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長痘,這是一個常見卻惱人的皮膚病。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特殊分布的原因,可能與激素波動、高糖與乳制品飲食、遺傳因素及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長出后不建議自行擠痘,其一就是普通人很難準確判斷痤瘡類型(如膿皰型、粉刺型、結節囊腫型等);其二就是過度清潔、頻繁刷酸、用手擠壓也會破壞屏障,加重炎癥。所以必要時還請專業人員處理更為穩妥。
不過,不管痘痘長在哪里,都是可以用治療尋常痤瘡的方法來改善的:
像輕度且少量的,一般以外用藥治療為主,例如抗菌的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或壬二酸乳膏,或是調節角化的阿達帕林凝膠。
從低頻次開始(如隔晚使用),逐步建立耐受,并堅持點涂于痘痘區域,避免全臉涂抹以減少刺激。確定耐受后可片狀或者大面積涂抹,以減少痘痘反復。
如果已經發展到中度,出現較多紅腫丘疹和膿皰,醫生往往會建議外用藥與口服抗生素聯合使用,比如多西環素,來抑制細菌和減輕炎癥;部分適合的女性患者還可能通過短效避孕藥等調節雄激素水平。
而對于情況嚴重的,通常需要更強效的治療方式,例如口服異維A酸,能顯著抑制油脂分泌、減少疤痕形成,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并定期監測。配合紅藍光、激光等物理治療,能夠更好地促進消退、預防瘢痕。
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生活中也應堅持溫和清潔、避免擠壓痘痘、控制甜食和乳制品攝入,保持規律作息,從多方面配合醫療,才能真正告別反復發作的下巴痘。

科學科普離不開您的點贊+轉發~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9月16日
由 「 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 原創, 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 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策劃團隊〕
策劃/編輯:yogurt 審核:李云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