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就像是一條公式,總有做加法的時候,也總有做減法的時候。
做加法,是因為還不夠,需要繼續增加一些人與事兒;
做減法,是因為已經夠了,需要不斷減少一些人與事兒。
對于一部分有所經歷的成年人來說,做人生的減法,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什么是做人生的減法呢?就三個字,斷舍離。
什么人讓你不舒服,那就斷舍離什么人;什么事兒讓你不舒服,那就斷舍離什么事兒。斷舍離到一定的程度,生活才會好過。
![]()
02
人人都知道斷舍離,可為什么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呢?
因為他們會內心恐懼,害怕斬斷某某關系,就會得罪別人。
在A圈子混了一段時間,你并沒有什么收獲,反而被A圈子折磨了。這個時候,你就會猶豫不決,究竟是退圈呢,還是繼續混下去呢?
慣性思維會告訴你,繼續混下去。如果選擇退圈,就會得罪別人。
這種慣性思維,可以稱之為“恐懼思維”。對于一切人與事兒,都心生恐懼。
問題是,你恐懼什么呢?
這個人我不喜歡,那我就遠離這個人,有啥大不了的?
這件事我不喜歡,那我就不做這件事,有啥大不了的?
這個圈我不喜歡,那我就退出這個圈,有啥大不了的?
沒啥大不了的。一切,都只是我們想太多罷了。
![]()
03
一種很絕的心態:什么東西讓你不舒服,那就狠心拋棄什么。
日常交往方面,某某過客讓我不舒服,那我就屏蔽他,刪除他,不跟他有任何的往來。
微信群聊方面,某某群聊讓我不舒服,那我就退出它,刪除它,不再跟它扯上任何的關系。
職場工作方面,某某同事讓我不舒服,那我就減少跟他打交道,既不要得罪他,也不要討好他。
網絡沖浪方面,某某信息讓我不舒服,那我就減少觀看這個信息,或者直接屏蔽這個信息的源頭,沒必要被垃圾信息影響了心情。
這就是所謂的“斷舍離”。
肯定有人會說,你這樣做,是沒有朋友的,也是不合群的。
社交的終極目的,就是讓自己舒服。如果自己感覺不舒服,那合群、朋友,又有什么意義呢?
![]()
04
不要害怕失去什么,沒有什么是值得你挽留的。
絕大多數人都害怕失去,認為失去了什么,內心就有點空蕩蕩的。
這就是典型的“看不開,放不下”。
還是拿所謂的“親朋好友”來說。別人對你不好,難道你要對別人好?
人啊,不要活得那么卑賤。別人對我們如何,那我們就對他們如何,沒必要委屈了自己。
別人對我們不好,那我們就遠離他們。遠離,并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任何的影響。
一切事兒,都是“人心換人心”的。如果做不到人心換人心,那就算了吧。
不要害怕失去什么。有可能你所失去的,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人與事兒罷了。
對你好的人,一直在你的身邊。而對你不好的人,終究會一直阻礙你。
如此,該斷舍離,就斷舍離,干嘛要如此糾結呢?
![]()
05
寫到最后
誰讓我不舒服,那我就遠離誰。這是一種成熟的智慧。
而不是,誰讓我不舒服,我就要跪舔誰。這是一種幼稚的愚蠢。
你看戀愛關系,一方跪舔另一方,有好結果嗎?沒有好結果。
你看社交關系,一方討好另一方,有好結果嗎?一樣沒有好結果。
人生的標準,就只有一個:是否讓自己過得舒服。舒服,就好;不舒服,那就斷舍離阻礙自己的一切人與事兒。
做減法的目的,并不是讓自己變得心狠手辣,而是為了滿足自己快樂、幸福、舒服的需求。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