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3973字,閱讀時長大約8分鐘
前言
老話說“坐井觀天,所見者小”,這句話放在道光年間的大清帝國身上,簡直像一句提前寫好的預言注腳~
自乾隆年間關閉除廣州外的所有通商口岸,大清就像把自己裝進了一只密不透風的玻璃罩。里面的人看得見天空,卻摸不到外面的風。他們知道有西洋諸國的存在,卻從沒想過要走出去看看。
當英國已經用蒸汽機驅動著堅船利炮走遍全球時,大清的君臣還在天朝上國的迷夢里,把所有外夷都當成來朝貢的藩屬。
![]()
這一切從道光皇帝后來了問的三個問題里就能看出來了。今天老達子要跟大家聊的,就是這三個問題的背后,一段關于無知與悲劇的歷史~
中英矛盾的根源
要理解道光皇帝為什么會對英國女王23歲如此震驚,我們得先把中英交涉的背景和英國女王的真實處境掰碎了說。這不是兩個國家的摩擦,而是兩個完全不在同一維度的文明體系,因為貿易規則和認知偏差撞出了火花。
道光皇帝眼里的英吉利,是敢派船來鬧事的蠻夷。可在英國眼里,大清是阻礙貿易自由的古老帝國。這中間的錯位,早從乾隆年間就埋了種子。
18世紀末,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機器生產的棉布、棉紗像潮水一樣需要出口。比如一臺珍妮紡紗機,能抵16個紡工,一臺蒸汽機織布機,能頂200個織工。可大清的閉關鎖國只留了廣州十三行一個通商口:夷商不能進廣州城,只能住在夷館里。貿易必須通過行商(比如伍秉鑒的怡和行)中轉。
更關鍵的是,中國根本不需要英國的洋貨。我們要的是白銀,英國要的是茶葉、絲綢、瓷器,于是英國每年得往中國送數百萬兩白銀。
為了扭虧,英國商人干了件缺德事:走私鴉片。到1838年,大清每年進口鴉片超過4萬箱(每箱100-120斤),白銀外流高達1000萬兩。要知道,當時大清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4000萬兩,道光皇帝急得拍桌子:銀價暴漲,百姓完稅都拿不出錢,再這么下去,國要垮!這才派林則徐去廣州禁煙。
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一把火燒了237萬斤鴉片。這在英國議會眼里,是侵犯私有財產(他們不管鴉片是毒品)。1840年4月,英國議會通過了對華戰爭案,緊接著,40艘軍艦、1.5萬士兵從印度出發,開到了中國沿海。
![]()
道光帝的三個問題
1.第一個問題:英國在哪?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七月第一次鴉片戰爭尾聲,英艦已逼近南京,清軍在虎門、鎮江諸戰接連失利。
可到道光帝看到奏折問出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英國在哪?是在安南(越南)南邊?還是在緬甸西邊?
這不是道光笨,而是大清的世界觀里,根本沒有世界這個概念。
自乾隆關閉除廣州外的所有口岸后,官方地圖里的天下,就是天朝(大清疆域)加上周圍模糊的夷狄(安南、暹羅、俄羅斯)。英吉利這樣的遠夷,要么被畫成荷蘭屬國,要么被標注為紅毛番(和荷蘭混為一談)。
根據《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記載,當時軍機大臣的回奏是:英吉利國遠在西南洋,由廣州出海,經南海、印度洋,再行月余方到。可道光還是困惑:西南洋是個啥地方?和西洋(明朝時指東南亞)有啥區別?為什么之前從沒聽說過這個國家來朝貢?
更荒唐的是,連林則徐這樣的開眼看世界大臣,1839年編譯的《四洲志》里對英國的位置描述還是在歐羅巴洲西北隅。可歐羅巴洲在哪?道光皇帝根本沒概念。他的認知里,天下就是天朝,夷狄都該在天朝的周邊,而英國居然在西南洋那么遠的地方,這已經超出了他的世界觀。
2.第二個問題:英國有多大?人口多少?
道光的第二問更直接:這個英吉利,國土能抵得上天朝的一個省嗎?人口比得過江南的一個府嗎?
![]()
在他的邏輯里,國力=面積+人口。天朝地大物博(1300萬平方公里)、人口眾多(4億),所以是天朝上國,而蠻夷肯定是地小、人少、國力弱。
根據《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記載,林則徐的奏報里說英吉利地不過千里,人口不過數百萬;琦善的奏報更離譜:英吉利本土僅數島,人口不足三百萬,比天朝福建省還小。
可事實是,1840年的英國的本土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清朝湖北省的大小,當時湖北約18萬平方公里)。本土人口約2500萬(相當于清朝浙江省的人口,當時浙江約2700萬)。殖民地面積超3000萬平方公里(覆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是天朝的2倍多)。
3.第三個問題:女王幾歲?是否婚配?
道光的第三問,暴露了他最深的認知慣性:這個女王才23歲,一個姑娘家怎么能管好國家?是不是有大臣在背后掌權?她有沒有丈夫?丈夫是不是實際的國主?
在他的世界觀里,女子執政是違反天道。武則天稱帝被罵了上千年,慈禧后來垂簾聽政也被說成牝雞司晨。所以他堅信:23歲的姑娘當國主,肯定是表面文章,背后一定有男人操控(要么是父親,要么是丈夫,要么是權臣)。
根據《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記載,琦善的奏報里提到英吉利國主系女子,年約二十余,尚無夫婿,道光直接在奏報上朱批:該國女主年甫二十余,何以能統馭群下?是否有親信大臣代為主政?
