例印證成長:"上次數學選擇題錯5道,這次只錯2道就是進步";強調"高考如馬拉松,暫時落后不決定終局,保持節奏才關鍵"。
![]()
4.寒冬沖刺期(5-6月):考前緊張,雜念叢生
隨著倒計時數字縮減,孩子可能出現失眠、食欲不振,反復追問"考砸怎么辦"。
家長當為"穩壓器":保持家庭日常節奏,不刻意營造考前氛圍;孩子傾訴緊張時先專注傾聽,再用"媽媽當年考試也這樣,專注題目就忘了害怕"的經歷共情。
![]()
二、規避六大雷區,莫讓關愛成枷鎖
1.忌做"復讀機":停止無效嘮叨
"只剩100天還磨蹭""別人刷題你玩手機"等話語徒增反感。
建議:將"要努力"換成"需要幫你打印資料嗎";改"別玩手機"為"休息十分鐘后叫你?"
![]()
2.忌做"監控器":過度關心即不信任
借送牛奶窺探學習狀態、頻繁敲門查看等行為傳遞懷疑。
建議:學習期間不打擾,水果放門口即可;孩子自會調節作息,無需提醒"該休息"。
![]()
3.忌做"報班狂":盲目補習不如精準發力
跟風天價沖刺班易致孩子課堂走神,依賴"反正晚上補"。
建議:與班主任溝通鎖定薄弱科目;確需補習時優選學校推薦資源,避免擠占錯題整理時間。
4.忌做"攀比怪":莫以他人為標桿
"表哥考650分,你至少得600"讓孩子陷入比較漩渦。
建議:建立"成長檔案",記錄"語文作文比上次多5分,素材運用更貼切"等進步。
![]()
5.忌做"空想家":過高期望壓垮斗志
"必須進985否則找不到工作"的論斷制造失敗恐懼。
建議:共查目標院校分數線,設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比模考多30分就能上XX大學"。
6.忌做"焦慮源":家長穩則孩子定
吃飯嘆氣、輾轉失眠等情緒會悄然傳染。
建議:每日預留30分鐘處理個人事務;將"考不好怎么辦"轉為"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支持你"。
![]()
三、三句箴言揭示陪伴真諦
1.讓孩子"自己扛",而非"獨自扛"
作業自記、錯題自改、時間自控是高三必修課。但當孩子挑燈夜戰時遞杯熱牛奶,崩潰哭訴時擁抱說"休息一天也可以"——這種"可見的支持"勝過千言萬語。
![]()
2.信任學校,強化家校協同
學校復習計劃經多年驗證,家長不必質疑"作業量"或"進度"。需專注兩件事:
- 按科目歸檔模考試卷
- 提前研究平行志愿排序、提前批機會等規則,考后再研析為時已晚
![]()
3.少慮"萬一",多行"當下"
停止糾結"是否吃補腦藥""要不要請假復習"等焦慮產物。每次回去檢查文具完備度、每次回去一起散散步等具體行動,遠比空想更具價值。
![]()
高考是孩子的戰場,家長的心態恰似戰場的"后勤基地"。不焦慮、不越位、有溫度,便是最佳支持。請銘記:成長從非"一考定終身",但這段并肩奮斗的歲月,終將成為彼此生命中的璀璨印記。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