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正式成立,此后許多高級領導干部的子女和親屬爭先恐后地進入“哈軍工”學習。至1963年,黨、政、軍高級領導干部的子女在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的高達232名。新中國10位元帥和10位大將中,就有7位元帥和6位大將的子女與親屬就讀于“哈軍工”。
![]()
“哈軍工”舊址
這些高級干部的子女與親屬在“哈軍工”就讀期間,學院領導對他們要求十分嚴格,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和普通學員一樣,不搞特殊化,勤于學習,勇于鍛煉,政治上要求進步,學業上追求優秀,最后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哈軍工”的招生工作非常嚴格。在文化考試之前,招生工作人員早已在報考學生所在的部隊、學校進行過調查,并同學生本人見過面談過話,對學生的家庭和個人情況均已摸清。學院選擇學生,首先要看政治條件,德不好,學業、身體再好也不要。學院對學生的學業條件也很看重,若考試分數不夠,其他條件再好也不收。因為學院黨委強調“寧缺毋濫”,所以每年的招生數往往達不到計劃數。
彭德懷的侄子彭起超是1945年參加革命的抗戰干部,他在解放后已經是一名團級干部了。彭起超很愛學習,特別想學現代化國防尖端技術,1953年,他報考了“哈軍工”,但由于文化底子差,考試成績沒達到要求。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考慮到彭起超的特殊身份,主張對他給予關照,并將此事作為特殊問題,提請學院黨委常委會討論。最終經學院黨委常委一致同意后,“哈軍工”將彭起超錄取。
![]()
陳賡
彭德懷知道彭起超被錄取后,批評學院違反招生規定,他說:“你們把他招來,就破壞了學院的招生制度。為了他一個人,降低了整個學院的招生標準。”他堅持要求學院將彭起超退學。陳賡考慮再三,還是把彭起超留下來了,并把他放到預科班補習中學課程。
后來彭總還是知道了此事,他再次嚴厲地批評了陳賡:“你們還把不把我的話放在眼里?”陳賡這才把彭起超退回以前的部隊。
一年以后,彭起超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重新再考,終于成績達標,成為了“哈軍工”空軍工程系54級的學員。
![]()
原國防科大校務部部長段才正和他的愛人張金梅都是從“哈軍工”畢業的。段才正是導彈工程系59級的學生,張金梅是導彈工程系60級的學生,談起“哈軍工”的嚴格要求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想起軍事強化訓練的3個月。
張金梅回憶,她們班上只有4個女生,3個月的軍事訓練,她們和男生一樣,打過沖鋒槍,扔過手榴彈,搞過半夜野外急行軍,但沒有一個掉隊的,軍訓快結束時,她們還進行了模擬軍事演習。雖然訓練很苦,但是大家都感到很光榮。
在張金梅所在的學員隊里,高級干部子女很多,他們平常和大家一樣,沒有任何區別,從來不搞特殊化。不過在張金梅的印象里,和她同班的同學中,有一個高級干部子女有過一次特殊,但那也是唯一的一次,這個人就是曾擔任過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廖暉。
廖暉也是導彈工程系60級的學生,和張金梅是同班同學,他的爺爺是廖仲愷,奶奶是何香凝,父親是廖承志。何香凝的革命資歷和地位、威望,在當時的中國僅次于宋慶齡,她和廖承志一樣,對廖暉的要求非常嚴格,同時她也很疼愛自己的孫子。廖暉入學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廖暉的個子比較高,愛好運動,是學院排球隊的主力隊員。何香凝擔心廖暉在學院里吃不飽,便經常悄悄地給他送點小零食。
![]()
廖暉
但導彈工程系有規定,學生只準使用學員津貼,不能從家里帶錢到學院用,也不能從家里帶零食到院里來。廖暉是個好學生,他嚴守學院規定,不收奶奶送來的東西。系里領導聽說此事后,考慮到何香凝老前輩德高望重,廖暉又是學院的運動健將,確實需要補充營養,最終他們同意開綠燈,并做通了廖暉的工作,讓他收下奶奶送來的零食。廖暉收到奶奶的零食后,會主動和同寢室的同學一起分享。
張金梅后來回憶說:“有時候何奶奶還寄些糖果來,我們4個同班的女孩子也能沾點光,享點口福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