可他根本不知道,維多利亞女王只是國家象征,這個我們后面會講。
![]()
道光用天朝皇權邏輯解讀英國的君主立憲,用女子執政的傳統偏見判斷英國的政治穩定性,結果全錯了。
剖析三個問題里的認知牢籠
道光皇帝的三個問題,像三把鑰匙,打開了大清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黑箱。可里面裝的不是未知的知識,而是兩百年閉關鎖國養出來的思維慣性,它用農業文明的邏輯去判讀工業文明,還用皇權專制的眼睛去看君主立憲。
這不是某一個皇帝的笨,而是整個統治階層集體陷入了認知牢籠:他們不是不想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才是最可怕的。
1.第一個問題是地理認知里的天朝上國中心論
道光問英國在哪,本質是在問:這個敢和天朝叫板的‘夷人’,配不配進我的‘天下地圖’?
在清朝的官方地理認知里,天下=天朝疆域+周邊夷狄。在《大清一統志》里,所有外夷都被標注為朝貢國或化外之地:安南(越南)、暹羅(泰國)是近夷,每年來朝。俄羅斯是強夷,需要防范。
而英吉利這樣的遠夷,要么被歸到荷蘭屬國(《明史?外國傳》里就把英國和荷蘭混為一談),要么被寫成紅毛番(因為英國人頭發發紅)。
連林則徐這樣的開眼者,1839年編譯《四洲志》時,雖然寫了英吉利在歐羅巴洲西北隅,但歐羅巴洲對道光來說,只是個模糊的西洋名詞。他根本沒見過世界地圖,不知道歐羅巴是一個大陸,更不知道英國在地圖上的位置離中國有多遠。
《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里記載,當軍機大臣回奏英吉利遠在西南洋,經南海、印度洋月余可達時,道光皺著眉頭說:西南洋?那不是暹羅、緬甸的方向嗎?怎么從來沒聽說他們來朝貢?。在他的認知里,不來朝貢的國家,要么是沒資格,要么是沒本事,根本不會想到,人家早就用蒸汽機走遍了全球。
![]()
這種地理認知盲區,不是因為清朝沒有地圖,而是因為天朝上國的心態拒絕承認世界有多大。
2.第二個問題暴露的農業文明陷阱
道光問英國有多大,其實是在算一筆農業賬:面積=耕地,人口=勞動力。在農業社會,這兩個數加起來就是國力。所以他聽說英國本土僅數島,人口不足三百萬時,立刻松了口氣:原來只是個比福建還小的彈丸之國,能有什么本事?
可他不知道,工業文明的國力邏輯早就變了:英國的國力不是本土面積,而是全球殖民地(3000萬平方公里)+工業產能(占全球45%)+軍事技術(蒸汽軍艦、后裝炮)。
看看1840年英國派來的東方遠征軍,軍艦用的是蒸汽動力,速度是清朝帆船的3倍,大炮能打5公里,而清朝的大炮最遠只能打1公里;英國的步槍是燧發槍,射速是清朝鳥槍的2倍。
更諷刺的是,道光甚至不知道殖民地是什么。他以為英吉利就是那幾個小島,根本沒聽說過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英國領土。《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里,琦善給道光的奏報里提了一句英吉利在海外有屬地曰印度,道光的朱批是:印度是什么地方?與英吉利是什么關系?
這種國力認知偏差,本質是農業文明對工業文明的降維打擊毫無感知。清朝還在比誰的耕地多、人口密,英國已經在比誰的機器快、炮更遠。當道光用農業賬算英國的國力時,他已經輸了。
![]()
3.第三個問題更是政治認知里的皇權專制的慣性
道光問女王是否婚配,其實是在驗證一個天經地義的結論:女子不能執政,背后必有男人操控。
在清朝的政治邏輯里,皇權=父權=男權。皇帝是天子,是天下之父,女子執政要么是垂簾聽政(比如慈禧),要么是牝雞司晨(比如武則天),必然不合天道。所以道光看到23歲女子當國主,第一反應是:這姑娘肯定是個幌子,背后要么是她爹,要么是權臣,要么是未來的丈夫。
可他根本不了解,維多利亞女王只是英國的國家象征。女王的權力僅限于簽署法律(但不能否決)、接見外賓(但不能決定外交)、任命首相(但必須選議會多數黨領袖)。1837年維多利亞繼位時才18歲,1840年和阿爾伯特親王結婚,但親王連攝政的資格都沒有,只是女王的配偶。
道光帝還很疑惑:“女主年甫二十余,何以能統馭群下?”,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明白:英國的統馭靠的不是皇帝的權威,而是議會的制度;英國的穩定靠的不是男人的掌控,而是法律的約束。
![]()
這種政治認知錯位,是皇權專制對現代政治制度的集體失明。清朝以為皇權越大,國家越穩,可英國用虛君+議會的制度,讓決策更高效、更理性(比如鴉片戰爭是議會投票決定的,不是女王拍腦袋)。當道光用皇權邏輯看英國時,他看到的不是制度優勢,而是荒誕無禮。
老達子說
1912年清朝滅亡時,末代皇帝溥儀才6歲。他后來在《我的前半生》里寫:小時候我以為紫禁城就是整個世界,直到被趕出宮,才知道原來外面有汽車、有電燈、有報紙。這像極了當年道光皇帝的天下認知:以為天朝就是世界,直到英國的大炮轟開大門,才發現自己住在井里。
歷史從不會懲罰無知,但會懲罰拒絕改變的無知。道光的三個問題,到今天還在提醒我們:永遠不要關閉認知的窗口,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永遠愿意學習新東西——因為,這才是一個文明、一個國家、一個人,最強大的生存能力。
就像《論語》里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承認不知道,才是知道的開始。而清朝的悲劇,恰恰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這,就是道光的三個問題,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反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